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你不得不知道 关于龙的那些事儿吗「有人见过龙吗知乎」

时间:2023-01-30 09:17:02 来源:老东北看江南铜

大家好,你不得不知道 关于龙的那些事儿吗「有人见过龙吗知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龙雕塑


龙的前世今生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龙?

既让人怕,又让人爱;既令人敬畏,又令人亲切;处处有形象,总也看不见身影。

这说的,一定是龙。

龙,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没有肉身的动物。它长得什么样子?谁也没看见过;但是,又谁都看见过。没看见的是真身,看见的是艺术。

人类对动物的喜爱,源于实用或欣赏,比如,猪马鸡羊的实用和鹦鸟虫鱼的萌宠。也就是说,人类对事物的喜爱来源于掌控和了解。对于无法把握的东西,人类只能欣赏于安全状态。就像狮子老虎,只有在笼子里,才是可爱的。

人类对龙,大抵也是这样的心态。艺术的龙,人们无限喜爱;但未知的龙,人们还是充满了恐惧。“叶公好龙”就是最好的注脚。

一个喜龙、画龙、雕龙的人,见到真龙后,却吓得屁滚尿流。“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龙是什么样子?谁也没见过。据说,1934年曾有辽宁盘锦天降一龙,并留下了龙骨骼的照片。但是,也有科学家认为,那是须鲸。电视节目播出后,也无最终定论。

历史典籍,倒是对龙多有描述:

《尔雅翼》描述:“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屋、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论衡》记载:“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身”……宋代画家董羽则认为:龙“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

从科学上讲,物种是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的。食草还是食肉,奇蹄还是偶蹄,爬行与哺乳,水生和陆生,那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把食肉与食草,把爬行与哺乳,各种动物聚合到一个动物身上,自然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科学已证明,龙并不存在,是想象出来的。尽管龙是人为创造的,它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物,而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形态的存在。

首先,龙以动物的形象存在。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清代袁枚则在《子不语》中写到“雷雨晦冥,龙来哀号,声若牛吼。”

这时的龙,妥妥的动物形象。

龙的动物形象,在各个时期,也是不一样的。是谓“汉唐时多呈兽形,宋以后渐变为蛇形”。甲骨文时期,就有龙的存在。青铜器上的龙形象,表现是狰狞、神秘的;至汉代,弧度清晰、线条简练,没有神秘离奇气氛;唐时的龙,蛇的样子,质拙、朴素,没有过多装饰;宋元时期,讲究靡丽之风,由精工细巧转向繁琐堆砌,龙的形象丰富起来;到了明清,龙才变得如今的样子,鳞甲鲜明、威风凛凛。

尽管是动物形象,但不影响它的异禀,龙既能变水,又能变火。《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借曹操之口,概述了龙的特点:“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民间有“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说法,就是说九个孩子都不一样。那么,龙的九子是谁呢?一般的说法是:“囚牛、睚眦、嘲风、蒲劳、狻猊、霸下、狴犴、负屃、螭吻”。

说起来很可笑,龙的九子不仅长的都不一样,更主要的没有一个像龙。这是为啥呢?原来都是龙与其他动物所生。囚牛,是龙与牛生的;睚眦是龙与狼生的;嘲风是龙与鸟生的;蒲劳是龙与蟾蜍生的,狻猊是龙与狮子生的;霸下是龙与龟生的;狴犴是龙与老虎生的;负屃是龙与蛟龙生的;螭吻是龙与鱼生的。”

看起来,龙的生活作风真的有问题,不过,既然是龙,三妻四妾也就正常了。

其次,龙作为图腾和民族文化的存在。图腾是古代原始部落的信仰,选择某种事物,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图腾崇拜,或狼或蛇、或马或鸡、或熊或鹿。部落之间统一后,为了表示一体化,将所有部落的图腾汇聚到一起,创造一个全新的部落图腾。

从伏羲开始,龙就成了华夏部落的代表,以龙为名,以龙为官,以龙为纪。《补三皇本纪》说,伏羲蛇身人首,言伏羲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

汉代纬书中讲,伏羲氏即是青龙,炎帝神农氏为赤龙;黄帝轩辕氏为黄龙。近代,闻一多《伏羲考》《龙凤》《端午考》中指出,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都是"龙子",炎黄子孙自然也就是“龙的传人”。

第三,龙以人格化形式而存在。

人格化的龙,时呈人形、时呈龙形,乃神仙一族,居于大海。东海龙王叫敖广,南海龙王叫敖钦,北海龙王叫敖顺,西海龙王叫敖闰。还有《西游记》主角白龙马,他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名为敖烈。据很多神话书籍介绍,龙往来天庭,主管领导是玉帝,龙的具体工作是负责民间降雨。

《西游记》有魏征梦斩渭河老龙的故事,说的是龙王掌管下雨时,工作失误,天帝发怒,令魏征斩杀之。龙王找到唐太宗李世民求情,李世民答应看住魏征,于是,缠住其下棋。期间,魏征小睡了一会儿,醒来说,在梦中已将龙王斩首。

