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大家好,中国山水画比西方风景画早了多少年「中国山水画和外国风景画的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画画分三科,其中山水画无疑是很重要的一科,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绘画相对应的是风景画,如果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到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实,作为独立的画科,中国山水画竟比西方风景画早了1300多年。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顾名思义都应是以自然风景为主的,当我们把两者相提并论时,却也惊奇的发现,两者有太多的不同,尤其是自然观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人把人与自然融合为一,西方则使人与自然分离和对立。
中国山水画出现于公元3世纪至5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史上记载,魏晋时期,产生过一大批山水画作品,如魏时曹髦画有《黄河流势图》,晋时顾恺之画有《云台山图》、《庐山图》、《雾霁望五老峰图》,等,至于南朝宗炳、王微、梁元帝、张僧繇、萧贲等更是以画山水画为主。
只是可惜这些作品都未能流传下来,不过,从顾恺之《洛神赋图》的摹本可大致见出当时山水画的一斑,该画虽以人物为主,但作为背景的山石、树木、云、水等都已有了一定程式。
稍晚的南朝画家张僧繇画有《红叶雪山图》,是一幅没骨雪景山水,以染画法表现了一定的立体感,确有张僧繇的没骨法与凹凸法的特点,也带有对《洛神赋图》画法承传的痕迹,这些,至少反映了作为独立画科的山水画已经产生。
更应该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产生了与作品相对应的山水画理论,应该说山水画理论的出现也是山水画创作产生的又一个显著标志,这些发生在约公元4世纪。
西方风景画产生于16世纪,标志性作品是内容引起种种猜测的《暴风雨》,它的创作时间大约为1508年,作者是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这是一幅看上去很普通的作品,然而,它在西方美术史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代英国美术史家贡希里希在评论该画时写道:"虽然人物形象勾画得并不十分仔细,虽然构图有些缺乏艺术性,然而这幅画显然是由充满了整个画面的光和空气把它融合为一个整体的。那是雷雨的神奇的光,而正在画面上活动的人物身后的风景也似乎还是第一次不仅充当背景而已,这里的风景本身就是这幅画的真正题材。"
德国画家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夫尔在1532年画了题为《风景》的作品,画中没有人物,只有山地、树木和乌云对于风景画的形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幅作品除了记下一片景色之外,画家不再有其他用意,这是更为纯粹的一幅风景画。
中国山水画的产生和西方风景画的出现相差—千余年,这的确是一个鲜明的反差,而且在题材上两者有着许多不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自然观的巨大差异。
西方有一类专门描写神话传统或历史、宗教故事的风景画,女性角色也常常成为风景画被描绘的题材,这在中国山水画中是罕见的。
在柯罗那些富有诗意的风景画中,经常有舞蹈的少女或者沐浴者出现,她们便是林妖或狄安娜等神话人物。柯罗的风景画被认为具有仙界的意境,如《林妖的舞蹈》、《宁芙与丘比特》、《狄安娜山浴》等,这一类风景画在西方艺术史上被称之为理想主义的或英雄主义的风景画。
山水画创作中点景经营的5大原则 '井'字法让画眼位置选择很容易
中国的山水画却是另一番情况,画家是不利用山水画讲故事的,在崇山峻岭的山路上也会有一些行旅者,在松树下瀑布旁边也会有闲听水声的雅士等等,但他们都是风景的点缀,用以增加些幽静感,或添入些人间烟火气。
隋代展子虔所作《游春图》,如果不仔细看,游人都不易被发现,中国画很早就分了画科,所以到了唐代,《虢国夫人游春图》也就成了一幅地地道道的人物画,索性一点背景都不要了。
中国绘画中也有历史画、宗教画,与山水画是分开的,各有自己的领域,极少有相互结合的时候,更不要说用山水画去表述历史或宗教故事了。
两者侧重点截然不同的还有,中国山水画以表现天然的荒野景象为主,当然也有田园风光,但更多的是那些地老天荒,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景象,即使有一些茅屋寺院,也都深藏在山阴树后,反衬了景象的清寂。
如五代荆浩的《匡庐图》,宋代巨然的《秋山问道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万壑松风图》,等等,作品不胜枚举。
西方风景画绝少描绘这种荒野的景象,画家除去描绘田园风光外,经常表现以建筑为主体或作为重要成分的城市风光。例如莫奈的很多作品。
罗丹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自然风景中的美,也就是建筑物中的美—气氛、空间的美,当今已无人理解这种深度。"
