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麗和和花耀高级珠宝系列:大地之耀
大家好,当艺术家遇上菜市场「菜市场摄影」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旧城改造的“典范”一座城市最有烟火气的莫过于菜市场,酸甜苦辣、市井百态在此交融。
随着城市的更新和发展,今天的菜市场已经呈现出完全不同以往的面貌。它们不仅仅是怀旧的代言,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乃至于一座城市的地标。在这轮改造的进程中,艺术功不可没。
当艺术介入菜市场,是噱头,是概念,是设计提升,还是人文关怀?艺术和菜市场又有什么样的关联?
旧城改造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菜市场作为居民生活最重要的场所,也需要适应当代人的生活场景和城市更新的步伐。
2020上半年,位于西安市的建国门菜市场改造基本完成。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入艺术街区、酒吧、展览、街边集市等新潮元素,迅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昔日老旧的街区充满了新生的活力。
西安老菜场
西安老菜场
不过,要追溯到“网红”菜市场的扛把子,非荷兰鹿特丹的Markthal大型拱廊市场莫属。
Markthal Rotterdam
Markthal的改造也是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的,原本的农贸市场需要扩容并加盖穹顶,以为市中心创造更多的空间。
Markthal Rotterdam 由国际知名的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承接改造
改造后的市场整栋建筑的外观呈马蹄形,中央是一个40米挑高的拱形综合市场,聚集了90多个生鲜食品摊位和商铺,涵盖产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它同时也是结合了居住和购物的一种新的城市建筑类型,屋顶是一个容纳了228间公寓的拱形结构,内部含1200个停车位和一座超市。
顾客可以在这里可以购物、吃饭,在露台上泡吧,居住和停车。这种大胆而新奇的功能组合设计极为少见,为“城市综合体”的建筑形式开拓了一种新的可能。
Markthal Rotterdam
鹿特丹Markthal的一大亮点是拱面上的大型壁画,它们是由艺术家Arno Coenen 和 Iris Roskam创作的《丰收之角》 (The Horn of Plenty ) 。《丰收之角》采用超大图像显示市场上出售的产品,画面里的新鲜蔬果、面包、花卉是在向荷兰黄金时代的静物油画致敬。
Markthal Rotterdam壁画
壁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堪称荷兰最大的艺术品。为此,Markthal赢得了“食物界的西斯廷教堂”的美誉。
Markthal Rotterdam
今天,Markthal超级市场已经成为鹿特丹的超级IP。在建成后,吸引了超过200万的各国游客前来参观,并且为鹿特丹赢得了很多声誉,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Markthal Rotterdam
菜市场与美术馆的双向“营造”美术馆选择深藏郊外并不意外,让人们可以短暂地从现实中抽离出来。不过,在广州却有这样一座独特的美术馆身处闹市之中,并且与菜市场仅有一墙之隔,它就是扉美术馆。
2017年底,宋冬在美术馆与菜市场之间建成“无界的墙”,希望将艺术渗透到更多人的生活中。美术馆陆续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吸引了附近居民的参与,但是另一头工作的摊贩们却对美术馆举办的活动无动于衷,这引发了建筑师、策展人何志森的思考——到底美术馆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宋冬《无界的墙》
2018年,何志森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发起了一个三个月的菜市场改造课程,地点选在了扉美术馆附近农林肉菜市场。二十位学生先和农林肉菜市场的摊贩一起生活工作一个月,一开始,所有的摊贩都拒绝和学生交流。之后因为一次暴雨,学生和摊贩之间的互助成为打开摊贩心结的一把钥匙。
以摊贩的手为主题的汇报展览
