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诗歌叙事抒情「叙事抒情作文800字」

时间:2023-03-12 09:05:13 来源:搜狐

诗歌的分类固然很多,但是基本的类型,不外叙事和抒情两种。我们来看看。

下面两首诗:

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以上两首诗及其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依据所写的内容和表达上的主要特征,我们不难判别前者是叙事诗,后者是抒情诗。

先就前一首来谈谈叙事诗:

叙事诗的主要特征是诗人把自己的智慧、热情、愿望、理想的全部力量,用之于描绘人民生活的景象。也就是说,把自己主观感情和对生活的意见,融化在苑体的形象之中。诗人的个性,在叙事中得到间接的表现。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组诗“三史三别”中的一首,它选择了一次亲历的极富典型意义的事件,通过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和被迫应役的情况的记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揭露了统治者残酷压迫人民,使人民极度贫苦的罪恶。

这首诗体现了作为叙事性诗歌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具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诗人从自己“暮投石壕村”到发现“有吏夜捉人”,从“听妇前致词”到“夜久语声绝”,从“天明登前途”到“独与老翁别”,线索分明,情节完整。不仅如此,记录老妇叙述凄惨家境的语言也是具体细致、清晰完整的。

二是诗人在叙事中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篇不作只字表态,好像专述所见所闻,但只要稍作品味,那“吏呼一何怒”的凶恶,“妇啼一何苦”的哀痛,“如闻泣幽咽”的凄厉,“独与老翁别”的绝望,感染着我们,使我们产生鲜明的爱憎。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啊!

下面由后一首再来谈谈抒情诗。

抒情诗的主要特征是:写下受现实的影响而产生的体验,而体现这体验的主要方式又以明显地或含蓄地吐露感情为主。当诗人揭示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思考、对读者打开心扉的时候、当他诉说使他最为激动的事物,展示他的感受和爱憎的时候,这就有了抒情诗。

《登高》是杜甫又一首著名的诗作。诗人流寓夔州,于重九登高,时年五十又六,且染有肺疾,面对萧萧落木,滚滚长江,感念时势艰难与多病潦倒的一生,慷慨悲歌。这首“拔山扛鼎”式的绝唱,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

有人曾指出其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有八种悲情: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深“秋”作客,四可悲;孑然孤“独”,五可悲;“登台”生怅,六可悲;一生“多病”,七可悲;“百年”(一生、终身)将尽,八可悲。

两句诗居然藏着八层悲,感情色彩浓极了,简直是浓到化不开的地步了!

白居易说,“诗者,情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人们也常说诗歌是抒情的艺术。

由于选材不同,抒情诗的种类各别,譬如以爱国为题材的称之为政治抒情诗。以恋爱闺情为题材的称之为爱情诗。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称之为写景抒情诗等,不一而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诗必须以明显地或含蓄地吐露感情为主。

另外,我们对叙事诗、抒情诗的判定,主要是权重其表达方式所占的比例,并且允许在某些特殊的诗篇上见仁见智,而不是说叙事诗里没有抒情,抒情诗里不存在叙事,那样就失之僵化,也必将行不通了。

【作品欣赏】

行路难①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③直④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⑤,忽复乘舟梦日边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⑦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本为汉代歌谣,有“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

②〔斗十千〕即一斗酒值十千钱。极言酒之名贵。

③〔珍羞〕名贵的菜肴。羞,同“馐”(xiū)。

④〔直〕同“值”。

⑤〔闲来句〕用典,相传周代开国功臣吕尚(即姜太公)九十岁在磻(pán)溪(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垂竿钓鱼,姬昌(即周文王)遇见了他,请他从政。

⑥〔忽复句〕用典,传说商朝的伊尹曾梦到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后来得到商汤的聘请。

⑦〔长风破浪〕用典,相传南朝名将宗悫(què),年少时,其叔父宗柄问其志,其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欣赏提示】

李白以“行路难”为题,共写有三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一般认为创作于天宝三载(苑源源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

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李白抱有“经苍生”、“安社稷”之大志,渴望得到君王赏识。

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他,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之诏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然而朝政已被近宦权臣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自然无法见容于群佞。

最后,他竟被玄宗找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这便是《行路难》的写作背景。

全诗可视为十二句,思路紧紧围绕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的剧烈的矛盾冲突迅速地展开。

