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石窟
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
佛教提倡遁世隐修,
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
以便修行之用。
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
龙门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
麦积山石窟并称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数量居首位,
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千年帝都”洛阳几经兴衰,
最盛时当属隋唐时期。
龙门石窟,
这座雕刻在石头上的千古绝唱,
便是盛唐气象的最佳见证。
龙门石窟
横屏观看
龙门石窟全景图
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3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史
从开凿到结束,
1300年的岁月在这里沉淀,
留下了灿烂的石窟艺术,
包含着生活在那几个朝代的古人的种种愿景。
龙门石窟的初建
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唐代的扩建
唐代,在统治阶级的倡导下和寺院经济的推动下,中国佛教发展到了最高峰。龙门石窟造像的最盛时期是唐朝,尤其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佛教雕刻艺术达到了成熟阶段。唐朝龙门所开凿的窟龛和造像,约占龙门石窟造像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宋代的修整
据《佛祖统纪》记载:“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西京龙门龛佛,岁久废坏,上命沙门栖演给工修饰,凡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九尊”。这是书中记载的在宋代对龙门石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修缮,是龙门石窟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龙门石窟重点推荐
景点1
奉先寺
奉先寺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亲自参与主持经营的皇家造像工程,拥有龙门石窟规模最大的一组摩崖群雕雕像。龙门石窟中最高大的造像卢舍那大佛就在该窟内。
景点2
万佛洞
因洞内南北两壁雕刻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整个洞窟金碧辉煌,满壁生辉的万佛与群像雕刻相互衬映,为世人描绘了一幅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画卷。
景点3
古阳洞
最早开凿且内容最为丰富的佛窟,有着“龙门石窟第一窟”的美誉。它是开凿时间持续最长的洞窟,主像释迦牟尼像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端坐在方台上,侍立在主佛的菩萨仪态从容。
龙门石窟的劫难
也许,
瑰宝总是要在种种浩劫中才得以涅槃重生。
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
受到过两次最严重的人为毁坏。
唐武宗时期
唐武宗时期的“武宗灭佛运动”,佛教徒又称“会昌法难”,这一时期的毁灭最为严重,系官方公开毁灭,如今龙门多处被毁遗迹,均系此时形成。
民国时期
1930年—1940年间,这一时期多为民间盗窃,以日本、美国文物商人公开收购为主导,民间掀起了疯狂的盗卖运动,著名的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就是此时被盗往美国。另外,民国时期,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做准备,在修建龙门西山临伊河道路时,亦炸毁大量山麓佛龛。
龙门石窟展览推荐
或许,
很多小伙伴都曾经游览过龙门石窟,
也有幸感受古代匠人鬼斧神工般的雕刻技艺,
但是受距离以及时间的限制,
我们没有机会仔细解读石窟造像的神韵。
但是,
云展览成功打破时空限制,
让大众可以尽情感受石窟魅力。
雅昌艺术数据
曾助力深圳博物馆打造
“星龛奕奕翠微边——洛阳龙门石窟魏唐造像艺术”
线上展览,
展览分为孝文革新、东都政治、文物归来3个单元,
共展出76件(组)龙门石窟藏品,
既有北魏与初盛唐的佛菩萨、天王等造像,
更有海外回归的珍贵文物,
可谓精品荟萃,
从中可以一窥龙门石窟造像艺术魅力。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云游展览,
重新解读这座瑰丽无价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宝库。
扫描上方二维码,开启云看展
龙门石窟,
不仅承载了人们的信仰渴求,
同时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
这座东方石刻艺术宝库,
以其动人心魄的气势,鬼斧神工的技艺,
充满智慧的想象,美轮美奂的雕刻艺术,
征服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不远千里,一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