在深入了解摊贩的故事后,学生们发现手是最令摊贩骄傲的一个“资产”。学生把四十四位摊贩的双手用相机记录下来,并作为课程的结课汇报。
以摊贩的手为主题的汇报展览
这次展览建立起了菜市场与美术馆之间的关联,摊贩们多年来头一次踏入到只有一墙之隔的大厦空间,并将自己手的照片带回市场挂了起来。在美术馆人员的推动下,摊贩们开始更频繁地交流,并逐步建立起身份的自觉和自信, 甚至还与美术馆合作了一些作品,譬如“被偷窥美术馆”等。
摊贩与美术馆合作的作品
何志森将这一系列行动形容为是“通过一系列及其微弱的介入甚至是不造物的方式,来重新建构摊贩们生而为人的尊严和自信,并将之转化为今天中国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在他看来,“建筑”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名词,比如一栋房子,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联和共情的重新连接,一种新的积极的社会关系的建构。
托比亚斯·雷贝格《上海外滩美术馆Blackbird肉铺》,2019年,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如果说菜市场项目是从市场生发、与摊贩的一次协同合作,德国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则是从艺术系统出发来进行突破。在他的设想下,上海外滩美术馆成为了一个复合而包容的空间,有肉铺、有酒吧、茶室等等。
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2019年,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托比亚斯用战争时期军舰上为干扰敌军所采用的黑白相间图案作为“肉铺”视觉的主基调,营造了一种既具有魅惑力又现代的感觉。“肉铺”中同时有专业的服务人员在现场为你点单,你可以在这里挑选自己心仪的物品,甚至都会忘了这是在一个美术馆里。
托比亚斯·雷贝格《天堂禁用,地狱无用(埃尔雷多蒙版)》2019年,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托比亚斯的作品往往包含了广泛的合作者:花艺师、艺术家、手艺人、肉贩、建筑师或调酒师,他们逾越了美术馆和白立方的界限,也挑战了我们试图在单一时刻领略全部展览的习惯。
托比亚斯·雷贝格《唯有你所爱的会让你哭泣》,2009年
位于威尼斯双年展内咖啡厅的永久装置作品
图片由艺术家及纽格赫姆施耐德(柏林)惠允
这样的创作方式深受关系美学的影响。法国策展人Nicolas Bourriaud在《关系美学》中将艺术家视为艺术的促进者,而不是创造者,并将艺术作品视为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换,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为观众提供了改变世界的一个入口。
“艺术和生活不是对立的两方,我喜欢的博物馆就像是一个公共广场,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托比亚斯曾在阐释自己的艺术理念时说道。
托比亚斯·雷贝格《循环(模型)正面,后面,上面…》2001-2014年,木材、纸,257×306×481 厘米
当“菜市场”作为营销策略
菜市场battle三里屯谁更潮流?想成为时尚尖端最靓的仔,不逛菜市场就out了!
“菜市场经济学”现场
2013到2018年期间,不是美术馆在三源里菜市场举办了三场菜市场艺术展。前两届的展览主题叫做“吃了吗”,来自北京人生活中的常说的三个字。第三届是题为“菜市场经济学”的展览项目。
“菜市场经济学”现场
在展览中,主办方将狭长的三源里菜市场通道改造成了巨大的展厅。每隔10米左右的距离,就能看到一组跟经济学有关的互动装置和艺术作品;同时将店铺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其中近十个摊位,直接以经济学家的名字。“亚当斯密的牛肉铺”和“弗里德曼的早餐店”,一度成为当时轰动整个业界的营销案例。
#三源里叫板三里屯#改造活动
2019年,三源里菜市场转型潮流秀场叫板三里屯的事件又火了一把。原本略显杂乱的菜市场被炫酷的荧光绿色覆盖,菜市场中的各类食品生鲜也以更加潮流的方式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本着“做什么都型”的主题,被称为“最洋气菜市场”的京城打卡圣地进行了美学改造,升级成为了彰显年轻一代审美意识的新阵地。
