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文化的使者「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时间:2023-04-12 09:04:04 来源:搜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海外赛区预选赛正在各大洲展开。图为摩尔多瓦赛区预选赛中,选手们在展示中华才艺。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供图

第二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和第十四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海外赛区预选赛正在各大洲展开,各国选手用精彩的表现诠释着对中文的热爱。其中,不少赛区预选赛已落下帷幕,脱颖而出的选手将代表所在赛区参加“汉语桥”全球总决赛。

“中文让我的世界豁然开朗”

北马其顿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校长尼古拉·杨克拉夫斯基说,“汉语桥”比赛让更多中文学习者拥有了展示自己中文水平的机会,也吸引了更多学生关注中文、学习中文。尼古拉·杨克拉夫斯基的感受正是参加“汉语桥”比赛的选手们的共识。

今年18岁的参赛选手阿比盖尔有个诗意的中文名——安然,6年前开始学习中文。在本次比赛中,她凭借出色的能力赢得了墨西哥赛区冠军。在她看来,学习语言帮助她了解了更广阔的世界,认识了更多朋友,“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一名翻译,去中国看看”。

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匈牙利赛区预选赛中,选手康布谷在主题演讲中动情地说:“曾经,我的世界很小,中文让我的世界豁然开朗。我希望将来到中国留学,体验飞驰的高铁,探寻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受友好的风土人情,学习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同样来自匈牙利赛区的选手沈梅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感悟:“我去过北京、上海、苏州、杭州、黄山、张家界等地,中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让人流连忘返,但比风景更美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人们总是笑着和我打招呼,在陌生国度的旅途中,随时都能找到愿意帮助我的人。这种博爱和包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她真诚的分享打动了不少观众的心,经过激烈角逐,沈梅最终荣获冠军。

喜欢中国文化的还有来自德国赛区的选手蒂姆·卡斯佩斯,他通过学习中文和与中国朋友的沟通交流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国人注重和睦,最重要的不是输赢也不是利益得失,而是彼此之间充满温情和爱”。

德国汉学家、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德方院长罗梅君表示,在过去20年里,“汉语桥”比赛已经为许多中文学习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中文。即使在疫情中,人们对中国的兴趣仍与日俱增,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学依旧顺利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国主题活动也不断吸引着更多人参与。

造就更多民间交流使者

语言是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文化交流是“汉语桥”参赛选手们关注的共同话题。

蒂姆·卡斯佩斯认为,世界各国虽然政治、文化不同,但谁也离不开谁。各国之间应该通过文化交流,让关系更和谐。

和蒂姆·卡斯佩斯一样来自德国赛区的参赛选手玛尔塔·邦乔瓦尼在谈及主题“天下一家”时表示,尽管有着文化背景的差异,但在面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全球性挑战时,各国应该团结起来,携手应对,并呼吁“人们必须注重国际合作”。

阿比盖尔在演讲中呼吁全球不同民族互相加深了解,共建更美好的世界。她的演讲引起听众共鸣。

在印度尼西亚,围绕比赛主题,选手林歌在演讲中说:“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但是我们都向着同一个目标和方向走去——追求人类的和平与幸福。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共同奋斗,朝着这一理想努力。”

来自中埃友好示范学校的纳什瓦·阿卜杜勒哈基姆·法赫米中文名字叫华小文,参加的是第十四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埃及赛区决赛,并获得埃及赛区特等奖。华小文身体力行,为文化互鉴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快板这种艺术形式介绍埃及文化,还展示自己喜爱的中国功夫。

正如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齐大愚所说,“汉语桥”中文比赛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青少年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互鉴、心灵沟通的桥梁。

让中文从“云端”走向世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陆续启动的“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海外预选赛以线上形式为主。

相关专家表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但丝毫没有影响这些外国中文学习者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他们积极参赛,通过“汉语桥”平台,在线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在葡萄牙,来自里斯本大学、科英布拉大学、波尔图大学等校的60余名师生在线观摩了“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赛区预选赛决赛;在北马其顿,来自大中小学校的56名学生参加了线上比赛。比赛分为笔试、才艺展示和主题演讲3个部分。在长达4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中,参赛选手们在线展示了舞蹈、唱歌、绘画、厨艺、太极、针灸等才艺和中文知识;在巴西,选手们在线展示了各自的中文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在墨西哥,选手们的线上表现精彩纷呈,比如以屈原与端午节为主题的皮影戏、吉他弹唱中文歌曲《成都》、讲述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脱口秀……赢得了线上观众一片叫好声。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撰文指出,受疫情影响,“汉语桥”搬上云端虽是迫不得已之举,但其取得的成功也给我们以深刻启示:中国语言文化可以通过云端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

赵杨认为,互联网打破了现实空间的限制,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目前,中文已进入70多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的中文需求旺盛,但本土教师匮乏、教学资源不均的现状阻碍了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互联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汉语桥”选手可以通过云端展示中文水平以及中华文化知识和中国国情知识,中文教育也可以在云端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

(本报综合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报道)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