《封神演义》中,哪吒闹海,龙王的三太子敖丙前去问罪,被哪吒打死并抽筋。《西游记》中,孙悟空没有称手兵器,把龙王的定海神针拿走了,龙王无可奈何。

今辽宁朝阳有个“哪吒太子舍利石函”,为辽代文物,上面就有哪吒率众夜叉追杀龙王的故事。一个威风凛凛的天神,盘坐在云朵上,带着武器追赶一条巨龙。

以上阶段,就是龙的人格化阶段。

第四、龙以皇家面目而出现。龙,神通广大且至高无上,所以,就成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历史上,以龙字作年号的君王大约不下20位。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所用之物都冠以“龙”:龙案、龙椅、龙床、龙辇,触怒皇上叫“逆鳞”,帝王未继位称“龙潜”,新朝创立称“龙兴”,皇帝自称为“真龙天子”,不舒服叫"龙体欠安",发怒叫“龙颜大怒”,死亡称“龙驭宾天”。

同时,在帝王身上,龙的异象也层出不穷:秦始皇称为“祖龙”;齐武帝萧赜出生当夜,母亲都梦到屋上盘着龙;陈宣帝陈顼醉酒后,现出原形:“身是大龙”;汉高祖刘邦更是厉害,是龙与其母交合而生:“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皇帝成了龙,那他的东西也就具有了神圣性。正德年间,安南国王到北京朝贡,明英宗一高兴就说要赐一件龙袍。龙袍象征江山,岂能轻易送人?但君地无戏言,怎么办呢?大臣们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变通办法——将龙袍上的龙减去一爪,变成四爪,表面上与龙袍没大区别。安南领了一个"冒牌货",乐不可支地回国去了。

明英宗

以后的皇帝也有将蟒袍赐给功臣的记录,伪满洲国溥仪就曾赐给张作霖一件龙袍,这件龙袍现存于“张氏帅府博物馆”。

再往后,连皇宫的奴才,卫士们也穿上了类似龙袍的衣服了,人们称呼其“蟒袍”。龙袍普遍化了。所以,观众把戏台上打杂、耍旗、吆喝的人俗称为"跑龙套"。

第五阶段,龙的世俗化。

随着龙理念深入人心,龙也渗入到生活的角角落落。不论什么事情,都要沾一下龙的光。竞技有“龙舟”,风水有“龙脉”;娱乐去“舞龙,技艺要“屠龙”;蔡邕是"醉龙";孔明号“卧龙”;三国“赵子龙”,水浒“九纹龙”....

成语中,龙,占有半壁江山,仅取一角,就能震撼全场。

“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蛇混杂,藏龙卧虎,雕龙画凤,二龙戏珠,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潜龙勿用,卧龙凤雏,画龙点睛,降龙伏虎,蛟龙戏水等。

同样,龙的诗词,也庞大无比,仅仅唐代一朝,就已数不胜数。

龙在水长碧,雨开山更鲜。——孟郊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王维

月蚀不救援,安用东方龙。——卢仝

得水成蛟龙,争池夺凤凰。——李白

何如捧云雨,喷毒随蛟龙。——元稹

而画龙的名家也多,留下的都是不朽的珍品。如,南宋陈容的《六龙图》,竟以3.4亿元的拍卖价,夺得书画界的桂冠。

三国曹不兴的《青溪见赤龙出水图》,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代吴道子《洛神赋图》,孙位的《春龙起蛰图》、五代画家僧传古《雾戏波龙图》、南宋陈容《云龙图》,明代汪肇《起蛟图》,清代周璕《墨龙图》……都已是稀世珍宝。近代以来,画龙者颇多,代表性的是齐白石、范增。

据唐朝《历代名画记》记载,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白龙,形态逼真。画完后,却不给龙点眼睛,说点了眼睛龙就会飞走。众人不信,非让他点。结果,画完眼睛的两条龙飞天而去。从此,张僧繇声名大噪,“画龙点睛”的成语亦流传至今。

龙的美好形象和寓意,也使其成了雕刻的素材。室外龙雕有天安门前石华表的云龙、山东曲阜孔子庙的盘云龙石柱等。龙雕艺术名家有美术大师韩美林,还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他们的作品,精致惟美,尤其朱炳仁大师的铜雕龙,更是珍贵无比。

朱炳仁大师的作品 龙腾天寿

第六阶段,龙的象征意义

二十一世的人们,不再相信龙的存在。但是,龙的精神、龙的意义,龙所蕴含的美好,却已深藏于每个人的心中。

龙,代表着“吉祥、喜庆、包容”。龙是吉祥的代表,龙灯、舞龙,是节日的活动之一。龙综合了走兽、飞禽、水生、爬行的优点而成,兼容并包。龙,华夏民族的凝合剂,民族团结的守护神。

龙,象征着“权势、高贵、威武”。几千年龙文化的演进,让龙带上了高贵的身份。龙,“神通广大、能力超群”,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有着无比神通和神性,展示着威武和气势。

龙,寓意“创新、开拓、成功”。龙一直是朝气蓬勃的存在。龙的精神,就是创新的精神;龙的力量,就是开拓的力量;龙的意义,就是成功的表述。

龙,也表达“才智、品德、修养”。出类拔萃、不同凡响,德厚才高、举止出众的人,皆可为"龙",是“人中龙凤”。“鲤跃龙门”,是科举中试;"望子成龙",是出人头地。

龙,也代表“财富、兴旺、发达”。龙能行云布雨,意味着粮食的丰收,寓意五谷丰登、富裕发达。龙谐音“隆”,表明了“生意兴隆”之意。

有关“龙”的话题实在太多,无法一一道尽。“龙”,已走进中华民族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中,成了华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岂止是一部分,是全部!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