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徐雪村和他的《溪山访友图》长卷
大家好,手工艺市集「非遗文化展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夏日的周末,格外凉爽。在一个以奇石著称的小村庄里,我们赶了一场“非遗”大集,见识了枣庄数位能工巧匠的手艺,收获了非凡的感动。
位于市中区驻地西北角的李岭村,以奇石著称。沿路就能看到各具特色的石头,点缀在特色乡村间。一排排房屋整齐明亮,错落有致,墙上“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标语与青山绿树相应成趣,增添了和谐与美感,有世外桃源般的安静祥和。
“非遗”大集的现场就设在李岭村文化馆门前的小广场上。广场正中央是一块质朴又饱满的大石,像一只雄壮的大公鸡,昂首向着东方。大石西南方向,已经搭起了戏台,一场“文化惠民暨戏曲走进基层”专场演出即将开始。由老年人组成的庄户剧团的锣鼓家什已经练上,他们正准备演唱枣庄传统剧种——拉魂腔,节目自然是自导自演的曲目。
戏台正东的空地上,已有几个十几岁的武术队员拉开架势。只见两个一组,或三个一伙,身着红衣红裤,一会儿侧翻,一会儿空翻,从南翻到北,像一团灵动的火焰在翻滚;一会儿又拿着吕布的方天画戟、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对打,一板一眼,一招一式,步法沉稳,动作精准。这中华武术的童子功,让周围的小朋友都看直了眼,不禁也跟着比划起来。
绕过大石,来到后面,就是“非遗”大集的摊位。鲁南花馍艺术传承人,是一位朴实的大姐,一副农家妇女的打扮,却深藏绝技:将在花馍上的手艺延伸到现代雕塑中,将普普通通的白面着色,一压一捏一摆弄,就成了婀娜多姿的莲花仙子,穿着时尚、亭亭玉立的金发女郎,还有色彩鲜艳虎须龙眉的虎头鞋,真是精巧又生动!她蒸出的石榴、鲜花、孔雀花馍组合还在中国第二个农民丰收节上展出了呢!
相比来看,更质朴的是尚岩土陶,乍一看,不就是用黄泥捏的小人儿吗?但仔细观察,细细品味,却又非同一般。那是一个村口,“众志成城防控疫情”值守点。后面是上下一色泥塑的值班室,几位工作人员身着厚厚的棉服,佩戴严实的口罩,正在给路口的人员交流、测体温。值班室里肯定没有风雪,更安全,但没有一个人员呆在里面:不能漏掉一个过往人员!看那吹乱的头发,可以想见正月的寒风多么凛冽;看那坚毅的眼神,想见那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大巧若拙,黄色的泥土在手艺人那里,弘扬了新时代主旋律,歌唱了最可敬的英雄!
还有更质朴甚至“粗糙”的作品——齐村炻陶。说是陶器,比一般的陶瓷要沉要硬,更粗糙,像砂砾粘在上面,拿在手里都有点手。我一直在寻思:这种陶器这么原始,应该是很古老的技艺吧!询问得知:炻陶介于陶和瓷之间,源于北辛文化时期,至今已有7300多年历史,源头就在薛城区的中陈郝村,齐村就是郝村部分陶民东移后形成的村落。这样看来,炻陶技艺可是中国陶艺发展的活化石,对研究中国陶瓷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传承人项守富未上一天学,全凭好学、钻研、经验和毅力守护炻陶技艺。 “老祖宗的东西千万不能丢啊!”为了一句朴实的话语,一生免费收徒弟,全国奔走义务建窑72座,只为传承这一古老工艺。
除了质朴,更有精致。鲁南孙小匠锔瓷技艺,就是在指尖上跳舞。每一个精致的小瓷壶上,或在边缘,或在壶嘴,总有一朵更小更精致的小花朵。仔细一看,不像是茶壶本身刻上去的,那是孙小匠修复茶壶锔的小补丁。补丁已经与瓷壶融为一体,不仅修复了破损,还美观、秀气。孙小匠是如何在小巧轻薄的茶壶上钻出洞来,又如何把小补丁敲上去的?力气大了,壶彻底碎了;力气小了,补丁又贴不上去,真是难煞我也!
孙小匠锔瓷技艺旁边,我们还欣赏品尝了美丽香甜的手艺——糖画。透过好几层人群,就闻到了糖的芳香,看到了唐装装扮的师傅专心致志工作的神情。一遍又一遍地搅拌,溜起糖水,观察成色,随即舀起一勺旋即在一块平板上创作:上下翻飞,左右滑翔,左顿一下,右点一下,不一会儿,一只蝴蝶就飞上了竹签。喏,尾巴上还挂着两个摇摇晃晃的十字花儿呢!更妙的是他还曾做过一个立体糖马车,车里载着一瓶250毫升的牛奶。真是怪哉!糖画不是平铺在板子上快速作画冷却而成的吗?怎么做出立体的车子呢?糖冷却后硬脆易碎,是如何能承重近300克的牛奶呢?真是神了!
不止这些,还有更高妙的民间工艺。如在葫芦上烫画的鲁南福禄堂烙画,还有鲁南马氏釉彩技艺、枣庄传统刻瓷技艺、宋氏祖传老膏药、大郡泥塑、中陈郝陶瓷等,不一而足。这壁厢,一排排老年人坐着马扎围坐在戏台前,陶醉在拉魂腔的旋律中,时而鼓掌,时而哼唱;那壁厢“非遗”摊位前,人头攒动,争相欣赏购买,真是一派热闹繁荣景象。这么多本来高雅、复杂的工艺来到普通百姓中间,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下乡啊!
原来,在鲁南,在小小枣庄城,仅仅一个市中区,就有如此多的民间艺人!还有山亭区西集镇的伏里土陶,曾获得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铜奖!薛城区张范镇的剪纸工艺,峄城区阴平镇的鲁笔工艺等等。
他们中大部分名声不是特别响亮,有的也没能走向全国,却以信念和执着认认真真地坚守着自己的手艺。正是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手艺人,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工匠精神,默默传承着我国绵延不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有数不胜数的民间艺人共同维护发展着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了民间工艺的加持,美丽乡村的乡愁才更有魅力,乡土文化的内涵才更加丰富,乡土文化的复兴才更有活力。乡土文化进一步转化为乡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百姓带来收益,更增强了农民的文化自信,也使乡风转变,提升了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的非遗传承资源如此丰富,更可以调动积极性,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力军,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成为宣讲传统文化辅导员队伍。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 肖荔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