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庄浪在甘肃什么地方「甘肃庄浪县」

时间:2023-01-22 19:33:03 来源:秦玉龙

大家好,庄浪在甘肃什么地方「甘肃庄浪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平凉三张国字号文化名片之庄浪高抬

秦玉龙/文


正月十二的庄浪县城可谓是人山人海。


2019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的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中,庄浪县因高抬艺术而名列其中。

同年2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现场直播庄浪高抬闹新春盛况。央视记者张英手持话筒,站在人潮涌动、锣鼓喧天的庄浪街头,向全国观众介绍高抬:正月十二,是甘肃庄浪县过年期间最热闹的一天。这一天举行的高抬社火活动是西北的民间绝活,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演员在离地约5米的高台上身着戏服进行表演,有的如“飞燕在天”,有的似“仙女散花”,有的像“白鹤亮翅”,令人叫绝。

庄浪因“梯田王国”而闻名全国,因“庄浪高抬”而独领风骚。高抬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庄浪社火的组成部分,俗称“故事”,由农历正月初一早晨人们手执火棍、戴上面具开大门驱鬼神衍变而来,后来逐渐形成了高抬社火,为庄浪县所独有。迄今为止,以高抬社火为主要内容的“庄浪文化艺术节”已成功举办十九届。

2008年,庄浪高抬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庄浪高抬有哪些古老的传说故事?怎样的奇、高、险、危?又有啥鲜为人知的“秘密”?


演过高抬社火的都是庄浪的人尖尖。


庄浪独有的国字号非遗

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东邻华亭县,南与张家川和秦安县毗连,西接静宁县,北与宁夏隆德县和泾源县接壤,是仅次于静宁的平凉人口大县。庄浪历史上曾出现过几位较有影响的人物。如十六国时后凉的建立者吕光,宋代保护和收复水洛城的刘沪将军,以及与岳飞齐名的抗金民族英雄吴玠、吴璘等。

庄浪自古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浓厚,由于地处中原边锤,又与宁夏毗邻,独特的位置造就了勤劳淳朴的地理性格,他们一方面吸取了中原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又吸收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逐渐融汇形成了庄浪地方文化形式——高抬社伙。从古至今,每年正月十二,为纪念宋代刘沪将军而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最引人瞩目的是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的高抬,造诣高超、匠心独运、别具一格,被称为“陇上一绝”。

庄浪高抬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一份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早在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俗。腊尽春来,人们杀猪宰羊祭祀天地和祖先,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又跳又唱,进行庆贺,这就是最早的社火。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卷九》中记载:“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蕃厘观,令官妓扮社火。”另据清乾隆《庄浪志略•风俗》载:“立春之先日,迎土牛、扮戏彩,以导芒神,士女竟观”。


彩车高抬已经取代了人抬、骡马、拖拉机。


社火是新春时节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这项活动旧时多由民间社团等出面组织,故称“社火”。庄浪高抬源于元末明初,以明清最盛,它起源于人们的劳动与生活。据说最初是农民耕田回来,把孩子捆在犁把上,随着犁的前行而摇摇晃晃逗人取乐,后来便逐渐演化为高抬。

据民俗学者考证,古代扮社火的用意一是祀神,二是取乐。庄浪社火起源于古代的庙会活动,社火大体可分为地面社火和高抬社火两大类。日场以高抬、马社火、高跷等为主。夜场以曲艺、旱船等地面社火为主,高抬社火多在白天演出。

庄浪高抬社火的表演集中在春节期间,一般从正月初五“闹五穷”开始,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开始春耕结束。期间,各乡镇村社或机关单位扮演社火去同一地进行表演比赛,各乡镇也会举办小规模社火赛会或表演。其中阵容宏大、参与演出人数最多的是庄浪县水洛城(县城所在地)正月十二耍社火。这天,十里八乡的社火进城表演,四面八方观众如潮涌向街头观看。传统的演出是为了纪念宋代刘沪将军保护水洛城功绩的纪念活动,后来由于社火规模逐年扩大,内容逐渐更新,淡化了祈神祭祀,突出了娱乐教育功能。从1994年开始,每年正月十二的社火演出被命名为“庄浪艺术节”。

