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新乡人文特色「人文气息浓厚」

时间:2023-01-18 09:25:03 来源:有料新乡

大家好,新乡人文特色「人文气息浓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阳县韩董庄镇草坡村

原阳县韩董庄镇草坡村地处黄河滩区,历史悠久,民风淳朴。2010年,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建起1200多平方米的楼房,用于书画创作、培训及展览。2014年,该村成立“草坡书画院”。目前,从事书画人员300多人,年产值上千万元。因草坡村书画产业的繁荣兴盛,韩董庄镇先后被文化部、河南省委宣传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等荣誉称号。

原阳县阳阿乡

阳阿乡自古民风淳朴,崇尚耕读传家。农闲时节,人们挥毫泼墨、吹拉弹唱,尽情释放收获的喜悦。该乡韩庄村“四夹弦”剧团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现有演出人员25人。代表剧目《王林休妻》《小姑不贤良》等,先后到全国各地演出,深受观众好评,2008年成功申报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该乡还拥有民间盘鼓队16个,戏曲表演团队18个,广场舞队26个,这些文化艺术队除代表市、县外出表演外,均常年活跃在生产生活一线,为乡村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延津县小潭乡

延津县小潭乡柳编、草编特色手工艺始于上世纪70年代。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小潭乡柳编以延大柳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发展团队33个、成员700余人,固定活动场所面积4300平方米。该合作社每年开展培训、编织等活动300余次,培养专业技术骨干230余人。目前,研发的花篮、水果篮、办公装饰等工艺品品种达300余种,远销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年创效益1200余万元,带动了周边各村群众致富。

延津县大潭村

延津县小潭乡大潭村高跷表演始于清末,发展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目前,该村高跷表演在第5代传承人王拥利的引领下,人员达200多人。大潭高跷,传承中有创新,古朴中含独特,阵容庞大,造型奇异,翻转腾挪,变幻无穷,妙趣横生。大潭高跷每年在国内巡演230余场,广受好评。2015年4月,央视《乡村大世界》栏目组,把大潭高跷搬上荧幕,将其名气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新乡县朗公庙镇大泉村

新乡县朗公庙镇大泉村的怀梆武旱船会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末年就盛行于当地。据史料记载,大泉怀梆武旱船会几乎跑遍了新乡和焦作一带大大小小的庙会,一度享誉豫北。其特色有二:引船的艄公必须武功在身,前后滚翻、劈叉等功夫动作须干净利落、潇洒自如;表演中穿插着河南特有剧种“怀庆梆子”唱腔。其欢快热烈、艺术气息浓郁的表现形式,深受群众喜爱。

新乡县小冀村

小冀背粧起源于明末清初,是豫北新乡县小冀村人民在汲取戏剧、曲艺及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以阵容庞大、内容丰富和高、险、奇、特著称,群众喜闻乐见。经数百年传承,小冀背粧已深植中原沃土。虽历经自然灾害、战乱和社会变革,其发展、传承从未间断,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真善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乡县大召营镇

大召营镇文化底蕴丰厚、艺术氛围浓厚。当代长安画派领军人物实力派画家王金岭筹资在家乡建设王金岭艺术馆,引导群众热爱书画艺术。该镇现有省级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20余名,全镇有书画专业户12家,书画培训班10家,先后被文化部和省政府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河南省文化先进乡镇。大召营镇创新工作方式,利用“根艺书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河南日报》等百余家新闻媒体进行报道。

新乡县小宋佛村

新乡县小宋佛村的百花高跷技艺源远流长,久负盛名,堪称豫北民间文艺瑰宝。百花高跷表演团体由明末兵部尚书张缙彦倡导组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一支风格独特的群众性文艺团体。百花高跷表演,近看像花朵绽放,远看似长龙飞舞。近年来,百花高跷传承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跷稳如泰山、步声似雷鸣、走路疾似风、表演仙不凡、掏花如穿梭、姿态逼真现、仰天望破天”的艺术特点,使古老文化再现生机活力。

卫辉市东柳位村

东柳位村高跷集武术、舞蹈、演奏、演唱等于一身,文武兼备、内容丰富、风趣幽默、惊险独特,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化遗产,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是研究历史、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东柳位村高跷表演分文场和武场,文场表演以模仿各种人物的动作为主,节奏由慢到快,并走出各种阵式和花样;武场表演常穿插各种惊险动作。常演的故事有《扑蝴蝶》《小双玉私访》《打鱼杀家》等。

卫辉市庞寨乡

庞寨乡人杰地灵,民风古朴,文化氛围浓厚,是著名作家刘知侠、著名画家卢光照的故乡,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5处,其省级“非遗”柳毅故里闻名遐迩。目前,全乡已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个,农家书屋13个,文化信息资源基层点13个,红色网络家园1个,文艺队、广场舞队22支。