西方风景画家还多喜欢描绘大海或海湾,中国的山水画家几乎从不画海,但是他们画水,所画的是湖泊,池塘,特别是流动的河水、小溪、瀑布,然而中国山水画描绘的主体是山石,有些作品或者只画山而不画水,在西方风景画中,山石则又极为少见,这除了缘于相关的观念差别以外,还因为不同地域的画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主要经济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所致。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对自然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就如相差千年一样也差远去了。
汉语里"自然"这个词最初出现在《老子》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的"自然",指一种独立、起始的存在。
中西方早期文化中的自然观念,是分别由各自民族的哲学家比较集中、比较明确地讲述出来的。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化,古希腊人努力地探索自然世界的物质性,从而把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物质世界区分开来,这种关注不是限于感觉,而是从实实在在的物质出发,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
在中国,与之相对应的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言及"自然"时,多以"天"一词代之,并引出"天道"、"天命"、"天志"等概念,中国先秦诸子基本上把天(即自然)当作—种精神实体。
在先秦哲学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自然观念是子思和孟子所主张的"天人合一"说,相对于鬼魂信仰来说,具有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
这里显出了中西方自然观的差异,西方关注于自然世界的物质性,努力探求它的"真",而中国则从总体上把握它的运行规律并表现出相应的敬畏与服从的态度。
中国人把人与自然融合为一,西方则使两者分离和对立。中国山水画中大多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西方很大一部分风景画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但丁的诗中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态度,那就是对森林的恐怖,对大山的畏惧,这些,在风景画出现以后,依然存留在人们的观念中,所以,在风景画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表现了自然的狂暴、冷酷、神秘和恐怖。
描绘大海的作品大都是乌云风暴,波涛滔天,或者峭石壁立,潮水汹涌,造成惊心动魄或者某种鲜明对立的艺术效果,表现森林是发生火灾,呈现野兽出逃,群鸟惊飞的场面。
反映大自然的强悍、博大、狂暴和神秘的同时,也道出了人类的软弱、渺小、无奈和无为,因而实际上也形成人类同自然的对抗与对立。
中国山水画家要想作画时须将感情投入,画家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把山水自然当作有生命的对象去体味,去"对话",去表现。
清代的和尚画家石涛说得直截了当:"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从一个画家口中讲述的这些话,大概也是对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观念的一种具体性的表述了。
画家抱了这样的观念和态度去作画,所以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国山水画所表现的都是山川壮丽,草木葱茏,境界幽雅,天趣横生,令人心神向往的自然景观,也有一些画幅,会使人产生孤寂、凄清之感,但那是对一种境界的追求或是对一种心境的表达,而不像西方风景画那样表现的是人与自然对立与抗争的意识。
西方的风景画家基本上是用写实的手法,相对而言,比较客观地摹写并传达现实中的景象。
为什么达芬奇认为艺术是一门科学。 中西方对艺术定义有何不同
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认为:"绘画是一门科学,应该把它作为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来研究,那么,为什么风景画不可以看作是自然哲学的一个分支,而绘画则不过是它的实验呢?"
而中国山水画家偏重追求画面的气韵,传达情感,因而,往往不为拘泥于现实景物,中国山水画家虽然也讲究"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形似,但从根本上说,不是模仿自然和传达自然。
《山水论》开篇就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在王维看来,主观上立意比客观的真山真水更要紧。明代画家王世贞说:"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
中西方文化为什么不同?明白文化的真正含义中国人你会更自信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既是不同体系绘画艺术中自然观念的差异,也是在表现自然时不同的创作理念和方式,更是中西方文化不同的自然而然。
图文资料来自网络只为分享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