庄浪高抬社火演出活动多流行于农村乡镇,其覆盖面之大,参与活动人数之多和观众之多,堪称“陇原之最”。春节前后,正值农闲,群众满怀喜悦的心情,集结起来耍社火,喜庆新春佳节,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无病无灾、生活美满,久而久之,即成习俗。现在,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发展,社火的内容也不断充实,形式也不断更新,彩车、秧歌、腰鼓、花束队以及武术等新的社伙正逐渐成为当今庄浪社火的又一特色。


趴在窗户上看社火,是最美的童年记忆。


独具特色的造型艺术

看过庄浪社火的人都知道,高抬是一种立体空间造型艺术,形式构思奇巧,造型独特,为庄浪社火“一绝”。

高抬的内容大体来自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生活故事等三个方面。具体扮什么内容往往和演出载体及演员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常见的有《水漫金山》《盗草》《哪吒闹海》《劈山救母》《嫦娥奔月》等表现惊险场面的情节。扮演人物一般2至3人,多至八个角色联为一组,分别固定在4至4.5米高的钢筋架顶端,数十人抬将起来,缓缓走动。经过精心化装的剧中人,巧妙而牢固地附在高抬上,飘飘然凌空展现,大有从天而降之势,有的如“飞燕凌空”,有的似“天女散花”,有的像“白鹤亮翅”,以离奇、玄妙、惊险、优美取胜。其高,其险,岌岌可危,惊心动魄。用以伪装和美化的纸花、纸草、假山、假树、假羊、假牛、假鹤、假凤、假虎、假龙等十二生肖,五彩纷呈,栩栩如生。它是民间社火中最为富丽堂煌、档次至高的艺术形式。它的感染力在于设计奇巧,道具夸张,装扮俊美,用夸张的手法构成艺术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高抬又名铁芯子,艺人们根据所扮故事情节,精心设计,用木椽扎绑,或用钢筋、钢管焊接成各种类型的骨架,有一层的、两层的、三层的,高低不等。最初是8人抬着游街,后来将铁芯子搬上彩车,感觉凌空飞翔,形神兼备。有的铁芯子下面安上轮子还可以转动,称为“转台”。


经典造型《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是咋飞起来的?

高抬的设计环节,是决定它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设计者先将构思好的画面画在纸上,再用铁芯子串联画面的各主要部分,称为高架。架体分芯子和底座两部分,芯子即支撑人物、道具的钢筋,只所以叫芯子,是取“信赖可靠”之意。钢筋一般5至7公分直径,下部两根可并焊在一起,增强负荷量。底座方木做成,一为芯子插得深,栽得稳,二为要求有相当的重量。高抬的设计绝非行家里手不能胜任,设计者运用力学原理,在对称中求稳定,以奇险取胜。朱店镇的高抬设计奇特,令人叫绝,他们将扮演的孩子仰着、俯着、侧着,甚至倒着扎绑上去。朱店镇董湾村装扮的《三打白骨精》,孔悟空凌空俯冲,双手抡起金箍棒,白骨精持剑招架。金箍棒和交叉的剑相粘,仅这一丁点儿粘连,就把孙悟空全身支撑悬挂在空中,表现了庄浪高抬奇、险、俊、峭的艺术特色。 高抬的化装要求非常严格,以巧妙、惊险、艳丽为上乘。服装要崭新、合体,色彩要鲜艳、强烈。水洛镇的高抬,人物面部化装干净、俊美、扎绑周正、平稳,服饰华丽、新颖,装饰精细、逼真。加之高抬演员一般选择体格健康、年龄小、长相好、身段苗条的男女小孩充当,他们虽然不唱,保持造型亮相姿态,但经过玄妙设计,精心化装,更显得俊秀可爱。

庄浪高抬上的道具与舞台上的道具截然不同,舞台上拿了马鞭,就算骑着马,它是以假求真的艺术。而高抬上的马,则是用棉花和纸做成的,要求像马,它是以真求美的艺术,用夸张的手法构成艺术形象。

