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古典诗词中的鸿雁传书指的是「描写鸿雁的诗句有哪些」

时间:2023-04-24 09:06:01 来源:搜狐

漫谈古典诗词中的鸿雁传书

马黎丽

时空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形式,人类在空间里活动,在时间中老去。人类对时空的言说和感悟,从来就没有停止和穷尽过。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中国古典诗词有大量关于鸿雁传书的书写,这正是古人对空间的一种言说形式。受限于落后的交通和通信方式,古人的云山沧海、紫塞苍梧、碣石潇湘、长亭短亭,构成了他们生活中难以超越的空间阻隔。

空间的阻隔,使人类产生通信的需求。在科技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只能依靠车马甚至人力来实现通信。古代的邮政机构叫邮驿,《汉语大词典》说:“邮驿:驿站,传舍。传送文书,步递曰邮,马递曰置,曰驿。”邮驿主要是官邮,供朝廷、官府以及帝王和达官贵人使用,我们熟知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帝王家的快递。明朝永乐年间,宁波商人创办民信局,此后私邮才发展起来。在此之前,公家文书,由邮驿负责传送。私人信件,多拜托商旅、同乡捎带。这种捎带的信件,一来没有时间保障,不知多久才能送达。二来容易丢失,有时候甚至被捎信的人故意扔掉。如“误付洪乔”(付诸洪乔)的故事,说东晋的殷羡(字洪乔)任豫章太守,离任时许多人托他带信,多达百余函。待行至石头渚,他将这些信函悉数扔进水中。《世说新语·任诞》与《晋书》都记载了这个故事。

在一些汉代诗歌中,可以看到古人通信的方式。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古诗十九首》之《孟冬寒气至》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相去万余里”,是古人对空间距离的直观感受和表达,这是一个无法准确估量的距离,简短五个字,象征着一个难以逾越的空间,蕴涵着日日夜夜的思念。

以上诗歌所书写的通信方式,都是依靠“客”来传书,客在这里当指异乡人,比如替人传信的商旅之人等。无论对于游子还是家中的思妇,这样的传信机会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多数时候,远行他乡的游子都是一去无音讯,所以这些诗歌无不表现了思妇所经历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期盼以及她们所经受的相思无望的煎熬。

文徵明《与子吁(周复俊)书》

文徵明说,听说周复俊近日将要离开,无法前往送行,赠予周绒布一端。有一封致王廷的尺牍,托周送达。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距离遥远,音书难达,在苦苦的期盼中,古人生出许多超越空间障碍的幻想,鸿雁传书就是其中的典型。

鸿雁是大雁的一种,候鸟,在蒙古、中国东北、西伯利亚等地繁殖,越冬在中国中部、东部、台湾以及朝鲜等地。春天北归,秋日南飞,年年如此。

鸿雁传书最早见于苏武的事迹之中。《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载,汉武帝时期,使者苏武秉持汉节,拒不投降匈奴,被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牧羊。汉昭帝时期与匈奴议和,汉使向匈奴索要苏武等人,单于撒谎说苏武已死。汉使用常惠的计谋,骗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猎,得到一只大雁,雁足绑缚书信一封,信中说苏武等人在荒泽之中。单于大惊,释放苏武等人。

鸿雁传书的故事由此而来,加之鸿雁南来北往、从不失信的迁徙规律,人们渐渐把对音书的期盼、对远人的思念以及由此生发的种种复杂心绪,与鸿雁联系在一起。

南朝乐府诗歌《西洲曲》写道:“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的女子。唐代诗歌对鸿雁传书的书写最有名的当数杜甫的《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还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杜甫对李白的深情牵念,思妇对游子的无尽思念,都无法跨越空间的阻隔,传送给对方。杜甫写鸿雁虽可传书,可江湖秋水险阻,不知何时才能送达?张若虚写空间距离太遥远,鸿雁也无法飞到对方那里传信。有时候,为了夸大空间的阻隔,诗人就写大雁拒绝传书。如宋代黄庭坚《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以上诗歌通过对鸿雁传书的书写,构设和营造出十分宏阔的空间,它们的共同特征在于展示了一个难以超越的空间障碍,并借以表达一种深切而无望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宋词多相思离别题材,有大量关于鸿雁传书的书写。宋词中雁字和鸿字合起来出现了近两千次,属于高频词。从中选取一些作品,可以观察到宋代词人的书写技巧和他们所要展示的自然空间、情感世界,并体会宋词的文学感染力。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宋代词人对鸿雁传书不只是进行直接简单的书写,他们往往运用许多小心机,为这个传统的故事增添一些花样,借以表达情感心理的丰富和复杂。

有怨雁的,抒情主人公假借怨恨鸿雁不能替自己传书,来抒发怀人的惆怅。词人晏殊的《清平乐》写道: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在精美的红色信笺上写满了对情人的思念,可是鸿雁高远入云,令人无法托付,空余满腔惆怅哀怨。

有惧雁的,抒情主人公诉说自己害怕鸿雁的到来,借以表达怀人的复杂心绪。黄机《小重山》写道:

