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全国2012年4月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2020年美学自考真题」

时间:2023-01-03 10:29:16 来源:玩通智慧

大家好,全国2012年4月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2020年美学自考真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2012年4月自考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反映的是主体对客体的(A)1-37

A.体验 B.诠释

C.认识 D.反思

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个体内在性和(C )1-33

A.外在性 B.对象性

C.生成性 D.合成性

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美”指的是(C)1-11

A.自然美 B.社会美

C.科技美 D.生活美

4.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即( D)5-278

A.形式 B.符号

C.模仿 D.直觉

5.在艺术作品的诸层次中,直接指示、负载着意象世界的是(B)5-287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境超验层 D.意象世界层

6.各种艺术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B)5-303

A.教育 B.审美

C.认识 D.娱乐

7.以下不属于原始审美活动的是(D)2-109/111/116

A.器物装饰 B.纹身

C.岩画 D.戏剧

8.审美活动应当排除(B)4-226

A.情感因素 B.直接功利性

C.合目的性 D.现实意义

9.席勒认为人的游戏冲动产生于(A)2-93

A.生命力的盈余 B.性欲的升华

C.心灵的净化 D.想象的自由

10.普列汉诺夫认为,审美得以在劳动基础上产生的中介性因素是(C)2-101

A.劳动的价值 B.生产的根本性

C.功利性的观念 D.生产的可塑性

11.审美经验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的主要方式是( C)4-232

A.感知 B.推理

C.象征 D.比喻

12.提出“反思判断力”这一概念的美学家是(A)4-268

A.康德 B.黑格尔

C.海德格尔 D.伽达默尔

13.艺术存在论研究的是(A)6-325

A.艺术的存在方式 B.艺术的认识方式

C.艺术的形态 D.艺术的起源

14.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B)6-310

A.表达 B.生成

C.物化 D.外化

15.不属于天才的艺术创造力的是(D)6-316

A.艺术敏感 B.艺术技巧

C.灵感 D.记忆力

16.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是指(D)3-127

A.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B.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C.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D.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7.作为一种审美范畴,优美表征着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B)3-140

A.超越状态 B.和谐状态

C.体验状态 D.享乐状态

18.提出“游于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B)7-364

A.庄子 B.孔子

C.老子 D.墨子

19.中国书法艺术所产生的意象类型主要是(C)5-293

A.喻象 B.仿象

C.抽象 D.兴象

20.悲剧的美育效果主要在于(C)3-161

A.恐惧 B.震撼

C.净化 D.悲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审美经验的产生所依赖的主客体条件是(AC)2-73

A.主体具备审美修养与审美能力

B.主体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

C.客体具备某种独特之处

D.客体具备某种合理之处

E.主体熟知和理解客体

22.审美经验的三个阶段是(CDE)4-259

A.构思阶段 B.外化阶段

C.呈现阶段 D.构成阶段

E.评价阶段

23.影响接受者“期待视野”的因素有(ABCDE)6-335

A.文化基础 B.审美趣味

C.艺术修养 D.想象能力

E.艺术敏感

24.审美形态的历史性,主要表现在(AE)3-128

A.它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B.它是多种审美因素的感性凝聚

C.它受到贯通古今的文化精神的制约

D.它表征着美在审美中生成的规则

E.它的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

25.关于美育功能的说法不准确的有(ABC)7-370

A.诉诸感性 B.形象直观

C.潜移默化 D.化性起伪

E.怡情养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26.喻象5-293

答:

如果说兴象是把“主体”熔铸于世界中,满足于“世界”的“自相”,喻象便是创作主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主体在客观世界摄取象征物,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以此种方式形成的意象便是喻象,它带有极明显的人工痕迹。

27.以美育代宗教说7-369

答:

美育具有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功能,所以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宗教也是诉诸人的心灵,追求完满与解脱,但主要是减少人们现实的痛苦,鼓励他们对来世充满希望。而美育则是受审美对象感发,拓展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个性,追寻真实现世的幸福,不是虚无飘渺的来生。

28.悟6-339

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29.审美需要2-49

所谓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审美需要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巾,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1-18

答:

