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布局特点是什么「我国宫殿的布局特色有哪些」

时间:2023-01-19 12:53:03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大家好,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布局特点是什么「我国宫殿的布局特色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中国民族建筑

古建知识解读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为传统建筑之精华。古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源头是住宅建筑,我国古代宫殿建筑也不例外。虽然古代宫殿建筑包括了礼仪、办公的部分,但从总体比例上来说,住宅部分仍然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从性质上说,仍然可以算作是一个居住建筑群。研究我国古代宫殿建筑,不光是在研究建筑,也是在研究古代的城市规划、人口发展、军事、经济、文化等各种内容,从而勾勒出出古代社会的基本面貌。

一、汉唐宫殿

西汉之初,在汉长安城之中建设未央宫、长乐宫,到汉武帝之时,又建离宫别院等所。未央宫建在长安城的西南角,为大朝所在地。利用龙首山的岗地,砌成高台,因战国时代高台建筑盛行,到西汉仍然存在与发展。其主要建筑为前殿,殿之两侧建有东西厢房,为处理日常事务之处。这一组建筑,主要划分为三个部分,宫城周围8900米,宫内除前殿之外,还有十几组宫殿,太后住在长乐宫。

在城的东南角,北部和明光宫接连。宫城周围约计10000米,其中有长信殿、长秋殿、永寿殿、永宁殿四大组宫殿。

建章宫在长安西郊,是苑囿性质的离宫。宫内有山冈、河流、太液池,池中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岛,宫内豢养珍禽奇兽,种植奇花异草。其前的未央前殿、广中殿可容一万人。另有凤阙、神明台。长乐宫、未央宫的大宫之中还有小宫。

“灵光”,本是汉代宫殿的名称。灵光殿,是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馀在其封地——鲁国所建。据记载,灵光殿自建成后,历经汉代中、后期诸多战事,长安等地其他著名的殿宇如未央宫、建章宫等都被毁坏,只有灵光殿仍然存在。因此,后世便称世间仅存的人物或事物为“鲁殿灵光”或“鲁灵光”。

未央宫复原图

唐代宫城在皇城之北,是皇帝听政和皇后嫔妃的居住之处,也属于宫室。东西长廊与皇城相通,南面开五个门,北西各两门,东面只有一门。北出玄武门即禁院,宫城中心为太极宫,西部即掖庭宫,东宫是太子居住之处。太极宫是主要宫殿,在中轴线之北,沿着轴线建有太极宫、两仪宫、甘露宫等十几座殿与门。

到公元634年,兴建大明宫。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外龙首山,居高临下,在宫内可以看到全城风光。大明宫内建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巍峨高大。其前建有长几十米的龙尾道。左右两侧建翔鸾、栖凤二阁,均与含元殿连接。建筑雄伟壮丽,表现出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建筑风格。大明宫内另一组宫殿即麟德殿,位于大明宫西北部的高台地上,由三殿组成,面阔11间,进深17间,其面积约等于明清故宫的太和殿的三倍。在主殿的后部,东、西各一楼,楼前有亭,也有廊庑相连。

为了便于处理政务,在大明宫内,附有若干官署。如在含元殿与宣政殿之间,左右有中书省、门下省与弘文馆、史馆等。

大明宫复原图

二、宋元宫殿

北宋东京城大致为方形,建有三重城,最外一圈即“外城”,外城之内,还有“内城”,中心部位还有一城,即“宫城”,也就是说中心就是宫城,其总体平面也接近方形。

在中轴线上,由南入北,即宣德楼(乾元门),进而为大庆门。在这个院子里,左为月华门,右为日华门,中心即皇上的正殿大庆殿。再向北进入,即宣佑门,中心线为紫宸殿、虚云殿、崇正殿、景福殿、延和殿,这五个殿均为前后排列。最北部即拱辰,从此出宫。在右部为右昇龙门(月华门往南),有门下省、都堂、中书省、枢密院,这四个殿座并列。月华门以西,为右嘉肃门、右长庆门。日华门以东,有左长庆门、左嘉肃门。再向北,西部有西向阁门、左银台门;东部即东向阁门、右银台门。

在大庆殿之西,有四座殿阁,向西依次为垂拱殿、宣仪殿、集英殿、龙图阁。在紫宸殿之东,有资善堂、元符观。另外,在虚云殿之西,有一殿一阁,即福宁殿、天章阁。在崇正殿之东,有翰林院、东楼、西楼。在景福殿之西,则有后苑诸殿阁。在景福殿之东有内侍局、近侍局、严门。其北部则有内诸司。