获嘉县徐营镇

徐营镇马皮舞起源于明崇祯年间,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皮舞表演时,由1人居中挥动大鞭,8人扮马绕场作舞,以此倡导重义向善,弘扬民族正气。近年来,徐营镇以创建文化强镇、艺术名镇为目标,持续弘扬马皮舞文化,挖掘唐观玉贞文化,打造3D文化村、葵花艺术节,组建的武术队、广场舞队、盘鼓队在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2016年,徐营镇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

获嘉县照镜镇

照镜镇杨庄年画题材以神仙符像为主,比如:三皇圣祖、七十二全神、文武财神、张仙射狗、送子观音等,反映了人们对先贤名人的崇拜,大多用于祭祀。专家称照镜镇杨庄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的一枝奇葩”,是全市乃至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辉县市常村镇

常村镇先后荣获河南省“五好”乡镇党委、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生态乡镇、河南省美丽宜居小镇等称号。在文化产业方面,充分挖掘海内外知名作家柏杨祖籍常村镇的优势资源,对其故居进行修缮保护,拟于凤凰山文化艺术苑新建柏杨纪念馆一处;挖掘辉县市的古共城历史文化资源,借助常村镇周卜村(周文王卜卦地)、毡匠屯村(武王伐纣在此斩将,原名斩将屯)等村名的历史典故,以大周文化为主题,拟建演艺场馆一处,聘请专业团队打造“共和天下”周文化大型真人演出。同时,配套建设国学馆一处,以弘扬传统文化,打造辉县市乃至豫北最大的国学交流及培训中心,进一步增强常村镇乡村旅游的文化气息。

辉县市冀屯镇宪录村

辉县市冀屯镇宪录村位于辉县市西部。多年来,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投资50余万元,修建了近20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村里成立了艺术协会,有军鼓队、盘鼓队、腰鼓队等,农闲时节,组织艺术骨干排练节目,带领群众自娱自乐,每年组织文艺活动50余场,并多次参加县里组织的各项比赛。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文化修养。

辉县市孟庄镇三里屯村

辉县市孟庄镇三里屯村位于辉县市城南。多年来,该村积极支持农村文化发展,免费提供300平方米活动场地,无偿提供照明及空调设备,组织离退休干部、教师和书法爱好者义务为村民教授书法。2012年10月,成立辉县市书法家协会三里屯分会,星期天义务为本村及附近村庄小学生教授书法。每年春节期间,义务为村民书写春联,举办书法展览、书法交流活动。

辉县市赵固乡

辉县市赵固乡交通便利,人杰地灵。2008年、2014年,先后两度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赵固乡现有书画爱好者400余人,其中,赵固籍的国家级会员6人,省级会员18人,市级会员30余人。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乡先后投资80余万元举办了展览、义写、笔会和书画培训等系列活动,中书协、省书协、新乡市文联等部门的艺术大师曾多次莅临赵固乡指导工作,为赵固乡书画事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凤泉区大块村

大块村农民书画协会成立于1999年,是我市成立较早的乡村书画协会之一。该协会自创建以来,积极参加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先后聘请数10位书画名家到协会讲课,不断开阔会员视野、提高会员的书画水平。该协会坚持每年义务为农民朋友义写春联,2012年出版《大块村农民书画集》。

凤泉区大块镇

大块镇是省级文化先进乡镇,也是全国重点镇。该镇书画艺术发展历史悠久,书画人才和优秀作品层出不穷。齐白石弟子李霞生为大块镇小块村人,在其影响下,全镇书画爱好者达千余人,有的因书画而结缘,有的祖孙三代都是书画家。该镇先后出版有《大块八人书画集》《大块书画》《大块村书画集》《郭世富画集》等。近年来,大块镇积极探索书画艺术的发展方向,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努力打造大块镇的书画名片,以折扇、手卷为载体的书画作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封丘县居厢镇

居厢镇党委、政府以创建文化强镇、艺术名镇为目标,以书画活动为切入点,在基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目前,全镇共有书画培训点2个,专业书画培训人员5人,每年寒暑假培训书画爱好者110余人。该镇财政每年拿出文化专项经费1万元组织书画展览活动,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

封丘县洛寨村

洛寨杂技起源于清末民初,历经多代艺人传承,其间涌现多名杂技艺术大师,全国各地都留下了洛寨杂技的足迹。目前,洛寨村杂技艺术氛围浓厚,该乡非常重视洛寨杂技艺术的发展,成立荆隆宫乡杂技艺术办公室,统筹杂技艺术发展规划,并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项目资金的扶持,发展壮大民间杂技艺术,以便让洛寨村杂技艺术在未来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目前,村里的民办杂技学校即将建成,将定期邀请本村走出去的知名杂技艺术家来家乡授课。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