社火自古是民间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的文娱活动,高抬用的道具服装,只有少数的头帽、蟒袍、盔甲、刀矛等精细用品,由民众自筹资金去西安购买。大多数村子有购买的“社火箱子”,大多数用物都是向民众借用。村里要耍社火了,新媳妇的绸缎嫁衣,老太婆的绣花被面,老大爷的龙头拐杖,小商贩的彩色布料,大户人家的骡马车辆,都乐意慷慨借出。

高抬的表演还伴有鼓乐、锣鼓,谓之“太平鼓”。锣鼓是高抬的灵魂,犹如饭食中的盐,起着伴奏、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

数百年来,庄浪高抬从制作表演到结束,形成了“三三制”。

制作时“三不惜”:不惜人力、不惜财力、不惜脑力,不分昼夜。

表演时“三层海”:下层“人海”、中层“花海”、上层“烟海”。

结束时“三多”:街上炮皮子多、家家客人多、进城的“夜社火”多。这些形成了庄浪高抬社火的艺术特色。


八十年代的高抬社火,手扶拖拉机是标配。


古老的艺术焕发生机

庄浪高抬社火自形成规模以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庄浪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陇东社伙的最高艺术成就,是庄浪和平凉地区社伙的精萃。

有民俗学者认为,庄浪高抬是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艺术,充分显示着丰富的区域性文化内涵和悠古的地方风情、民族特色。这种民风民俗散发着古代文化的浓厚气息,是活的古文化,是一种生命力强悍的艺术形式,是民间文艺的奇葩,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发掘、抢救和保护庄浪高抬艺术,对丰富和完善中国古代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之所以高抬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它和所有民间传统艺术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后继无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民俗日益淡化,电视、网络的普及,再加上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高抬演出逐渐淡化,很难再像当初组织演出那样一呼百应。一些高抬的优秀民间艺人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有的相继谢世,一些高抬制作技艺相继失传。加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审美需求提高,对高抬艺术的兴趣愈来愈淡漠。

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创新。从1994年开始,庄浪县委、县政府把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二定为“庄浪艺术节”,每年一届,划拔专款,支持和发展高抬艺术。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也积极筹集资金参与艺术节表演,并进行评奖。每年全县在县城表演的社伙均达100家以上,给“社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同时,张家川、隆德、静宁、秦安等邻县也积极组织社伙相互交流,使正月十二既成为全民娱乐的一个文化节日,又成为增进邻县友谊、凝聚干部群众的特殊佳节。


九十年代,四轮拖拉机登场。

县上还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庄浪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方案》,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对庄浪高抬艺术进行加工和提高,使其成为该县的名牌文化产品。从2004年开始,庄浪县划拔专款用于普查、保护、扶持庄浪高抬艺术。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庄浪县对高抬艺术进行全面普查、确认、登记、立档;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摄录庄浪高抬艺术和民间优秀艺人系列录音、影视资料,编辑出版《庄浪高抬艺术》和《庄浪高抬画册》等;通过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镇),对庄浪高抬艺术进行动态的持续性保护;通过申报命名一批民间艺术大师,给优秀民间艺人评定职称和命名“大师”荣誉称号,对传承人资助扶持,鼓励民间艺人传承技艺,提高全县优秀民间艺人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品位和竞争力,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加大对庄浪高抬艺术的宣传、弘扬和振兴;办好一年一度的庄浪艺术节,检阅和促进庄浪高抬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积极参加全省“文化春节”活动和全市崆峒文化旅游节艺术展演活动,扩大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为了保护好这一地方传统艺术,李度、王曦、陈亮等一代代传承人,在技术上大胆创新,使高抬艺术创作出现了新的文化内涵。在全县艺术节表演中,很多高抬都是出自这些传承人的设计,他们设计的高抬构思新颖,构造奇特,得到了全县群众的一致好评。

每年正月十二,刘沪将军纪念日这天,全县群众云集县城,摩肩接踵,观看高抬社火表演。那场面,只能用“壮观”二字来形容!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