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华州素有“十里红杏,绿竹千顷”的美誉,因为这里的环境适合竹子的生长,千百年来,竹编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在华州广为流传,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华州竹编技艺越来越精湛,华州的竹编业也焕发出新的生机,竹编成为了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华州竹编主要分布在沿山地带,竹器编织的主要原料是青竹和部分木质材料,其工艺最主要的是破篾和编织。竹编制品不但构思独特,工艺精湛,而且造型精美,种类繁多。
竹编非遗传承人邢都看是华州区高塘镇的一个普通农民,69岁的他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竹编,经过长年的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学习与积累,他的竹编技艺逐渐凸显出来,特点就是选料考究,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竹编制品涵盖了背篓、笼、筛、席、篦、碟等70多种日常生产生活用具。 因为做工精细、种类繁多、结实耐用,华州竹编在陕西及西北一带有一定声誉。
“华州竹编的主要原料是青竹,也叫做甜竹,其韧性大、防腐能力强,编织出来的竹器结实、耐用、颜色又青又亮。”邢都看说,破篾是华州竹编制作的关键环节,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竹编成品的优劣。一把破竹刀在手,就可以将一根竹子变为无数根篾条,破篾可见一个竹编艺人的水平高低,好的竹编艺人破出的篾条或细如发,或薄如纸,一刀划过,四条竹篾便顺刀而出,且粗细均匀,刀不伤手。
“竹编是一门手艺活,也是一门辛苦活。从开竹到破篾,要的是力气,从编织到成品要的则是耐心。”当所有的竹篾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编织了。编织是华州竹编成型、惟妙惟肖的关键因素之一。午后的阳光下,一条条篾条在邢都看的手中纵横穿梭。一根根竹篾,被编织物品的雏形大底,再编织成框架,做好造型。待编织到一定高度时,再把编织成的高低不等、长短不齐的筛子沿茬子,像编辫子一样一根一根包严形成一道道整齐有序、相互交错、美观的花纹。在一连串简单而又复杂动作后,一个竹篮或竹筛便渐渐有了雏形,在经过巧手的无数编制,一件件坚实耐用、美轮美奂的竹制工艺品便诞生了。
一根平淡无奇的竹子,编织出生活的琐碎与美好;一根平淡无奇的竹子,蕴含大能量创出一片大世界。
如今,华州竹编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当地人用竹子制作竹笼、馍篮等十余种手工产品,具有生态环保、经久耐用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地通过走出去开阔眼界,扩宽思路与引进来强化培训,提高技能相结合,加快竹编产业发展。
来源:渭南日报 微信公众号 秦东谭 记者:李沛华 实习记者 党骁 编辑:党骁 签发:陈治中 原标题《指尖纵横的编制艺术 ——华州竹编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