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大家好,「王大训美学」《人类的艺术》(八十一):美的生成与感受存放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意识生成的过程是其相应的心层心域心区的激荡,这一过程既是生成也是存储,而一旦存储,表象则变成为意象。表象生成所遵循的原理为共性激荡,即具有共性的内容可以相互联系联动,表象存储同样遵循共性原理,即具有共性的内容相互叠加叠存在同一区层。所谓生成的共性,可以是共时的,也可以是共质的,即具有相同相似内容的。
比如,我在部队时曾遭遇过一次七点五级地震。其时为夜晚就寝时分,我正在连部的办公桌前写着什么,突然间山摇地动,电灯熄灭,屋宇轰鸣。我们都知道这是地震了,因为此前一个多月,这一带早有预警了。我和通讯员与连首长慌忙跑出,看见远处有闪动的地光,我们刚刚建设的工地上,传来震耳的轰响,眼前的电线杆剧烈的摇摆着,如同狂风中巨幅摇摆的树木。漆黑中,各班排的战士们穿着单薄的睡衣络绎不绝地跑出来了,大家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寒风中团团转着,久久不敢回到寝室里去。这样的经验内容以意象的方式存放在我的前意识中。在那一时刻,有许多纷繁而杂沓的现象具象在发生,一并涌进我的前意识内境,生成相应的表象意象,也一并被存放在特定的区层区域中,我们称之为共时性生成。而其生成的方式,实际上也是其存储的方式,而所谓回忆唤醒即提取,实际上是生成也是存储过程的逆过程。只要施以特定的刺激,那些和这一次地震共时而成的意象内容,就会统统浮现到我的眼前来了。还有另一种情形,我们称之为异时而同质的生成和存储。还是我在部队的情形,一九七五年二月海城地震时我们并不在震中,但一九七七年初我们则调防到海城镁矿的震中来了。那时离主震已过去了两年,但我们的营区依然常常有余震发生。其时我们住在一所学校的二层楼内,虽然经历地震而未倒,但墙体已有裂隙。那时,我已是营部的文书,与其他勤杂人员在一楼办公,一有余震发生,则地动楼响,我们就会一窝蜂地跑出大楼,仿佛在躲避空袭似的。这样的情形同样会以表象意象的形式在我的前意识中生成,并存放在相应的区层。
由于共性生成和存储的原则,共时者为同时同次发生的内容,或者说为同一种外力推动即刺激的生成物,亦即所谓同一击打“基坑”生成的内容,正如投石入水,其一次性生成的“基坑”向四周扩散的涟漪,为同一击打事件的生成物一样。因此,所谓共性有时间的共性,也有内容的共性。而前意识存储,共时者成一坑存一域,共质者虽不是生自同一“基坑“,但却存放在同一区域;而只有异时异质者,即没有时间上的共性也没有内容上的共性者,才被存放于不同的区域。这样,虽然我曾在辽阳山区遭遇过首次地震,在海城山区遭受过余震,二者既非同地亦非同时,但二者是同质的,即具有相同的内容,因此,这两次在我的前意识中所生成的表象意象,会以积淀积成的方式存放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积层中。先成者由于先成而存放在该区域中的深层,后成者因为后成而存放在该区域的浅层。而如果是异质的内容,比如我儿时在故乡家中过年的情形,家门贴上大红的对联,屋里供果满桌,那些山一样高垒的饽饽,嘴中衔着菜叶的烧鸡,正北红烛摇曳香色氤氲后面的威严的祖宗,院子里高悬的灯笼,接神时燃放的鞭炮,午夜吃完饺子挨家为长辈磕头的情形。它们会形成强烈的表象意象存放在我的前意识中,它们会和我后来长大以后无数次过年的印象相重叠,而存入一坑一域,却不会和我因地震形成的意象存放在一起,原因很简单,它们是异质的,没有共性即相类的同一性。这样的异质内容,在我们的前意识中有无限多的品种,因为没有共性,它们会各起炉灶各成一坑一域,而在空间中相互并存,而非像同质者那样可以在同一空间中重叠而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