#三源里叫板三里屯#改造活动
如果对这两个案例稍加了解,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次单纯的升级改造,前者是与“得到App”合作的一次推广项目;后者则是BMW对新车做的一场推广活动。借用三源里菜市场的IP效应来进行品牌营销,项目也许无法长期为当地居民带来太多的改善,但也着实为菜市场增加了不少噱头。
“流行实验室之菜市场”公共艺术项目
和前二者将菜市场作为营销主阵地不同,流行音乐人李宇春则采用了一种逆向的方式。在她看来,菜市场作为烟火气最浓的地方,也是探讨流行的最佳入口。
2018年,李宇春首次以总监制的身份参与当代艺术跨界项目 “流行实验室之菜市场”,并邀请徐震、张鼎、郭鸿蔚、何翔宇、高露迪、aaajiao、高磊、刘佳玉、陆平原、袁可如十位艺术家对传统菜市场形象进行一次重新演绎,这场展览在上海最热闹的商场之一——兴业太古汇落地举办。
“流行实验室之菜市场”公共艺术项目 刘佳玉《菜市场和弦》
张鼎《肉铺》
在虚拟的“菜市场”空间中,融合多种感官、材质和创作理念的作品交替出现,让观者得到沉浸式的体验。菜市场的一个个摊位成为艺术家的工作现场,人们熟悉的日常情景转化为一种感受力,成为理解艺术家观念的路径。
郭鸿蔚-《听音乐长大的玉米》
徐震-《恐龙食品有限公司》
菜市场:创作的灵感源泉艺术与菜市场不光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艺术家也不断从象征消费的市场中寻找创作灵感。
Lucy Sparrow
英国艺术家 Lucy Sparrow 是当今英国最富有创意的艺术家之一,她最代表性的是毛毡系列。Lucy Sparrow 使用毛毡和羊毛,创造现有物品的艺术复刻版本,在不同的主题下,毛毡艺术品“入侵”到了便利店、音响店、药店等消费终端,一夜之间成为令人爱不释手的“商品”。
盒马鲜生与木木美术馆跨界打造的POW!ART!MART!
2019年,Lucy Sparrow与盒马鲜生和木木美术馆打造了一场名为POW!ART!MART!的跨界项目,这是一家雄心勃勃的“生鲜超市”,贩卖着各种日常百货:果蔬、海鲜、米面粮油,甚至还有纸巾、洗衣液……不过,它们都是Lucy Sparrow一针一线手工缝出来的毛毡艺术品。当然,你也可以像逛菜场一样把他们买回家。
Lucy Sparrow毛毡作品
Lucy Sparrow的作品总能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色彩斑斓,童趣十足。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不得不让人惊叹艺术家充沛的创造力。
Lucy Sparrow毛毡作品
意大利艺术家 Giuseppe De Mattia 从小就对菜市场有着深厚的情结。“有时,我进入一家果蔬店的感觉,比看一些艺术展览的乐趣还要多!”在一次展览中,他将整间画廊都变成了菜市场(环境装置)。
Giuseppe De Mattia 个展现场
步入展厅,一股气味扑鼻而来,模拟了菜市场的嗅觉体验,写着“Frutta e verdura”(水果和蔬菜)的霓虹标牌在这一空间弥漫;
Giuseppe De Mattia 个展现场
在第二个房间,陈列着季节性的水果和蔬菜,同时,混入了艺术家手工制作的陶瓷作品,如果不是拿着放大镜,恐怕看不出他们的区别。
Giuseppe De Mattia 个展现场
菜市场和美术馆,两个同样作为展示商品的场所,他们的一致性使De Mattia重新思考艺术家职业身份,并探讨艺术市场和普通商品之间的关联。
Giuseppe De Mattia 个展现场
我们之所以青睐菜市场,不仅是因为它浓缩一座城市的记忆,还因为它承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
人类学家项飚教授在《十三邀》中提到 “附近”的消失,今天的人们越来越少地去关注生活周边的事物场景,“每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都通过那个高度抽象的系统来协调”。
“附近”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如何重新建立起“附近”的链接?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社会的营造?仍然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艺术商业编辑部
编辑、文:凡琳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