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秋天是一首优美的诗,是一幅绚丽的画「王维的秋天的诗」

时间:2023-03-10 09:08:36 来源:搜狐

时光悄然而去,转眼已经立秋了。夏日的酷暑渐渐离去,一早一晚送来秋天的凉爽,让经历潮湿闷热的人们感到一丝惬意。

诗人们诗兴大发,他们各自抒发着自己的秋日感受。诗圣杜甫登高望远,豪迈地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豪刘禹锡乐观热情地赞美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年轻的王勃面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傍晚景色写出千古名赋《滕王阁序》;惆怅落寞的张继在《枫桥夜泊》吟出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王建在中秋之夜发出幽幽地叹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佛王维笔下的秋天,会是怎样的呢?作为当时最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音乐家,王维是一位全才,他将诗人的韵味,画家的色彩,书法家的线条,音乐家的节奏融为一体,付之于诗中。在王维的笔下,秋天是多姿多彩、韵味深长的,是一首首恬静优美的诗,更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

同样全才的苏轼对王维惺惺相惜,他评论王维时,非常准确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真是一语中的啊,王维的诗确实能给人以美到骨子里的感受。

笔者精心选取了王维著名的十首咏秋诗,一起来欣赏王维笔下多姿多彩、韵味深长的秋天吧:

我是行健不息,一个古典文化的爱好者、传播者,请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在古典文化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一、《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王维隐居在终南山下的辋川别业(别墅)时写下的传世名作。

初秋时节,新雨过后。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诗的前四句写景如画,生动描绘了山居所见雨后黄昏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王维是那样地高洁,所以他才情不自禁地说道:“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山中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王维诗中的秋天,是如此的恬静优美,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令人回味无穷。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寄托着王维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二、《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王维更加虔心理佛,除饭僧施粥外,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在这个雨后的秋夜,王维独自在空堂里打坐到很晚。他听到山间野果在秋雨中落下,看到草中虫子到灯下来低鸣。他感慨时光流逝,青丝已变成白发,王维深信,唯有学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秋雨之夜,独自一人,不免感慨人生,就像欧阳修在《秋声赋》写到:“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唯有坚定的信念,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三、《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这是王维写的一首秋日相思小夜曲,前两句写景,夜幕降临,月亮初升,秋露稀微,意味着天气已经很凉爽了,女主人公却还是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厚一点的衣裳。

她在做什么呢?王维接着写道,她满怀深情地弹弄着银筝,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她为什么弹弄这么久呢?是她非常钟爱弹筝吗?王维在最后一句告诉我们答案:是因为良人未归,心中害怕独守空房,所以才不忍进屋睡觉。

这首诗情景交融,写得极其委婉含蓄,将女主人公独守空房、内心空虚、思念丈夫的闺怨之情,描写得细腻生动,让人印象深刻,展露出王维非凡的艺术的功力。

四、《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王维的这首五言山水田园诗写得很美:秋日的山顶衔着半轮残阳,很快只留下一抹余辉,晚霞把金光映照在每一片树叶上,展露出山林中斑斓的艳丽色彩。在夕照中,倦飞的鸟儿鼓动着翠羽,欢快地鸣叫着、互相追逐着飞进山林,没入薄薄的山岚之中。

全诗色彩亮丽、意境幽美、有动有静,刻画出一幅富有生机而绝美的秋山暮蔼鸟归图。王维作为诗人、画家、音乐家,他在观察景物时,特别注意对景物的光与色彩的捕捉,这首诗正是通过夕照中的飞鸟、山岚和彩翠的明灭闪烁、瞬息变幻的奇妙景色,来表现出事物都是刹那生灭、无常无我、虚幻不实的,包含着深深的禅意。

五、《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荆溪的水流量日渐减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变凉,枝头的红叶逐渐稀少。

弯曲的山路上原本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这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这首五言绝句,王维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山中景色,抒写了浓翠的山色带给人的诗意感受。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秋高气爽,正是适合登高踏秋,让我们一起去大山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律动,放松身体,放飞心情!

