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西方美学史和文艺心理学的作者「中国美学史读书笔记3000字」

时间:2023-05-03 09:03:27 来源:搜狐

浮生轻萍,草书、白文印

.

别林斯基认为作家要“在人民中间唤醒几世纪以来都埋没在污泥和尘芥中的人类尊严。”与他自己早期和当时社会中“为艺术而艺术”,认为文艺的唯一目的是创造美、美化现实的思想大异其趣。将艺术表现的理念从“合理性”转变为“社会生活”。

他总结了艺术的客观规律“1.诗用形象来思维,应显示而不应论证;2.诗以真理为对象,他的最高美在真实与单纯,不美化生活;3.艺术所显示的理念应该是具体的理念,应具有整一性;4.理念与形式应互相融合;5.艺术作品的各部分应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一切最好的作品都“要在精神和形式上带有它那时代的烙印,并且满足它那时代的要求。”

既指出“美学应该把艺术看作对象,这对象原已先美学而存在,而且美学本身的存在也要靠着对象的存在。”又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影响,认为“一切艺术作品都是由一个一般性的理念产生出来的”,可以明显感受到认知与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冲突,从哲学思想出发与从艺术创作和欣赏实践出发的认知的分歧与融合。

.

.

.

别林斯基将诗歌分为理想的诗与现实的诗,前者诗人“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改造生活”,后者诗人“按照生活的全部真实性和赤裸的面貌来再现现实,忠实于生活的一切细节”。这是对艺术基本概念的深入思考,当然,在我们看来这就像零与一、黑与白的辨别与分析,实际的生活与创作中我们更多运用的不是这个或那个,而是二者不同比例、方式的组合混杂。

后期的别林斯基,强烈敌视反对充满伤感、贫乏、幻想、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艺术。由于当时的时代状态和个人思想,甚至走向了极端“现实以外的一切,即作家所凭空虚构的都是虚伪,都是对真理的毁谤”。这自然也是我们需要扬弃的一部分,对待历史、遗产、人物,都需要实事求是的办法,细心区别有益与有害的部分,分辨土地皮与泥巴,既不能因为泥巴扔了土豆,也不能因为土豆啃一嘴泥。

关于艺术家创作的“情致”说,就过于表面化与经验性了,“诗人有一股强烈的力量,一种压制不住的热情在推动他,鼓舞他,这就是情致。”“情致是一种纯然精神道德方面的神明境界的热情。通过情致,理念才转化为行动,为现实的事实,为有生命的作品。”“诗人创作的源泉就在于表现在他个人性格里的那种精神,所以他的作品的精神和性格首先应该从他个人性格里去找解释。”

.

.

.

“对现实加以理想化就是把一般的和无限的东西体现在个别的有限的现象里,不是从现实中抄袭任何偶然的现象,而是塑造出典型的形象。”“不要只描写某一个挑水人,而是要通过他这一个挑水人写出一切挑水人。“诗人从所写的人物身上采取最鲜明最足以显出特征的面貌,把不能渲染人物个性的一切偶然的东西都一齐抛开。”

别林斯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有着敏锐深刻的认知与理解,结合哲学思想与社会现实文化生活的体验和需要,形成了他的独到见解。“在真正的艺术作品里,一切形象都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的,每一个形象都凭它所特有的生命而活着。”“现实是未经洗炼的埋在矿砂堆和泥土里的原金,科学和艺术就现实的金子加以洗炼,把它铸成精美的形式。”

一方面他肯定“生活永远高于艺术,因为艺术只是生活的一种显现。”肯定了现实生活,作为艺术源泉的地位。另一方面又指出艺术中的“洗净了一切偶然的和个别的东西,就比现实还更真实。”明确了艺术创作的原则和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现实主义美学论断。即便其论述还有许多互相矛盾和偏激、感性的地方,已经利用现实主义与辩证哲学极好地发展了对美和艺术的认知。

.

.

.

.

《怀东嘉先生因诵老坡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作十小诗奉寄· 其一》

宋 · 喻良能

.

文章无正体,源浚流乃深。

能者主宰之,古来非独今。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论语,再读论语,不亦说乎

易经,再读易经,何处惹尘埃

老子,再读老子,阴阳非类隔天渊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