梧竹因依山尽头。潇潇疏雨后,几分秋。轻凉无数入西楼。凭栏久,满眼动离愁。

飞鹭下汀洲。怕知鸿雁到,带书否。诗阄酒戏一齐休。人如削,身在水边洲。

词中写一个歌妓思念远方的情人,热切期盼情人的来信,却又害怕希望落空带来的痛苦,以至于为伊消得人憔悴,百无聊赖,形销骨立。

有问雁的,抒情主人公直接问询鸿雁是否给自己带来消息。辛弃疾《菩萨蛮》写道:

无情最是江头柳,长条折尽还依旧。木叶下平湖,雁来书有无。

雁无书尚可,妙语凭谁和。风雨断肠时,小山生桂枝。

在木叶飘零的秋季,饱受离别之苦的词人期盼鸿雁捎来族弟辛祐之的书信,然而希望落空,词人倍感孤独寂寞,在风雨交加、苦苦思念的断肠之际,以“小山桂枝不相忘”来慰藉内心的痛苦之情。

还有戏雁的。辛弃疾空怀报国之心,闲居日久,他的词作花样特别多。比如这首《王孙信·调陈萃叟》,以诙谐手法调笑相思之情,轻松幽默,词中罕见:

有得许多泪。又闲却、许多鸳被。枕头儿、放处都不是。旧家时、怎生睡。

更也没书来,那堪被、雁儿调戏。道无书、却有书中意。排几个、人人字。

词人将天上人字形的雁行,比作是大雁对人有心的调戏——不替人传书,却又带来远人的相思之意。别出心裁的书写方式,既是戏谑,同时也表达了相思之人欢喜复又失落、期盼复又落空的心理。

宋代词人还构设有雁无书、有书无雁、有书有雁等不同的情节,从不同的角度来书写思念的痛苦和无奈,书写内心的失望、怨恨和孤独,甚至抒发南渡之后国破家亡的深切感伤。

李之仪《菩萨蛮》写有雁无书:“雁来书不到,人静重门悄。一阵落花风,云山千万重。”重门,重山,静默的人,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期盼落空后的悲伤所凝固,唯有秋风阵阵,凋零花瓣,更增添凄凉况味。

李清照《声声慢》也写有雁无书,失去了丈夫、失去了亲人、遭受国破家亡苦难的词人,她行止不安,若有所失,故而寻寻觅觅。她孤苦寂寞,无所依靠,故而冷清惨戚。大雁依旧南来,可再无人传书与她,她也不知可以传书与谁,深重的家国之痛,由此表现得非常深刻。

苏庠《菩萨蛮》写有书无雁:

年时忆著花前醉,而今花落人憔悴。麦浪卷晴川,杜鹃声可怜。

有书无雁寄,初夏槐风细。家在落霞边,愁逢江月圆。

初夏时节,大雁尚未南飞,思乡的游子形容憔悴,满怀的思念,不知可以托付与谁。

程垓《忆秦娥》亦写有书无雁:

情脉脉。半黄橙子和香擘。和香擘。分明记得,袖香熏窄。

别来人远关山隔。见梅不忍和花摘。和花摘。有书无雁,寄谁归得。

抒情主人公怀念曾为自己“纤手破新橙”的多情女子,感叹如今关山重重,天各一方。多想摘一枝梅花寄给她诉说思念,然而有书无雁,不知怎样才能将深情送达。

周邦彦《解蹀躞》写有雁有书,然而依然无法慰藉心中的离恨:

候馆丹枫吹尽,面旋随风舞。夜寒霜月,飞来伴孤旅。还是独拥秋衾,梦余酒困都醒,满怀离苦。

甚情绪。深念凌波微步,幽房暗相遇。泪珠都作,秋宵枕前雨。此恨音驿难通,待凭征雁归时,带将愁去。

词中有着千回百转的心思和情感,颇有几分绝望和恨意。征雁归时,已是次年春天了,漫长的寒冬,又怎样捱过呢?而且,即使征雁可以替人传书,所传递的不是归去相聚的佳音,而是与此刻一样的愁绪而已。短短几句话,竟然蕴含了好几层意思的转折,这样的书写,特别能见出周邦彦的思力安排和填词的深厚功力。宋代词人所构设的关于鸿雁传书的种种花样,无不显示着词人的写作匠心和对情感的深度体察。

其实,鸿雁传书只不过是古人的幻想和寄托罢了,古人并不信以为真,他们只是将这个想象置入文学书写中,变成一个可以翻出许多花样的情节。无论怨雁、问雁、戏雁、惧雁,还是有雁无书、有书无雁、有雁有书,都难以令人得偿所愿,难以消解心头的愁绪。鸿雁传书的情节构设是表现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

鸿雁传书的故事,负载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季节的变换,地点的变化(天空、山野、江河、城市、高楼、闺房等),空间的扩展(从南方到北方,从天上到地下),从而构成一个独特的时空,里面有游子,有思妇,有每一个经历着生离死别的人。这个时空阔大苍茫,而又细致生动,涵括着云山万千,天高地迥,也涵括着一座楼,一个庭院,一方栏杆,一扇窗,甚至一片飘零的木叶。这个独特的空间和羁旅、思乡、黍离之悲、家国之痛以及最为重要的相思之情融合在一起,构成古典诗词的动人境界。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