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大家好,浅谈小学弦乐团的发展「现代结婚四大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蕴倩为学生弦乐团排练
文 | 李蕴倩
作为原中国歌剧舞剧院小提琴家、武警文工团二提琴首席,笔者受邀在北京市的几所小学组建弦乐团,并帮助乐团进行日常的排练与音乐会演出。排练期间,对于孩子参加弦乐团的意义,以及学生弦乐团发展的重要条件等问题,笔者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在此与广大读者分享。
1. 组建弦乐团的必备条件
建立一支小学弦乐团并不容易。首要解决乐器配置问题,组建弦乐团需要的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根据各学校情况不同,适合独奏并可携带的乐器通常由团员们自行购买,如需要大型乐器,如定音鼓、钢琴、竖琴等由学校统一配置。
另一个与乐器等硬件配置同等重要的条件就是排练场地——合适的场地安排有利于学生充分训练与实践。分声部排练可以利用学校教室,而乐团排练根据声部与人数的要求,可能需要大一点的类似排练厅的场地。
学校通常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组建乐团,乐团人数通常在几十人至百余人不等。每个乐团均面临因升学导致的团员流失问题。因此,为了确保乐团的不断进步,保证各声部人数,学校多采用梯队培养的模式。比如,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梯队建设非常完善,学校现有完整编制的A、B、C三个乐团。A团由四、五、六年级同学组成,B团由三年级同学组成,C团由二年级同学组成。在A团,由五、六年级成熟团员带领新加入的四年级同学,这样做,既培养了团员间的团结友爱精神,也带动了同学之间的良性竞争。
2. 师资决定乐团发展水平
小学弦乐团招募团员基本从零基础训练开始,初期课程都是基本功训练,主要是集体技术课程,通常每周两次课,包含正确持琴、持弓,演奏空弦,学习按指,学习读谱、节奏等技术练习及音乐基础知识。中后期的训练中加入合奏课程,课程更改为每周一次单技课、一次合奏课。课程内容除了继续技术练习外,加入了合奏乐曲训练。上课形式可以是技术课结合合奏排练课,进行分声部练习与弦乐队合奏练习。技术课主要解决学生演奏的方法与技巧问题;合奏排练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声部之间互相聆听的习惯,提升乐队整体声音效果,帮助学生建立乐队思维、提升合作精神。
由于排练人数众多,如何让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能够整齐划一地听从老师指挥,并且准确地完成自己的声部演奏,而不受其他声部演奏的干扰,这对指挥老师的管理和教学是一种考验和挑战。学生不单需要提高演奏技巧,还要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如何把抽象的声音通过联觉与想象转变为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是老师们最重要的教学方向,也需要长时间地耐心引导。
由此可见,学校弦乐团的发展与专业教师的水准密不可分。
3. 有明确目标才有凝聚力
乐团想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学校、老师、团员一定建立共同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乐团才有凝聚力。
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学校可以制定符合乐团发展的任务目标,例如,学期音乐会、新年音乐会、毕业音乐会、参加艺术节赛事及展演等。有些小学为学生弦乐团提供了很多艺术实践的机会,多方位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疫情前,朝阳区部分学校每学年举办冬、夏两次音乐会,为乐团同学提供舞台,展示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并且邀请家长们作为观众,共同见证孩子们的努力。每学年的开学典礼、新年晚会等重要场合也会邀请乐团团员上台表演。通过演出及比赛锻炼同学的自我表现力、增加自信心。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们建立集体荣誉感,提高团队意识,这也是打造乐团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4. 曲目亟待丰富
通过参与弦乐团的活动,学生能够感知音乐,培养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鉴赏音乐的能力,美化人生。乐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校文化,促进了美育的建设与发展。
为保证乐团的长远发展,还有很多可探索的领域,例如,国内符合中小学阶段的乐队作品匮乏,中国作品内容较少,且比较单一等。因为适合小学低龄的乐队曲目很少,笔者会挑选一些经典的古典乐曲的简易版来帮助孩子们训练基本功及初步合奏能力,如,《小步舞曲》《小星星变奏曲》等。随着基本功的提升,乐曲难度也随之增加,笔者会带孩子们排练《小步舞曲》《圆舞曲》等节奏和音符相对简单的古典音乐作品;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丰富性,也会改编一些有趣的乐曲,如《稻草里的火鸡》,在乐曲演奏中加入由孩子们发出的各种动物的叫声和火鸡的叫声,增加了乐曲的趣味性和表演性,并由此带动孩子们参与表演的动力。而高年级的孩子更系统、广泛地排练一些经典弦乐曲目,如莫扎特的弦乐重奏作品,以及将一些中外经典交响乐改编为弦乐版来丰富孩子们的演奏经验,如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以及《红色娘子军》《瑶族舞曲》等,每学期基本能排练三到四首乐曲。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