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艺术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中的必需品「艺术是纯粹的」

时间:2023-01-03 12:21:25 来源:栩栩与夕夕

大家好,艺术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中的必需品「艺术是纯粹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写在前面

我问老人家:“你觉得你需要品味吗?”他们说:“品味是奢侈品,要不起。”

当我问朋友:“你想让孩子拥有好的品味吗?”“想。”“怎么做?”“学画画呀。”

当我问现在的学生:“你需要品味吗?”他们说:“品味是艺术生的事情。”

以前我觉得上面的回答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品味,从知识开始》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艺术”,对“品味”的认知。原来,品味与我们息息相关,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品味,从知识开始》的作者是水野学,他是日本的设计天王,无数百亿级别的品牌诞生在他的手里,包括国内闻名的“熊本熊”,还有ANA、UNIQLO。在这本书里,他详细描述了打造畅销品牌的成功祕诀,还有提升工作价值的美学思考术。

这是一本教人做品牌创意的书,但作为一个妈妈,我读出了培养孩子品味的重要性,纠正了不少对艺术理解误区。

封面

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孩子的艺术培养。

2020届高考生迎来了一项新的招生改革政策,取消所有奥数培训班、取消所有文化考试冠军加分,加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考范畴,重点是在音乐、舞蹈、美术等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艺术教育?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可以从一个更加完整的,相对比较高的视角再来看“艺术教育”,你会真正理解,为什么马云在贵州的一次数字大会上提到:不让孩子学艺术,你的孩子未来30年将找不到工作。

在这篇文章,我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洞察,总结一般父母对品味的三个误区,探索品味和艺术滋养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孩子品味的方法。

水野学的代表作熊本熊

只有艺术生才需要品味吗?不是。

在水野学的概念中,品味的范围十分广泛,它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美学品味、经营品味、食物品味,而对于孩子来说,运用最广的应该是“生活品味”和“学习品味”。什么是品味?

水野学对于品味的定义是:所谓有品味,是指能够判断无法以数字量化状态优劣,并加以最佳化的能力。

简单的理解就是,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并且知道,怎样才能变得更好。

一个有生活品味的孩子是怎么样的呢?例如客人来了,孩子去端水。有品味的孩子,冬天,他主动端来一杯热茶,还特意留了7分满。夏天,他会给年轻的客人端来一杯凉水,他所有的举动都那么善解人意。而没有品味的孩子,无论谁来了,满满一杯凉开水端上,还是昨天的。

简单的一杯水,他如何呈现在客人面前,展现的是这个孩子品味,因为这杯水其实体现的是孩子把控视觉层面品质的能力,把控得好,就会打动人心。

天气渐热,端上一杯薄荷柠檬茶,甚好。

记得我妈妈曾经和我抱怨过一个亲戚的孩子。那天,那一位孩子留在我家吃饭,孩子非常乖巧,主动帮忙洗碗。第二天,妈妈和我抱怨说,再也不让这个孩子洗碗了。

我说:帮你洗碗你还嫌弃了?

妈妈说:他洗完碗,洗碗盘周边满是水,也不知道擦;洗碗盘里堆满了剩菜,根本没有清理;还有,碗柜的碗碟,横七竖八放了一堆!

我当时对这个现象,简单理解为“孩子的妈妈没有教好细节”,现在我更愿意理解为“孩子的生活品味不好”——他对乱糟糟的厨房视而不见。

品味不是简单的个人打扮,艺术欣赏,很多时候它已经内化成一种生活的态度。

一个对生活有态度的女孩

孩子没有艺术天分,所以没办法培养品味。不对。水野学说,孩子天生懂得展示品味。

我二宝现在1岁了,从她6个月会坐起来开始,她就喜欢跟着音乐律动,随着节拍,尽情摇摆;她十个月的时候,我就给她画笔,她抓起画笔就十分兴奋,在地上到处乱画。不是说我孩子特别有绘画或者音乐天分,我更相信,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如此。

那些看上去乱七八糟的线条,不断挥动的小手,就是孩子表现品味的形式,品味,也是一种自我表现的能力。

那么,孩子只要继续发展他们的艺术天赋,从而不断提升品味就好了。为什么后来,孩子们都对艺术望而却步,直到后来“与艺术诀别”了?

主要原因是,父母误以为,孩子的技术表现的不好,就是没有美感品味。

水野学提出一个观点:技术性表现的好坏与美感品味优劣无法划上等号。

孩子只要抓起画笔,开始唱歌跳舞,很快会迎来无数评价:“他画得很好”,“他画得很烂”,“他的歌声优美”,“他是个音痴。”只要孩子的技术表现不太如意,就会被判定为“没有艺术天赋”,没有没品味。

其实品味不单单指技术展现,它是一种审美能力。就像画商不能画出名画,但他懂得欣赏画作;音乐制作人不能很好唱出优美的歌声,但他懂得辨别好音乐。

当父母误以为孩子没有艺术天赋,没有审美品味,到了孩子学业紧张的时候,很多艺术培训班的课程就会被无情地砍掉,甚至孩子平时画漫画,做点木工都会被视作不务正业。慢慢地,艺术和品味成为孩子的奢侈品,最终望而却步。

因为没有美术知识的积累,孩子的品位没有得到培养,就容易形成审美自卑。长大后就变成,像现在很多大人一样,连挑选一件衣服都犹豫不决,缺乏自信。

爬向鞋柜画画,是二宝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味,学画画?不完全对。

关于如何培养品味,是全书的精华所在。水野学的答案是——品味是知识的积累。为什么呢?借用他“写作品味”的例子,替换成中国的情境,我们来体会一下。如果一个人,只认识3000个常用词汇,他是不是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呢?如果再熟读唐诗三百首,了解上下五千年,是不是更容易出现精彩的句子?

