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詹庚西及其花鸟画艺术
大家好,公共艺术在城市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读特
11月20日,一场以“城市开发中公共艺术的多重角色”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在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博览会论坛区举办。
本次论坛活动由AART一间宅艺术应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邀请而主办。论坛聚集多位一线公共艺术实践者,其中包括:一间宅艺术创始人连学辉先生,时代中国景观设计总工方毅先生、贝尔高林国际设计总监蒋存华先生、木星美术馆馆长吕红荣女士、深圳特区报副主任编辑陈冬云女士。
论坛从城市开发中公共艺术的组织者、开发者、造景者、公教者、传播者为切入角度,共同探讨公共艺术在城市开发以及多方合作关系下的多样角色与价值。
一间宅艺术创始人连学辉
组织者说:
能带给不同的人什么样的感受,才是公共艺术的价值
论坛组织者、一间宅艺术创始人连学辉介绍,发起并组织本场论坛的契机,是一间宅艺术在致力于公共艺术领域12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公共艺术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公共艺术所呈现的,是不是等同于大众当下所能接受的与期待的?他认为,公共艺术介入到城市公共空间当中它能带给不同人们什么样的感受,这才是公共艺术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希望借此论坛与不同职业身份的参与者、观察者共同探讨。
时代中国景观设计总工方毅
开发者说:
公共艺术的介入是社区美学与精神状态的传递
时代中国景观设计总工方毅认为:不应该仅仅用“价值”这个词来衡量公共艺术。时代中国很多项目都有公共艺术品的融入,初衷是希望给到整个社区的居民感受到精神上的归属感。艺术品在住宅空间中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点,它是一种社区美学与精神状态的传递,传递开发者想表达的爱、专注与创造这样的价值观。
除此之外,在住宅空间引入公共艺术品也是对青少年美商的提升。公共艺术会吸引到青少年更多视线,引发更多思考与想象;父母由此也会更加关注对青少年的艺术教育和引导。
对于“城市开发者以怎样的标准去选择介入公共空间的艺术品”的问题,方毅认为:过人们对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公共艺术会从单方面的视觉呈现演变成更多元的形式,它不一定是一个非常具象的作品载体,它可能会是一些集体的行为活动,也可能是一种概念。
贝尔高林国际设计总监蒋存华
造景者说:
公共艺术是一个项目的精神象征
在城市开发中,公共空间的营造离不开景观设计单位的角色。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景观设计者,贝尔高林国际设计总监蒋存华介绍,贝尔高林国际在过去短短的10年里面在16座城市做了24个城市地标,其中不乏公共艺术的介入。他认为,公共艺术是景观设计中公共空间非常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因此许多景观项目设计中,会通过艺术介入的方式让整个场所活跃起来,结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与优化,使其为项目场所带来了一些公共的属性:如日常休憩、社交等功能。
公共艺术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上的介入,更是一个项目的精神象征。不仅如此,公共艺术雕塑也有可能成为商业购物体的一个IP,一个很重要的记忆点,成为人们用来辨识项目场所的一个视觉符号。
随着当下地产行业慢慢进入一个冷静期,城市开发的节奏也都慢了下来。正因为这个冷静期,在开发进程中对艺术品的选择会更加重视场地以及项目产品本身的需求,公共艺术品的独特性也愈加被重视。
木星美术馆馆长吕红荣
公教者说:
公共艺术不止于公共雕塑,也包括社区文化和艺术事件
公共艺术伴随现代城市建设而生,相对传统艺术而言是较新的艺术门类。木星美术馆是深圳一家致力于推广当代艺术且具影响力的民营美术馆。馆长吕红荣介绍,作为一个公共的艺术传播平台,木星美术馆自2019年12月开馆以来,到馆参观艺术展览的主要群体是年轻人,因此她认为:在公共艺术的发展中需要更考虑年轻受众的需求。
吕红荣认为,公共艺术不仅仅是永久性或短暂存放的公共雕塑,它还包含了公共的活动,社区的文化建设,艺术事件等。谈艺术的公共性,优秀的艺术项目都需要遵循艺术的规律。在任何一件公共作品的诞生前,都要与地域文化、项目理念结合在一起。除了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以外,还需要策展团队、空间设计、平面设计、视觉设计等职能人士的共同协作,将作品以最完整、最理想的状态所呈现给公众。任何一场公共艺术活动,要让人们与艺术进行互动,产生连接,这样才能体现公共艺术的价值。
达成这个目标需要一个非常庞大且完善的体系。艺术的价值需要得到决策者们,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尊重,整个社会的文化艺术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深圳特区报副主任编辑陈冬云
传播者说:
公共艺术将是最前沿的传播媒介
作为传媒人,深圳特区报副主任编辑陈冬云认为,公共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大众媒介。与传统的媒介不同的是,它是通过艺术作品来传递艺术家的观念,让受众自身去感受、去体验。公共艺术设置在公共空间,在公共场域发生,与受众的关联度比传统媒介更为贴近。
不同的生活环境、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的受众,对艺术的接受度会存在差异性。但随着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的提升,懂艺术、爱艺术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受众会更愿意通过有美感、有感染力的艺术品来接受信息并求得认知与共鸣,在这样的前提下,公共艺术将会成为一种最前沿的传播形式。
从今天在座老师的分享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开发者、造景者、公共教育者,正致力于为更多公共空间融入公共艺术的元素,以及公共艺术的教育、普及和推广。因此,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将会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迎来公共艺术的高度繁荣。
(原题《听他们说:城市开发中公共艺术的多重角色》)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冬云)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