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31件典范之作回溯\\「视觉艺术的历程」

时间:2023-04-19 09:05:31 来源:搜狐

3月5日,“重新聚焦媒介:东亚录像艺术的兴起”在中国首家由金融企业捐资运营的公益文化艺术机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展览汇集来自中日韩三国的17位开创录像艺术实验先河的重量级艺术家,展出31件在录像艺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典范之作,旨在重新审视东亚艺术家在录像艺术兴起之时对于这一媒介的处理方式,并以期为录像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历史梳理做出贡献。

展厅现场

开幕式现场,位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展览策展人金曼(Kim Machan),通过线上方式向展览的成功举行进行祝贺。金曼表示,此次展览是在OCAT上海馆首次展出后在北京的再次呈现,延续展览基本结构基础上,不仅新增加了三名中国艺术家,而且在展览设计和作品呈现等方面有所创新。

她同时强调,因为疫情原因只能通过线上进行策展及布展,这不仅对于她本人是一个极大挑战,对于美术馆也充满着极大难度,是美术馆团队的热情和专业使得展览能够最终呈现。她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彼此信任,跨越大洋的距离共同携手克服困难,推出更多优质的展览。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致辞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向大家的到来和对美术馆及展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民生美术机构一直有着做影像艺术展览的传统。本次展览是基于策展人金曼的博士论文研究所生发出来的,相比于在OCAT上海的首次呈现,不仅新增了三名中国艺术家,作品的数量和范围也更加宽泛,这在疫情的外部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是美术馆及各方团队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也特别感谢美术馆的捐助人——中国民生银行对展览的赞助及支持。他同时表示,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耿建翌、陈劭雄虽然都已经去世,但只要作品在现场,他们就没有离我们远去。

参展艺术家张培力支持

参展艺术家张培力首先感谢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对展览的支持。张培力表示他与民生美术机构的缘分很深,不仅和民生美术机构合作在上海做了他的首个回顾展,而且还在意大利做了目前唯一一次中国录像艺术的海外展览。这次他又从展览的主办方角色变成了参展艺术家。张培力特别向此次展览策展人金曼致谢,他认为金曼关注东亚录像艺术和中国录像艺术多年,所做的研究工作让中国录像艺术家非常感动。他衷心祝愿这个展览除了在上海和北京的呈现,未来能够在韩国和日本等东亚地区实现落地,同时希望美术馆未来能够更多呈现这样的优质展览。

自1965年日本发明可携式摄影机索尼Portapak,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获得了接触这一全球性媒介的机会,并为其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过去的十年中,有关录像艺术历史的展览在亚洲各地举办。当这些材料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特定区域录像艺术史的深度和细节逐渐浮现。这些展览和相关研究材料,不仅扩充了既有的全球录像艺术史,并对录像媒介的实验性实践和国际交流进行了学术性阐释,激起人们更彻底地反思录像艺术的解读方式。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录像艺术作为特征鲜明的新技术和实验性艺术媒介,在没有文化传统先行铺路,也没有重要艺术惯例或历史前提下,却成为了一种全新的全球性当代艺术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录像艺术实验跨越了各大洲和文化领土,录像艺术成为第一个全球性当代艺术媒介。在东亚地区,从白南准(Nam June Paik)所牵涉的全球艺术网络开始,艺术家便利用录像这种非特定性文化媒介,进入到新的跨区域、跨国界交流网络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录像艺术将全球的艺术家勾连起来。

本次展览展现东亚录像艺术,是如何在后媒介的当代艺术实践背景下成为一种全球混合的艺术形式,并重新评估东亚艺术家对这段历史的贡献。展览主题“重新聚焦媒介”旨在激发人们思考录像媒介的使用,以及如何看待录像媒介。当开始比较这些基于录像媒介的艺术作品,人们就会以不同的方式激活自身的感知,这些方式超越了以电影和电影史为基础的叙事性推理。展览以处理闭路电视监视器的艺术作品为起点,揭示了录像与传统电影及影像之间的巨大差异,以试图重塑观众对录像媒介的预期和假设,以及体验录像作品的方式。

“重新聚焦媒介:东亚录像艺术的兴起”圆桌论坛

展览开幕式前,美术馆举行“重新聚焦媒介:东亚录像艺术的兴起”圆桌论坛。论坛由OCAT上海馆执行总监陶寒辰主持,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策展人金曼(Kim Machan)、参展艺术家张培力、王功新、杨振中、学者董冰峰等围绕“录像艺术”和“东亚区域”等关键词进行了线上和线下的主题发言,并展开热烈的相关讨论。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本次展览时间为2022年3月5日—5月8日,目前免费对外开放。展览期间美术馆还将举行丰富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引导公众对录像艺术展开全新的观看和思考。

南都记者 黄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