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大家好,山西漆器工艺品「推光漆器工艺简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漆艺的历史源远流长,山西漆器在工艺、造型和装饰等方面,均体现了山西地域文化典型性的特色,器形庄重典雅,装饰手法巧妙、精练成熟,代表着汉文化最具成就性的水准。 在山西省运城市的国宝建筑永乐宫,由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主办的“文化之美·漆心可见”年度成果展,让我们感受到了山西漆器髹饰技艺,揭开了山西漆器的真实面目。
> 《中阮》,冯满天、杨佩璋,漆工艺、木工艺,2018年(展陈于三清殿)
在永乐宫的三座宫殿中,来自“漆器工艺与创新设计研修班”学员的三十三件创新漆器作品,以及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十九件山西漆器文物,展现了山西漆器精湛的髹饰技艺。展出的漆器、文物或许斑驳黯淡,但透过它们,我们看到了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山西人在工艺美术和生活美学上的成就与智慧。
说起漆器,很多人认为南方土的漆器更多。实际上,古代漆器的使用南北方都有,指示南方的环境更适合漆器的保存,北方的环境相对比较干燥,不适合木质材料的保护。所以山西出土的文物不只有青铜器、石刻,也有大量的漆器,只是没有保存下来。
>《茶具》,周吉欣、剔犀髹饰技艺,2018年(展陈于三清殿)
关于漆器保护,山西博物院设有专门的文物保护中心。“上世纪50-80年代,因为技术的欠缺,加上北方气候不利于木胎漆器的保存,很多漆器没有保存下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发掘技术手段的提高,最近几年我们发掘和保护的漆器越来越多,包括西周漆器上面装饰的蚌壳、蚌片都被保留了下来。”山西博物院发展部山西的主要漆工艺有三种,分别是新绛云雕工艺(剔犀)、稷山螺钿工艺、平遥推光漆工艺,在历史上看这些工艺对山西人民的生活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成为中华文明具有代表性造物和工艺能力的表现。
>《瓶》,铁胎雕漆,清代(展陈于纯阳殿)
说到漆器的制造工艺,不得不首先提到的就是剔犀工艺,其中绛州的剔犀工艺最值得一提。剔犀是雕漆工艺的一种,也被俗称为云雕。绛州剔犀技艺传承人何鹏飞介绍说:“剔犀整个制作过程,以单线的形式去表现所有想表达的东西,包括黑红相间的漆层和单线环绕的图案,环环相扣,一层叠加一层。可以表现一些像饕餮纹、龙纹、如意纹等吉祥纹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像如意头一样,扁式头圆的如意云纹。我们还结合图案进行设计,可以做团寿、团福这样的字。在整个传承过程当中,我们是传统和创新并行的,我们会开发一些新的产品,比如手镯、挂件,纹样还由原来的云纹回钩组成,使其具有剔犀的代表性特征 。”
>《阳光海浪》,李雅明,堆漆彩绘,2018年(展陈于三清殿)
何鹏飞自幼便跟随父亲何俊明学习剔犀技艺,但是他的父亲原本是不愿意他去接替父亲的手艺的,因为父亲深知这一行业的心酸和不易。“父亲不希望我去经历他所经历过的苦,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我能继承他的衣钵。我很小的时候,他就会带我去接触这些工艺,寒暑假我也会帮他做一些基础工作,所以就逐渐对这门手艺有了深入的了解。我也希望我的下一代能够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何鹏飞说 。
山西稷山螺钿工艺也是山西漆器装饰工艺的一种,螺钿工艺是指选取各类天然优质贝壳、蚌壳,进行挑选、分离、剥层和磨制后,裁成图案所需的薄片或几何图形的小片,在漆面上以此为原料进行镶嵌,形成最终的装饰纹样。受到工艺水平限制,我国螺钿漆器早期多使用厚螺钿,螺钿片约厚0.5毫米至2毫米,颜色信白,质地较硬。随着技术的进步,厚度逐渐变薄,螺钿片也变软厚螺钿一般选用河蚌壳,而薄螺钿则来自于珍珠贝、鲍鱼贝、夜光螺等壳面色彩更加斑斓的贝类。
>《茶·韵》,郭喜梅,传统髹漆技艺,2018年(展陈于三清殿)
从现存的文献中看,对稷山螺钿漆器所用的原料记载较少,其来源也不得而知。这里面的故事我们只能从螺钿技艺传承人身上寻找。2016年12月,稷山螺钿漆艺传承人李爱珍获得了“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称号,她的丈夫马贵堂也是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山西省漆器艺术协会副会长。两人均为家传螺钿艺人,从养家糊口的工作,到热爱这一行,全心投入去研究,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李爱珍坚守螺钿漆器制作古法,作品均采用天然大漆制作,在国内外屡次参展获奖 ,影响较大 。
螺钿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马贵堂说:“制作漆器不能拘泥于传统,在螺钿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一边学习,一边继续创新和深化。”李爱珍和马贵堂两人合作的捏抬漆器《鬼谷子下山》,用天然生漆混合贝克粉做胎,加入短的麻丝提高胎体的坚硬度,避免了传统漆器使用木胎、竹 胎易腐的问题,是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的独有做法。
