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文房四宝的宣纸「文房四宝中的毛笔」

时间:2023-01-25 11:17:02 来源:国族非遗网

大家好,文房四宝的宣纸「文房四宝中的毛笔」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宣纸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称,被誉为“国宝”。

纸,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2200年前的西汉初期便已经产生,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直到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才渐渐成为人们文字、图画的记录载体。

宣纸作为其中的一员,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天宝年间。

宣纸之所以被称为宣纸,是由于其产地为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有史可载的记录显示,唐朝天宝年间有宣纸作为贡品;宋元时期,曹氏一支辗转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后,开始了全面系统地以青檀皮为原料制作“宣纸”的历程;现在,宣纸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依旧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

檀皮为骨

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

宣纸主要以檀皮和稻草为原材料,按照配置比例,檀皮含量越高,重量越重,更能充分体现墨韵的“清、透、黑、亮”。

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遇见一棵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用青檀皮制造出来的宣纸,吸附性强,不易变形,抗老化,防虫蛀,寿命长,纸张具有薄、轻、软、韧、细、白的六大特点。这样的纸张有助于书画家在进行书画创作时,能达到浓淡多变,增加吸墨性的特殊艺术效果。

青檀树皮是宣纸的“血脉”,泾县所产的青檀皮质量最好,一直流传着“宁要三溪草,不要铜陵皮”的谚语,也正是因此,这种纸才以“宣纸”为名。

生宣与熟宣

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其中,生宣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保留了渗化、吸水等特性,润墨性很强的普通宣纸。熟宣是在生宣上加刷一层胶矾,使其失去渗化和吸水特性。因此,熟宣也称作“矾宣”,通常用于工笔画。

生宣和熟宣的区别是很多人购买宣纸时困惑之处,非遗君了解到,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有这样几点:

生宣十分柔韧,书写后的存放和携带都十分方便;

其湿染性十分好,墨水滴在上面很快就会晕染开来;

同样,其吸墨性也十分强,正是因为具备了这种较强的水墨吸附性能,使用生宣创作出来的书画作品才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和独领风骚的魅力;

生宣有较强的艰涩性,书写者在运笔中更能体会到这种涩性下的书写产生的充实感和强烈的笔触感觉,其书写难度不言而喻;

在生宣纸上书写虽然有难度,一旦能够入木三分地将字写在宣纸上,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不会让墨汁因为水的浸泡而化开,这种胶着性业使得书画装裱后更显艺术美感。

制作流程

第一步,晒摊。宣纸原料在山上历经日晒、雨淋、露炼,使其纤维软化,其中的淀粉、蛋白质等有机物消失殆尽,蛀虫不爱吃;再者,通过日光等自然漂白,没有化学漂剂催化的刺眼白,宣纸白得自然且典雅。

第二步,碓[duì]皮制浆。燎皮下山后,剔除掉不合格的老皮,要经历碓皮、切皮、踩料、袋料等过程,将纤维均匀开,在装在布袋里清洗,这样就得到了清洁的白浆。

第三步,抬帘捞纸。捞纸讲究“一深二浅”,还要恪守“梢手要松,额手要紧”、“抬帘的要活,掌帘的要稳”等技巧。两人操作的好,配合默契,那么一张纸捞出来就会很均匀。

第四步,晾晒。晒纸就是将一块块捞制好的纸帖经过炕帖、靠帖、架帖、浇帖后,将浇湿后的纸帖架到纸架上。润湿后的纸会放在“火墙”上。宣纸的平整度靠刷子刷,泾县民间形容一个人有能耐,就称这人有两把刷子,有人说这“两把刷子”就是源于宣纸晒纸工。

检纸(又称:剪纸)是宣纸的最后一道工序,所有晒好的纸张打成捆,送到检纸车间,由检纸工逐张检验。

在宣纸的广告中,常用的一个词是“纸寿千年”,其实,宣纸不过是仅有几百年历史的“小鲜肉”。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鲜肉却因为品质和“内涵”赢得了“江山美人”,可见实力对于任何东西都有着墨客磨灭的重要性啊。

不说了,非遗君去提升自己的实力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