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简单的艺术品「最简单的艺术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个热爱逛博物馆,却对艺术一窍不通的人,是种什么感受?
从小没有接受到任何的艺术熏陶和教育,长大成人后却在旅行途中,一定会拜访当地的艺术博物馆,尤其是在美国的三年,每去一个城市都去博物馆转转。洛杉矶的Getty center, 纽约的大都会,芝加哥的艺术博物馆……除了这些大名鼎鼎的博物馆,让我印象更为深刻的是,波特兰的艺术博物馆,和纽约上州一个小到我已经记不得名字的小镇博物馆。
我完全不懂艺术,更不懂艺术的派别、手法、技艺等等。但作为一个完全的门外汉,我只知道置身于这个艺术展品中,那种心旷神怡,那种天然地被吸引。这个逛逛,那个也瞧瞧,在喜欢的艺术品面前驻足,仔细观摩,想象它流转过的岁月,享受它带给我的当下。每每如此逛完,知识没有增加,但整个人却像充了一次电。
心中其实隐隐一直觉有遗憾,要是可以再懂一点艺术,在博物馆的时光会不会更是一场极致的享受?
但一直止步与此。因为对那种系统性的庞大知识,很难读得进去。况且我也不想以所谓专业的眼光去欣赏艺术,我只是想要更懂艺术。
遇到这本《感知艺术》,找到了解药:用非常简洁、平实的语言,介绍八种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戏剧、电影、舞蹈。每种艺术形式,皆以三方面展开:what, how, 以及它如何刺激感官。
简单、直接、实用。作者也坦言,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只是为了单纯地教读者如何观察和聆听艺术品和文学作品。
关于平时颇为令门外汉恼怒的风格,作者介绍起来相当接地气。比如我从来都讨厌看风格、流派详细的介绍和划分的,都被作者这一关于“抽象表现主义”的叙述所触动:
在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是20世纪中期的视觉艺术运动,其特点是反传统的运笔方式、抽象的主题和表现主义的情感价值。这一分割起源于纽约,很快借着当代大众传播工具的力量风靡世界。上述特征解放了艺术家,使他们可以表达内心世界,所创作的作品情感强烈。绝对个性化的表达和对非理性的追求成为这一风格的基础。杰克逊波洛克在去世前10年才形成了他的绘画特点。尽管他坚称自己具有绝对控制,但他的作品彷佛是单纯用油彩泼溅滴落而成。他将巨大的画布平铺在地板上进行工作。他的作品通常被称为“行为绘画“,传递着巨大的力量。观看者好像能感受到画家在创作时的情绪。”
看到这里,豁然开朗:艺术并非少数人的高雅之堂,而是“表达内心世界”的真实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