> 《朝元图》局部,元代壁画(位于三清殿)
对于漆器制作,两人的态度既淳朴又深刻:“做漆器好像是跟大自然的一次对话。漆树是自然给的,用漆树上的汁液做出东西,等于要跟自然对话。对话要对什么?要为人类服务。现在我们要把漆器继承下去,要做出一些创新的东西,必须和实用器结合起来。”
随着平遥古城的旅游业的兴旺,平遥推光漆工艺也开始声名远扬。平遥推光漆器的表面装饰工艺种类繁多。其中最为经典的“平金开黑”“彩绘勾金”“擦色 ”“ 色金 ”“ 描金 ”“ 贴金 ”“ 晕金 ”“ 搜金 ” 等 ,在红 、黑色漆面上用金色线髹饰的描金彩绘工艺是从明代开始发展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平遥漆艺匠人的努力钻研下,失传的“堆凸罩漆”工艺得以恢复。
>《朝元图》局部,元代壁画(位于三清殿)
薛生金就是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同时,他是将平遥上传的堆凸罩漆恢复成功的匠人之一。“这个技艺明代就有,但是到了清末就没人做了。60年代,有人到平遥来找堆凸罩漆工艺做出的作品,在请教师父无果后,我就开始自己琢磨。”薛生金说,“我跟老师学的是传统技艺,传统技艺主要来自民间。但我学徒时,就喜欢研究不同的技艺,比如说国画、油画,然后也把它们运用到漆艺上 。”
“平遥漆器这些年来是遇到了些挑战。大概五年前,这边的旅游发展起来,大批漆器都是销售给游客的。后来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认知也提高了,加上平遥漆器在材料和技艺等质量方面出现了问题,漆器行业逐渐不行了,现代的粗制滥造已经不能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由于现在的漆业从业者逐渐认识到天然大漆材料的重要性,并且积极设计创新,整个行业又开始渐入佳境。”薛生金说道。
薛生金的儿子薛晓东师从自己的父亲,虽然他也像父亲一样,喜欢钻研不同技艺,但是他更是什么都学,不仅在福建学习过漆画,加上他接受了现代化教育,所以在作品创新更加大胆和多样化。“我们一家三代都在传承漆艺,我父亲一辈子都在创作当中,他的灵感主要来源于日常平实的生活。 而我接受了院校教育,会在传统基础上加入一些不同的理念。到了我女儿这一代,会更加强调理念,甚至会加入很多抽象的设计元素。她会先接受传统,再打破传统,然后将传统技艺、传统图案用到现代造型上去。”薛晓东说。
> 张梓琳观看漆器展品 (摄于三清殿)
对于女儿薛梦瑶学习漆艺,薛晓东对她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她要先把传统的东西传承下来,比如传统技艺和传统图案,然后才可以打破这些去创新。作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艺术作品,更体现个性,将传统的技艺和图案运用到现在造型上;另一种是实用作品,比如首饰盒、漆碗等。作为实用美术,还是要更贴近生活一些,符合当代民众的审美要求。”
薛梦瑶说:“我本科学的是视觉传达,可以说跟漆毫无关系。因为在我的生活中,漆太司空见惯了,我反而对其他的专业更感兴趣。但长大之后,我有了新的认识,我慢慢开始发现漆的美,也意识到这门手艺需要传承。”
“我学的是视觉,所以我会从平面这个方向寻找灵感,然后跟漆器结合起来。从我的角度来看,漆器是可以从两方面发展的,一方面是走传统路线,另一方面是做当代创作。比如我的作品‘不知不觉’,就是把山西人以前用的锅刷手柄髹上漆,变换一种形式,让它重新焕发出一种不同的魅力,让它重新走入我们的生活,跟时代同步。这也是我未来的漆艺发展之路。”薛梦瑶说。
> 永乐宫展览现场
从历代漆器的演变上,可以明显看到,山西漆艺在技术上不断发展进步的轨迹,当然这离不开手艺人们的苦心经营和耐心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山西各地陆 续建立了稷山工艺美术厂、平遥推光漆器厂、新绛工艺美术厂、代县 木器厂、太原金漆镶嵌厂、榆次工艺美术厂、运城地区工艺美术厂、临猗县工艺美术厂八个基于漆工艺进行生产的企业。可见漆艺在山西省的普及度之广,品类之盛,得以细分至不同工艺而进行生产。虽然这些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身经营出现问题,后劲不足。但工厂的建立,一方面对恢复传统工艺、研发适合新时代的漆器品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发掘和培养了大量的工艺美术人才,为山西漆艺重现辉煌打下了基础。
在采访和走访的过程中,山西漆艺传承人、非遗传承人都强调了坚持传统的重要性,以及对现代市场粗制滥造的担忧,但无论年长还是年轻的手艺人都一致认同创新的重要性。坚持传统,就意味着要坚持使用天然大漆材料,保证工艺水准,也保证技术的稳定传承。创新则是从图案、纹样、形式上通过创新使得已经远离日用的漆器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在发展漆画、漆雕塑等漆艺术的同时,努力提升漆器的实用性,这是几位传承人不断强调的。
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漆器,成本相当高昂,目前还无法真正做到每个家庭都可以拿来使用的程度,但我们相信,在一代代传承人不断研发、改进、创新的努力下,漆艺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定能够再创辉煌,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