再回到欣赏绘画。就如同欣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一般的人看,就是“画得真好看,人物非常生动。”有知识积累的人看就是:“耶稣在这次晚餐中,对12个信徒说,你们中间有人出卖了我,这些信徒听到这话呈现出不同的神态,例如犹大,他吓得手肘碰倒了盐瓶,身体后仰,满脸的惊恐与不安”,在这个人的眼里,这幅画,活了。

最后的晚餐

水野学甚至提出,创意是知识与知识的相乘。

他有一个著名的公式,A B=C。A是既有的产品信息,B是个人的知识,C是创新。

这条公式明明白白地表明,当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才谈得上创新。现在我们都呼吁孩子有创新精神,我突然觉得,这个公式不但适用于品牌设计界,同样具有普适性。要孩子具有创新精神,怎么办?等着突然有一天,灵感从天而降,求神拜佛等着神仙指示?不是,是需要积累知识。

既然积累知识对品位如此重要,水野学在书中也提到积累知识的方法,分别是解析经典、了解时下流行、找出共同点与固定规则。我结合育儿的实际情况,总结成以下三点:

1、帮孩子搭建知识架构。为什么是搭建框架而不是直接教更多的知识?因为知识太多,父母教不来。而知识框架,可以让孩子知道,世界有那么多种知识,从而刺激孩子的求知欲,保持对世界的好奇,让孩子自发学习。

在《园丁与木匠》一书中也提到,父母最重要的,不是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帮孩子搭建知识架构。这个与水野学的知识脉络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形容知识是一种脉络。了解每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拥有越多的脉络,就拥有多重的视野,更能跳脱自己的框架去理解和感受真相。

搭建怎么样的知识架构呢?我们可以参考通识教育美国大学的教育体系,可以分成8个小类,包括本国文化研究、东西方文化研究、写作、专业写作、人文与艺术(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社会与行为科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数理逻辑推理、外语。除了专业写作,其他领域都建议做初步的启蒙。

2、着重经典。这个可以不赘述,每个领域都有经典作品。例如学绘画,不少艺术教育学家,都建议孩子多看画展,多看名画,整天沐浴在高品位的作品里面,自己的美学品味也会得到滋养。

3、培养孩子知识输出的习惯。水野学的“找出共同点与固定规则”,其实说的就是知识的内化,通过分析解读,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看到的知识,不是自己的,只有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甚至是过滤的知识,才是自己的。而对于孩子来说,知识输出的方法,包括写作、当小老师、复述、绘画、思维导图、手抄报等等。

前几天和一位妈妈聊天,这位妈妈的女儿是一个小学霸。问到育儿的秘籍,她说:我女儿喜欢写作,她在某个平台开通了账号,每天写,有时候忙就简单写几句。写着写着,聚集了一帮同样喜欢写作的孩子,基本都是同龄(2010年前后出生),他们每天都打卡,互相监督约束,据说如果有一天没写,是要惩罚的。

一零后的孩子,现在才10岁啊,这么小就洞悉了知识积累的秘籍!

总结

从育儿的视角看这本书,我有三个心得:

1、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学艺术。他不是单纯的提升孩子的智力、观察力、想象力,或者是高考加分。学习艺术,是为了让孩子更有品味。一个有品味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有系统知识的孩子。艺术依赖于知识,知识反哺艺术,这种正循环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他知道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衣着品味,不盲从潮流,忠于自己,他的生活处处是条理和整洁,看到有失美感的脏乱,他会觉得不对劲。他也是有创新能力的人,因为创意是知识的相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它不应该成为孩子的奢侈品,它应该是孩子的必需品。

2、知识它是一个系统,所有的知识它不是互相割裂,互为孤岛的,如果是,那是因为知识获取比较片面。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只有锤子,你看什么都是钉子。很多科学家都有多重身份。就像达芬奇,他是著名的画家,但同时也是解剖学、古植物、古生物、建筑学等等好几个领域的专家。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如何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似乎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3、从父母的角度,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如果单单看育儿相关的书籍去思考“如何育儿”,太过狭隘。作为父母,我们也需要广泛的吸收客观知识,随时颠覆、打破自己的固有认知,这时候,一定像我这时候一样,为看到一个新世界而兴奋不已。

水野学说,越过自己的边界,就是世界,也送给你们。

大家好,我是栩栩与夕夕,文章挺长的,谢谢您看到这里。如果觉得不错,欢迎分享评论哦!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