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华蓥一声巨响「快板华蓥山」

时间:2023-01-15 15:01:15 来源:四川非遗

大家好,华蓥一声巨响「快板华蓥山」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今天我们来说说石头、石匠、石匠号子这件事儿。


但凡有经验的华蓥山老石匠都会先在岩石表面沿一条直线用錾子开凿几个或十几个槽,每个槽十多公分长,七八公分宽,十来公分深,那是用錾子一锤一錾活生生地在青石头上凿出来的。石槽打好后,放进大铁铆钉,每个槽或三四个,或五六个,把槽放满放实放紧凑。然后,石匠最繁重最费力气的活就来了,抡大锤砸铆钉,把铆钉一点一点地砸进石头里。抡大锤最耗气力,几十斤重的大铁坨,穿上柄杆,柄杆要软,才有弹性,砸下去才有力。


这可不是简单的华荫老腔一声吼!


石匠用力抡起大锤,高高举过头顶,拼尽全身力气,把力量聚在两手,尤其是上面靠锤那只手,随着一声浑沉有力的大吼,“嚯嗨!”狠命地砸下去,大锤狠狠地砸在铁铆钉上,“铛”的一声,蹦出四面火花,那铆钉就结结实实地往石头里挤……


无可考证的时间


据说华蓥山石匠号子起源于宋代,这是如何考证的呢?


自古以来,因为各地区生产特点不同,劳动号子就有各种各样,沿海地区和水乡渔村,流行渔民号子,城镇的水旱码头,流行搬运号子,其它还有纤夫号子、插秧号子、入囤号子、夯号、打桩歌、辘轳歌等等。


有劳动便有号子。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我们发现《诗经》里有些内容不就是最朴素的民间“劳动号子”的雏形吗?


《诗经》里有大量诸如《周南·芣苢》《豳风·七月》这样专门描写农民劳动生活的诗篇,更有其他题材内容的诗篇提及劳动,描绘或刀耕火种或平原绣野般的劳动画卷。阅读这些诗篇,让人不禁发出劳动如同呼吸的感慨,那么劳动者自自然然在呼吸中有长长短短几声有力量的,“感叹号”似的呐喊,这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劳动号子。


石匠们开石的劳动活往往枯燥而艰辛,深山之中,沧桑而荒凉,简单而重复。


后来,需要的石料体积更大了,开石头的人也多了,三五成群的石匠们拿上錾子、钢钎、大锤、二锤、手锤等等独特的工具进山,三人成众,渐渐地石匠们的对话就多了,调侃,歇口气的玩法也多了。


先要唱开山号子:“手拿大锤来开山,钢钎一碰往里钻。”


遇上巨石,便打进錾子,擂起大锤,喊起震天怒吼一般的大锤号子。


多数拗石号子比较轻松愉悦,掀动石头,把一个棱角分明的石头从高高的山间斜坡石道上翻滚下山。解决巨石,心情畅快,恰好再看到“小芳”过路,那就索性坐下来,抽口烟,歇下气,类似于今天的“打望”,再扯开嗓子,唱几句:“嘿佐,嘿佐,嗨哟佐,对面那个妹子哟,你看过来哟,对面的大嫂你莫笑哟,石工的力气使不完哟,嘿佐,嘿佐,嗨哟佐,嘿佐,嘿佐,嗨哟佐,使力拗噢!喝二两烧酒,好睡觉哦。”


眼看事情还没做完,太阳就要落坡了,石匠们再四人一组,找来粗粗的绳索将条石的两头捆了,横插上抬棒,起抬石头之前,就要一起唱了:抬起(你就)抬起(来也),不要踩到我的脚后跟,嘿左来唷。”所以抬石号子普遍比较简短明快。


华蓥山石匠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密不可分。


在过去,华蓥山石匠号子是可以谈到它的作用,它音调粗犷有力,可用于领众,从而加强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交流,保证行动的一致,提高劳动效率。华蓥山石匠号子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众合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可以增强凝聚力,增加正能量。


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地华蓥山石匠号子的作用功能减弱,经非遗工作者挖掘、整理后,它拥有独特的价值,从社会价值角度来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石匠们用口中呼唱的号子,表达了他们在所处的时代里对生活的态度,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对情爱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它是民俗学、社会学研究的好资料、活教科书;从艺术价值角度来看,华蓥山石匠号子是音乐创作的好泉源,有着浓烈地方山野气息的无伴奏原创音乐形式,节奏随劳作不同而变化,或舒缓或急促,旋律上口易记,表现形式自由,对唱、领合、道白运用灵活,唱词则完全源于生活,语言运用则讲究韵律。

作者:王婧文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