一、二两句极言饮宴的丰盛、奢华。面对如此清醇的美酒、珍奇的佳肴,这位“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人,定会“一饮三百杯”,且“斗酒诗百篇”了吧?可诗人内心却是无限的寂寞、怅惘———“不能食”、“心茫然”!原来,夸饰饮宴的豪华,意在从反面起兴,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

那么,诗人的愁苦从何而来呢?视线移开金樽玉盘,眼前出现的便是恶水险山:黄河冰塞,太行雪满。前程,寒而且栗!诗人在此是隐喻政治道路上的坎坷。

“闲来”两句,用了两个典故,以吕尚和伊尹自况,抒发了诗人梦寐求得辅弼圣明之君,干一番济世拯物事业的热切情怀。然而,美梦毕竟不是现实,对此,诗人有着深切的体验。一声“今安在”,发出多少难酬壮士的内心呐喊!

最后“长风”两句,语出惊人,语出喜人,振奋人心。诗人并没有那种面对山川阻障而“一樽还酹江月”的感伤,而是坚定信念,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至此,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有个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完整地栩栩如生地显现在我们面前。

这首诗在写作上、修辞上都有鲜明的特点。诗中想象的丰富多彩、变幻莫测,运用点化、典故的手法等,都要认真分析。

羌村①

杜甫

峥嵘②赤云西,日脚③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④千里至。

妻孥⑤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⑥。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⑦。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①〔羌村〕属鄜(fū)州(今陕西富县),杜甫当时家室所在地。

②〔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云如奇峰。

③〔日脚〕俗语,即太阳。④〔归客〕诗人自指。

⑤〔妻孥〕妻子和子女。孥(nú):儿子,这里泛指子女。

⑥〔遂〕如愿。

⑦〔歔欷〕同“嘘唏”,抽泣呜咽之声。

【欣赏提示】

唐肃宗至德二年(苑缘苑年)四月,杜甫冒险从长安潜走至肃宗所在的凤翔,受左拾遗谏官职。闰八月初,得皇上允许,回州羌村探望家人。本诗叙写归家时的情景。

开头四句,写诗人千里归来的时间和心情。俗话说:“乾鹊噪而行人至。”云如奇峰,日落余晖,柴门外鸟雀聒噪,映衬了诗人无比兴奋的心情。

五、六两句,写见面场面。着一“怪”字,尽含乍见情态,不期而至,家人不信杜甫真的还活着,惊、骇、疑、喜、怨,种种复杂情感包括其中。一个“在”字,包含着经过战乱、颠沛流离而竟然生还这种种复杂的内容。“惊定还拭泪”,由“怪”、“在”而来。一步深化,逼真、深刻,写尽悲喜交集!

七、八两句,补明此次回家背景,交代了全诗感情的出发点。“偶然遂”三个字,感叹沉重,令人心痛不已。“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喜达行在所》)这是诗人从沦落的长安逃出后的诗句,可作这三个字的阐释语。

九、十两句,诗人宕开一笔,写四邻的反应,同时为过渡到最后两句作时间上的铺垫。“夜阑更秉烛”,陆游解释此句说,“夜深且睡,而复秉烛,见久客喜归之意”,道出真谛。“如梦寐”三字,再回应初见情景,写心有余悸,尚在惊怪之中,所以犹疑梦中相见。如此刻画,真是入木三分!

轻肥①

白居易②

意气③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④。

朱绂⑤皆大夫,紫绶⑥悉将军。

夸⑦赴军⑧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⑨溢九酝⑩,水陆瑏瑡罗八珍瑏瑢。

果擘瑏瑣洞庭橘瑏瑤,脍切天池鳞瑏瑥。

食饱心自若瑏瑦,酒酣气益振。

是岁瑏瑧江南旱,衢州瑏瑨人食人。

①〔轻肥〕“轻裘(轻暖的皮袍子)肥马(膘肥体壮的马)”的省语。这里用来揭露达官显宦骄奢淫逸的生活。

②〔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他流传下多首诗,比任何一个唐代诗人留下的作品都多。他的诗政治倾向强烈,艺术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流畅,形式活泼多样,传播广泛,灌溉后世。

