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花灯「黔西文琴戏」

时间:2023-01-04 15:25:03 来源:金台资讯

大家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花灯「黔西文琴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近日,在黔西市莲城街道综合文化站,黔西市文琴戏花灯传承社的队员们,身着表演服装,在黔西花灯戏的悠扬曲调伴奏下,认真排练花灯戏。

黔西花灯戏是黔西北地区花灯的代表,是一种民间载歌载舞,并带有戏剧、杂耍等综合性质的表演艺术形式,在黔西市广泛流传。表演时,手不离扇帕、唱与做紧密结合,具有形式清新活泼的艺术特色。

2007年,黔西花灯戏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黔府发〔2007〕16号)。

花灯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花灯戏是何时从何地传入贵州?据《贵州文化志》记载:明朝建立后,为加强其统治,实行“调北征南”“调北填南”,花灯随着移民涌入贵州。

吸收了贵州的方言土语、乡风民俗、山野曲调的花灯戏,表演形式也不断发展——花灯音乐(俗称灯调、灯曲),也由单一的地灯音乐“二小戏”歌曲联接体形式,发展为结构较为复杂,具有板腔雏形和曲牌的戏曲性“台灯”音乐,形成了以“九板十三腔”为代表的曲牌联接体体制;花灯小戏角色也由“二小(小丑、小旦)”以展到“三小”(加入小生)打破了原来“二小”那种喜剧性角色体制而多为正剧与喜剧相结合的角色体制;花灯舞蹈动作由原来的耍棍弄棒花拳绣腿发展到加入真正的武术,在“破五方”名目中,有“八卦夺刀”、“徒手夺刀”等表演。

如今,提起黔西花灯戏,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住黔西市莲城街道的钱巨星。作为黔西花灯戏的第二代传承人,钱巨星已过耄耋之年,身上写满了黔西花灯戏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受哥哥钱勋沐影响,钱巨星开始接触花灯戏。由于从小接触文琴戏,钱巨星学习花灯戏顺风顺水,他听唱便能唱,学舞便能舞,能够很好的融会花灯戏的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等花灯戏基本功。

为进一步提升表演技艺,钱勋沐、钱巨星拜众多花灯名师学艺。他们集众师长之所长, 将传统的男扮女装跳花灯的形式改造为男女共跳的花灯歌舞,并大胆的将地灯(不分场地,随处可跳的传统花灯)搬上舞台,成为台灯戏(舞台上表演的花灯)。

1954年,钱勋沐、钱巨星牵头成立了沙窝区凤凰俱乐部。逢年过节,兄弟俩就带着花灯班走村窜寨,闹灯玩年,花灯玩到哪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1956年,贵州省举办第一届民间艺术汇演,钱勋沐、钱巨星表演的《五更绣荷包》在众多的参赛队中获奖,打响了黔西花灯的第一炮。获奖归来,沙窝区看到了花灯戏的魅力和发展潜力,1957年2月,成立了“沙窝区业余花灯剧团”。

有了固定的表演团队,钱勋沐、钱巨星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表演的编排、创作。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附廓水利造福多》等现代题材的节目到全区各乡、村演出,受到群众的喜爱。在洪家渡演出时,就连河对门织金县的群众也过河赶来观看。

1959年,全省工业大会在黔西县召开,沙窝区业余花灯剧团为与会代表演出了《红军送我一把壶》《秋收》两个节目,效果十分理想。随后,沙窝区业余花灯剧团转为“黔西县花灯剧团”,为全民所有制团体,隶属于县文教局领导。

黔西花灯剧团成立后,钱勋沐、钱巨星有了更多学习机会,也为花灯戏的发展壮大创造了空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兄弟俩受邀到省城贵阳观摩学习大型越剧《七妹与蛇郎》。看完演出后,钱勋沐、钱巨星被越剧的剧本吸引,想方设法得到了《七妹与蛇郎》的剧本。回来后,钱勋沐、钱巨星借用省花灯剧团《七妹与蛇郎》的音乐曲谱,并结合黔西花灯戏的表演动作,认真排练《七妹与蛇郎》。

让钱勋沐、钱巨星没想到的是,《七妹与蛇郎》排成后,在县境内售票公演一个多月,连续11场爆满。

随后,由于诸多原因,黔西花灯戏陷入了沉寂,但钱巨星依然保持着对花灯戏的热爱,苦练功夫。

1989年,在一次省级比赛中,曲调欢快、舞姿优美的黔西花灯歌舞《走妹家》自成一家,确立了黔西花灯在黔西北地区的代表地位。随后,黔西的花灯小戏《比翼双飞》《红心灯》《彩礼》及花灯歌舞《杜鹃飘香》在全省各项赛事中得到好评。

2006年,在安顺普定举办的“全省首届花灯大赛”中,钱巨星凭借花灯歌舞《听课路上》里舞姿的优美、独特的表演,获得了全省“花灯王”的称号。2010年,花灯小品《唐二回乡》,实现了黔西县多年来在“多彩贵州”各项艺术赛事上获奖记录零的突破。

“从小就喜欢练功,一天不练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得益于长期“练功”,83岁的钱巨星依然身体矫健。为了让黔西花灯戏的非遗技艺传承下去,他仍然坚持到农村、公园、学校表演花灯戏。

为支持黔西花灯戏传承发展,黔西市莲城街道专门腾出演出场所,供钱巨星和弟子50余名排练使用。此外,黔西市文化馆大力推广“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莲城街道天坪小学开设传统花灯戏兴趣班,让学生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熏陶下快乐成长,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高大涛、王应军、张华顺、彭陈璐垚)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