美学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类对自身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和审美现象的反思,这种反思也是源远流长的。从总体上看,这一源远流长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区分为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即最先形成审美意识,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31.简述意象的生成。5-291

答:

“意”由“象”来负载,“象”由“意”来充实,二者合为一体便是“意象”。但二者并非是机械的相加或凑合,而是主体与客体、思想与形象、情与景、内与外、质与文等在特定的审美状态下的碰撞、渗透、交融、化合,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比如,读一篇小说,首先接触的是文字符号、潜藏于这些符号背后的内涵,渐渐地在读者心中逗引出一种审美情感,这种情感的发生正喻示着主客体之间、思想与形象之间、情景之间、内外之间、质文之间的融合,也便是意象的生成过程。

32.简述审美对象形式规律的多样统一性原则。2-82

答:

审美条件的各种物质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组合规律,就是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原则,如整齐一律、均衡对称、节奏韵律、对比调和等等。其中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所谓多样,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物质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所谓统一,则是指审美对象各个不同的部分和不同的物质因素在整体中彼此关联、呼应、衬托、映照,从而有机融合的内在关系。“多样统一”也就是寓多于一,在丰富多彩的表现中保持着内在血脉的一致性。

33.简述亚里士多德划分艺术形态的方法。6-324

答:

在西方美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方法曾经产生过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对现实的“摹仿”,因此,可以根据各门艺术摹仿的媒介、对象和方式的不同而对其加以分类。从摹仿的媒介来看,绘画、雕刻等艺术用颜色、姿态来摹仿事物;音乐、舞蹈等则用音调、节奏来摹仿事物;而诗歌等文学艺术则用语言来摹仿事物。从摹仿的对象来看,有的艺术如悲剧摹仿比一般人好的人物;有的艺术如喜剧则摹仿比一般人坏的人物。从摹仿的方式来看,有的通过口述,如史诗;有的通过人物的动作,如戏剧表演。这种分类方式仍只是外在的和初步的。不能涵盖所有的艺术形式也不能揭示各门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

34.简述美育与审美活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7-358

答:

(1)联系

美育与审美活动之间也同样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审美活动本身就具有陶冶人、塑造人的教育功能,如果没有审美活动,也就不可能有审美教育;另一方面,审美教育通过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唤起人追求美的无限热情,又必然会推动审美活动的不断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审美活动与审美教育之间虽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我们却不能把它们简单地混同起来。

(2)区别

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是:第一、从活动的存在形式上看,审美活动是一种带有很大随意性的个人行力,它具有很强的即兴性、偶发性等特点,而审美教育则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行为,它是一个按照预先拟订好的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受教者施以定向审美培育的活动过程。第二、从活动的存在结构上看,审美活动是由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两个因素构成,审美活动的现实发生,就是审美关系的确立和展开的过程,也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同时被建构、生成的过程。而审美教育则是由施教者、作为教育媒介的审美对象以及受教者三个因素构成,审美教育的现实发生,就是施教者以审美对象为中介与受教者有机结合的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5.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云:“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试以这首诗为例,说明在审美经验中情感对想象的影响。4-249

答:

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没有强烈的情感,也就没有活跃的想象。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

(2)情感不仅是审美想象的动力,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3)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杜甫的名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

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该诗通篇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这种情感支配着作者的艺术想象,使作者创造出的艺术形象也打上了明显的烙印。诗的最后两句几乎纯粹是一种激情的宣泄,是情感的顶峰状态为诗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抒情主人公仿佛真的踏上了归乡的旅途。在这里,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已经完全泯灭了,而艺术家的审美想象和情感活动也就密切地交融在一起了。

36.为什么说悲剧感是痛感中的快感?请举例阐释。3-161

答:

悲剧审美形态在人的审美体验上表现为悲剧感,悲剧感是强烈的痛感中的快感,它的获得来自于悲剧对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揭示。在人的存在体验中,在存在价值的实现中,正是人的存在价值的伟大与崇高,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快,使人能“以悲为美”、“化悲为美”。悲剧艺术形式是悲剧审美形态体验的主要价值载体,因为作为人生存在有价值意义的、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等伦理情感,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这样,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但它们必须以悲剧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人们审美的对象。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