③〔意气〕这里指宦官骄横跋扈的神态。

④〔内臣〕在宫中为皇帝办事的宦官。

⑤〔朱绂〕(fú)系官印用的红色丝绳。

⑥〔紫绶〕系官印用的紫色丝绳。朱绂、紫绶都是高级官员

的标志。

⑦〔夸〕夸口,夸耀。

⑧〔军〕指掌握在宦官手里的禁军。

⑨〔樽(zūn )罍(léi)〕酒器。

⑩〔九酝〕香醇的美酒。摇瑏瑡〔水陆〕水产、陆产的食品。摇瑏瑢〔八珍〕泛指各种山珍海味。摇瑏瑣〔擘(bò)〕用手把东西分开。摇瑏瑤〔洞庭橘〕指江苏太湖洞庭山生产的橘子,在当时很名贵。瑏瑥〔天池鳞〕海里的鱼。瑏瑦〔心自若〕心情舒畅,安然自得。瑏瑧〔是岁〕史载元和三、四年(愿园愿、愿园怨)南方旱饥。瑏瑨〔衢(qú)州〕今浙江省衢县一带。

【欣赏提示】

白居易早期创作了一百多首政治讽谕诗,《秦中吟》(共十首)即属此类。其序云:“贞元、元和,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这里欣赏的就是其中的第七首。

“轻肥”一词,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这首《轻肥》是针对那些只知醉生梦死的享乐、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宦官而发的。宦官专权,是唐朝朝政腐败的重要内容。

中唐以后,宦官掌典禁军,诸道节度使都由宦官担任监军,一些反叛的藩镇也同宦官秘密勾结。宦官的权力更趋膨胀。这首诗中的“夸赴军中宴”的宦官,正是一伙握有兵权、交结内外的显宦,因而特别骄横跋扈。

诗人叙写了他们去军中赴宴的情态场面,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他们糜烂发臭的生活:路上骄气凌人,鞍马耀眼;席间美酒鲜果,山珍海味;宴后洋洋自得,神气活现———真是腐败透顶!写到这里,作者笔锋骤然一转,沉痛地指出:号称富庶的江南,如今正闹大饥荒,以致饥民相食啊!这令我们不由地想到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

全诗“直歌其事”,对比鲜明,把讽刺的矛头直指擅权的宦官而无所忌讳,显示了一种过人胆识,实属难能可贵。

白居易的《秦中吟》,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反映了民生疾苦,使“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让“贵人皆怪怒”,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自己十分看重这组诗,曾把它们与名作《长恨歌》相提并举:“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视反映人民“心声”为“正声”,可亲可敬!

小重山①

岳飞②

昨夜寒蛩③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④。

白首为功名。旧山⑤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⑥,知音少,弦断⑦有谁听?

①〔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多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

②〔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曾屡败金兵,战功卓著。因坚持抗敌,反对和议,遭宋高宗、秦桧忌,后为秦桧以“莫须有”罪名陷害,年仅猿怨岁。有《岳武穆集》。

③〔蛩(qióng)〕蟋蟀。

④〔月胧明〕月色明亮。胧明,明亮貌。

⑤〔旧山〕岳飞的家乡汤阴。时在金人统治下,不能回家,故下文有“阻归程”之说。

⑥〔瑶琴〕一作“瑶筝”。

⑦〔弦断〕因情绪激动,弹奏有力,故而弦断。

【欣赏提示】

绍兴八年,南宋以向金称臣,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成屈辱的和议。岳飞一再上书论和议之非:“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

因此更触秦桧之忌,秦桧等人密谋夺去岳飞等大将的兵权。在这种情况下,岳飞不能不为和议后出现的更加危急复杂、难以收拾的局面而日夜担忧,连梦里都被惊醒,深夜起来在院子里徘徊寻思。

“知音少”,暗喻投降派得势,少有人理会自己的抗金主张。试想:赵构、秦桧采取了与金妥协投降的既定方针,他们能听取岳飞“还我河山”的恢复大计吗?“弦断有谁听”,含蓄地道尽了词人难堪的孤独和痛苦的心情。

这首词跟《满江红》的壮怀激烈不同,因为词人所愤切的对象已不光是金人,还包括当朝的秦桧,甚至还有可能包括秦桧背后的皇上赵构了。因此不能不百转千回,表现为深沉的寻思和低徊的沉吟,明言不得。但词人内心同样是炽热,或许更肝肠如火,五内俱焚啊!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