以上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宫城的总布局。这些殿阁到今天一座也不存在了。

元代宫殿坐北面南,宫城南北略长,呈矩形。在中轴线上,都建有主要的殿宇,正南为崇天门,呈“冂”形,东有景拱门,南建云从门。

宫城之内,分为两大部分,殿座大体上均呈方形,南部建设“大明门”,东为“日精门”,西为“月华门”,三门并列。进而为“大明殿”,建在三重高台基之上,十分威严壮观,殿后又有柱廊与寝殿相接连。寝殿之东曰“文思殿”,西为“紫檀殿”,再北曰“宝云殿”,殿东曰“嘉庆门”,西为“景福门”,周廊环绕,十分严谨安全。大殿之东有周廊连“凤仪门”,大明殿之西建“麟瑞门”,并建东曰“钟楼”,西曰“鼓楼”。这一大组即大明殿及其附属建筑。四角均有角楼。

元大都宫城平面示意图

大明殿之后北部,还有一大组南北为略长的矩形宫殿建筑组群。

这组建筑群在中轴线上正南为“延春门”,东为“懿苑门”,西曰“嘉则门”,三门均向南开。中轴线的后部主要为“延春阁”。柱廊连接寝殿,东为“慈福殿”,西为“昭仁殿”,均与寝殿并列。这一大组建筑均建在三重台基之上,十分威严。四个转角也建角楼、阁庑。在延春阁之南曰“东跃门”,西曰“清灏门”,在东西各建“钟、鼓”二楼。在宫城的西北角还建设“宸庆殿”,两厢建“东香殿”“西香殿”,此门为山字门,用墙包围。

宫城之东墙建“东华门”,西建“西华门”,宫城正北建“厚载门”。

三、明清宫殿

明代北京城宫殿基本上体现礼制制度,如左祖右社,即左边是太庙,为祭祖而建,右边建社稷坛,为了农业大丰收、祭农业方面的神而建立。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是古代三朝之制。

从大明门到太和殿,共五座门,为三殿五门,前朝后寝。皇宫建设体现帝王的权势,全部殿堂整齐、庄严、肃穆。从前到后,殿宇宫室、用各个殿宇宫室组成院落,层层进入,这些建设完整布局,还建设东西六宫。明代皇宫为清代皇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历代古都城数量众多,但最为著名的当属“七大古都”。目前可确认的最早的古都,是有“五朝故都”之称的安阳;有“千年古都”之誉的西安,先后曾有12个王朝建都于此,是中国古代建都时间最长的一个;仅次于西安、在中国建都时间上排列第二的是洛阳,被称为“九朝名都”;还有“七朝都会”的开封、“六朝帝王都”的南京、“三吴都会”的杭州,以及现在的北京,即“大汉之城”。

北京清代皇宫建筑群鸟瞰图

清代北京城的工程建设十分整齐。以皇城的中心来布局,中轴线贯穿左祖右社,主体殿宇都在中轴线上。人们若从正面进入皇城,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三大殿、神武门、地安门、钟鼓楼等都在一条中轴线上。

宫殿之中分为两大块,一曰“外朝”,一曰“内廷”。

外朝有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两侧则是文华殿、武英殿两大组建筑群。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东建东六宫,西建西六宫,最后为御花园,是皇后、嫔妃居住的园林。

清代宫廷中,建筑艺术风格庄严、整饬,全部建筑基本上是按清代“官式做法”进行的,整体建筑群组都比较简单,构造方式、方法基本大同小异。红墙、红柱、大面积的黄色琉璃瓦,标准式样的彩画,工整而简洁。清代宫廷建筑殿宇大大小小数量较多,在布局方面有些变化,反映出古代建筑艺术成就。明、清的宫殿中,还夹杂着各类园林,这样,使皇宫的总体建设并不呆板、枯燥,与理政、居住、游乐、休息都融合为一体。

明、清北京城及其中建筑在命名时,延续了方位上“东为正、西为副”“左文右武、文东武西”的规则,又讲求阴阳相合、左右呼应,文与武、仁与义、天与地、日与月、春与秋、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等相对应。以紫禁城为例,太和门前左为“文华殿”,右为“武英殿”;太和殿东庑为“体仁阁”,西庑为“弘义阁”;乾清宫前东为“日精门”,西为“月华门”;中正殿前左偏殿曰“春仁”,右偏殿曰“秋义”;等等。其中无不体现着礼仪秩序,却又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北京故宫平面图

经过上千年城市历史的演变,从商周到秦汉,再到魏晋、隋唐,直到宋元明清,那条曾经代表着皇权思想、凝结了中国最古老的建筑设计的语言,时而出现,时而隐去,最终还是保留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信息宣传部整理、编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期)

本文来自【中国民族建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