六、《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裴迪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和王维的关系极为友好,两人一同隐居终南山,常常在辋川“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这首诗的一联和三联写辋川山水原野的深秋之景,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写得有声有色、动静相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二联和四联写王维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将王维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和陶渊明一般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画、音乐完美结合,抒写了王维的闲居之乐和对裴迪的真情厚谊。

诸葛亮说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生只有保持淡定、从容的心境,才能面对所有的挫折与坎坷,排解所有的喧嚣与纷争。

七、《早秋山中作》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这首诗用了两个历史人物典故:尚长和陶渊明。尚长,字子平,东汉末期河内朝歌人。这是个奇人,他很有学问,通晓《老子》、《易经》等艰深的著作。由于看透政坛的互相倾轧,他一直隐居不仕。有人送一些食物给他,他只接受需要的一部分,把多余的退了回去。王莽的大司空王邑听到他的名声,打算把尚长推荐给王莽,他态度坚决地拒绝了。

当尚长读《易经》读到《损》、《益》这两卦时,他深深叹了一口气,幽幽地说道:“我已经知道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还不知道死比生怎样啊。”

后来他的儿子、女儿陆续长大成人,尚长为他们办完娶嫁之事后,如释负重,就与家人断绝了关系,他告诉家人:“你们就当作我已经死了吧。”之后,尚长就与好友北海禽庆一起,遍游五岳名山,最后不知所终。

后来,人们以“尚子”这个典故比喻不以家事自累、隐居山林的意思。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大家都耳闻能详。公元405年秋,陶渊明在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的冬天,浔阳郡派遣督邮下来检查公务。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家伙,他一到彭泽,就差人去叫陶渊明前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就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小人很是瞧不起,但公务在身,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相见,于是,陶渊明准备马上动身。

这时县吏突然拦住了陶渊明,说道:“大人,按规定参见督邮要身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肯定会乘机大做文章,将会对大人不利的。”

顿时,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大声说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献殷勤呢?

说罢,陶渊明取出官印,把它封好,然后写了一封辞职信,辞掉当了八十一天的彭泽县令,回老家悠然见南山了。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政日趋腐败,四十多岁的王维郁郁不得志,他心灰意冷,开始向往隐逸的生活。他在诗中运用这两个典故,表明了王维意欲像尚子平、陶渊明那样归隐山林,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

诗的最后二句写王维隐居山中,门庭冷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每天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全诗语言含蓄,意味悠长,抒发了一个隐士的情怀。

人的年龄越大,越喜欢清净,越不喜欢应酬。之前的狐朋狗友早已失去联络,唯有三五知己,闲时一聚,随意地喝个小酒,品个好茶,谈论个有意义的话题,舒适地度过愉快的一天。

八、《赋得秋日悬清光》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公元721年,二十岁的王维参加科举考试,年轻的王维意气风发,充满积极进取之心,写下了这首应试而作的试律诗,最终的结果不出意外,王维状元及第。

这首五言排律是命题写景之作。诗的前四联切合试题中的“秋”字,描写了秋日景象。第五联用了宋玉和张衡的典故,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古人以悲秋为传统,故此联亦有点题之意。末联异军突起,一反上联的悲凉情调,王维代之以对仕宦之向往,他豪迈地写道:太阳余辉如果可寄托,仕宦之云路怎会遥远?

全诗纵横跌宕,情景交融,表达了青年王维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九、《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秋风萧瑟,秋雨绵绵,溪水流得很湍急。水流遇到河中的巨石,被碰撞得翻来滚去,激出巨大的波浪,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正在觅食的白鹭受到了惊吓,突然飞了起来,发现是虚惊一场,然后又悄然落下。

诗人将视觉和听觉巧妙地融汇在一起,音响和美景融为一体,成就了一幅名副其实的有声画卷。

诗里写的是白鹭,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啊。人生哪有一直平平安安、一帆风顺的呢?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只有经过不断地磨练,不断地遇到瓶颈、挫折、困难,然后不断解决这些问题,人才能不断进步,逐步走向成功。

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着登高避邪的风俗。登高时要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可入药。

王维的老家是蒲州(今山西运城)人,蒲州在华山的东面,所以王维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王维十七岁时,为了考取功名,他独自一人奔走在洛阳与长安之间。重阳节这天,王维倍加思念远方亲人,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第一句直接写出了王维在异乡的孤独之感。在这短短的七个字中,王维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王维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而现在呢,王维只身客居异地,不能与家人团聚,他不禁想到了家乡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这些家乡的美好回忆。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兄弟们今天都去登高避邪,只是少了我一人。最后一联,王维用曲折有致的笔法,抒发了他无限的思乡怀亲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句自然质朴、娓娓道来,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每当读到这句诗,都会被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打动。

以上就是笔者精心选取的王维著名的十首咏秋诗,描写景物则恬静优美,抒发心态或乐观积极,或淡泊悠远,诉说思亲则感人至深,王维笔下的秋天是如此的多姿多彩、韵味深长,是一首首恬静优美的诗,更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您喜欢哪一首呢?欢迎好友们一起分享、讨论、转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