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文/帅气大王子
1982年,电影《少林寺》在内地正式公映,迅速卷起了暴风雨一般的收视狂潮,火遍全国。当时,普遍的露天电影院,简直是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我记得,看过的纪录片里提到,更是有许多的年轻人,受这部电影的影响,直接打起行李,充满热情、成群结队的出发了,目标——河南少林寺,那份真诚,简直和去西天取经的唐僧一样,不达目的誓不休。
这部《少林寺》,也可以说是造星工厂,李连杰更是通过这部电影,人气猛增,成了超级大明星,为后来成为功夫皇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受这部电影影响,去少林寺学习年轻人里面,后来,走出了王宝强、释行宇等大明星。
电影里那刀光剑影的真功夫,惊心动魄的情节,若隐若现的爱情,匡扶正义的少林武僧,让这部电影的魅力大增,成为了银幕上的永恒经典,当时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1.6亿的票房奇迹。
上世纪70年代,香港的长城、凤凰、新联三家爱国电影公司正面临重振辉煌的问题,生存与发展遭遇了瓶颈。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的廖承志,与香港各界有着长期密切的联系,对这种状况一直非常关注。
被外界尊称为“廖公”的廖承志,更是一位“武术迷”,对于功夫电影情有独钟,廖公曾跟孙中山的保镖马湘学过武术,深得武术精髓。当时,廖公在看了电影《精武门》后赞不绝口。
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武打片还是一张白纸,1979年廖公向香港电影人建议,提出了拍摄有关少林寺和太极拳的题材,以此来表达家国情怀,提振民族自信心。
廖承志提出拍摄《少林寺》后,新联电影公司,首先承接下了拍摄任务,定下资深粤语电影人陈文为导演,陈文导演从香港带去了武术指导,演员方面则是由长城公司的艺人吴刚领衔,此外还有一些京剧演员担纲主演。
在拍摄了一段时间后,剧组提供的半小时左右的样片,让公司非常不满意,完全达不到预期效果。此时,陈文导演的脚踝严重受伤,剧组工作人员的健康也出现了状况,于是,大家都认为《少林寺》必须需要重新拍摄、重新组建团队。
张鑫炎导演,临危受命,而当时在凤凰影业的施扬平因与张鑫炎有多次合作,作为副导演参与到《少林寺》创作中。
张鑫炎导演进组之后,提出了两个颠覆性的条件,一是要改剧本,二是要用真正的武术运动员来演出。抛弃戏曲的武打风格,运用虎虎生风、刀光剑影的武打风格。
当时,外界对此,并不赞同,认为武术运动员并不懂得怎么演戏,无法保证表演质量?但是,张鑫炎却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只有武术运动员,才能真正表现出少林功夫的精髓。
在上世纪80年代后,国内体育界大部分资源都在向着奥运会的项目倾斜,已经成了一种趋势,而武术界则不得不为武术运动员的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功夫电影”,显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所以,张鑫炎的选角工作,得到了国家体委的大力支持,剧组得以在各地的武术人才中挑选演员。
全国武术比赛冠军李连杰、山东省的著名武术运动员于海、山东省体育学院武术队于承惠、浙江武术队退役队员计春华……各路精英组成了优秀的团队。
在拍摄过程中演员自己当自己的武术指导,自己给自己设计武打动作,原则是“谁打谁编”,大家在合作中非常默契,呈现出来的武打效果,非常出色。
大家的觉悟非常高,暂时没有戏的演员,就主动演配角、跑龙套,帮忙搬东西,团队气氛非常融洽。
电影《少林寺》使得嵩山少林寺声名鹊起,千年古刹名扬天下。然而,拍摄时,少林寺却破败不堪,野草齐腰,没有像样的路,只剩一个山门,并没有武僧,只有几位老和尚。
因此,《少林寺》中的很多景色并不是在那里拍摄的,而是在全国多地景点实地拍摄,最终由几处景观组合而成。
其中有80多个镜头是在浙江天台山拍摄的,比如众僧手提水桶、觉远受戒的镜头,是在石梁瀑布和国清寺拍摄的,而绿树环绕的室外练功场则是在中岳庙和杭州的“花港观鱼”两地拍摄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是电影《少林寺》真正的魅力所在。
我认为,电影《少林寺》的成就在三个方面:一是取得了1.7亿的票房神话;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三、有力的带动了嵩山少林寺当地的旅游,方丈释永信更是很好的利用这个优势,把少林寺经营的红红火火。
票房成绩,不是衡量一部影视剧作品的唯一标准,一部成功的影视剧作品,完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多方面成功。
我是小星星,本篇文章,写作完毕,非常感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