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燕京八绝”指的是古代京城的八项传统“绝技”,分别为景泰蓝制作技艺、雕漆技艺、金漆镶嵌髹饰技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宫毯织造技艺、京绣、玉雕、牙雕八大工艺。“燕京八绝”这个说法最早来自于何时何人已不可考,但这八项技艺中有些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后来通过不断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并加以改进发展,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独创性特色并开创了传统工艺的新高峰。明清两朝在京城设立了许多官办作坊,每个作坊都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手艺打磨出了许多奇珍异宝,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清亡后,由于没有来自宫廷的需求,以及更多替代产品的出现,许多生产作坊关门,“燕京八绝”一度濒临消亡,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陆续恢复了多家作坊,后来合并成立了北京金漆镶嵌厂、北京珐琅厂等工艺品厂,使得一些独特的生产技艺得以保留下来。如今这八项制作工艺均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技艺类和传统美术类)。
01 景泰蓝制作技艺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这种工艺技术在明朝景泰年间达到了顶峰,也最盛行,而且那时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景泰蓝因其华美大气深受明清皇室的喜爱,故宫的许多大殿内都陈设着各种景泰蓝制品。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绳耳鼓式熏炉--故宫博物院藏)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工匠先用铜料打出器物形状;再用细铜丝掐成花纹焊在胎上,即“掐丝”;然后,将各色珐琅釉料涂在花纹中,称“点蓝”;之后入炉烧制,为“烧蓝”。点蓝、烧蓝要重复三次,最后还要对器物加以打磨,在构成花纹轮廓的铜丝上“镀金”,使其更有光泽。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融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
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重要的产地。北京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复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的艺术感受,北京景泰蓝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02 雕漆技艺
雕漆技艺又被称为漆雕、堆漆等,发源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雕漆技艺就是把天然漆料在器物胎骨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工艺复杂,其中雕刻是最主要的工序。雕刻的刀法,过去主要是平雕,后来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相继出现。雕漆的配色也很讲究,过去只有黑、红、黄、绿四种颜色,后来发展到白、杏黄、茶红、粉红等二十多种颜色。每种作品也由单一的色彩发展到多种套色。
(复色雕漆宝相花纹圆盒--故宫博物院藏)
雕漆技艺由于北京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发展最终落户北京,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华夏南北雕漆技艺之大成。其设计创作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作品造型古朴、纹饰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在明清两朝是皇家宫廷工艺器物,历来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
北京雕漆有金属胎和非金属胎两种,前者是珐琅里,后者为漆里。逐层着漆涂积,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一日涂两层。涂层少者几十层,多者三五百层,然后以刀代笔,按照设计画稿,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用漆以朱红为主,黄、绿、黑等做底色,分为剔红(堆朱)、剔黄、剔绿、剔彩等。与其他类型的漆器相比,雕漆器物由于外部有很厚的漆层,因此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保存期相当长,甚至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鲜艳。北京雕漆工艺制品种类繁多、题材丰富,主要有瓶、罐、盒、盘、茶具、烟具、酒具、挂屏、围屏、墙壁画、立体鸟兽、小件首饰等。
03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
金漆镶嵌是中国传统漆器工艺的重要门类,向来为皇家所用。以木胎成型、髹漆,然后在漆底上运用镶嵌、雕填、彩填、堆古罩漆、刻灰、平金开彩、断纹、刻漆、金银、罩漆等装饰技法。清王朝灭亡后,这门原本主要为宫廷服务的漆器工艺逐渐流传到了民间。
(雍正款金漆缠枝莲纹圆盒--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漆器产区,官办手工作坊如元代油漆局、明代雕漆工场果园厂及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兴起,为北京漆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擅长彩绘雕填工艺的“苏漆作”和擅长镶嵌工艺的“小器作”合为“北京金漆镶嵌厂”,“金漆镶嵌”这个工艺名词就此诞生。北京金漆镶嵌产品从师传、工艺技法到艺术风格都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明清宫廷的漆器制造艺术,形成了古朴典雅、端庄华贵、富丽堂皇、品类繁多的皇家风范和北京风格,在目前的各种漆器产品中独树一帜。
现在北京地区的金漆镶嵌产品题材广泛,工艺门类繁多,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其中的镶嵌类产品层次清晰,玲珑剔透;彩绘类产品色彩艳丽,灿若锦绣;雕填类产品线条流畅,富丽堂皇;刻灰类产品刀锋犀利,气韵生动;断纹类产品古朴大方,隽秀雅致;虎皮漆类产品五彩斑斓,近于天然。按用途分,北京金漆镶嵌产品包括器皿、家具、屏风、牌匾、壁饰等种类。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其产品既方便实用,又可收藏,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04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花丝镶嵌,简称花嵌,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使用金、银等材料,通过镶嵌宝石、珍珠或编织等工序,制作成工艺品。花丝镶嵌工艺复杂,通过“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工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等传统技法加工成各种形状;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瓜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
花丝镶嵌工艺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战国金银错工艺,在明代中晚期技术水平达到顶峰,尤以编织、堆垒技法见长,而且还常用点翠工艺,取得金碧辉煌的效果。对宝石的大量运用和完善了宝石镶嵌工艺,是明代花丝镶嵌首饰对中国传统首饰的最重要贡献,它改变了中华民族传统首饰重纹饰轻宝石的传统。
万历皇帝陵墓中出土的金丝翼善冠是花丝镶嵌工艺的代表作品。这顶金冠由将近一千根金丝编织而成,却找不到一处接头。帽顶上金丝堆垒的两条金龙生动威武,和轻盈通透的金冠相得益彰。到了清代,由于宝石稀缺,就采用了点翠和烧蓝来替代宝石的位置。而今,花丝镶嵌工艺只留存于北京、成都两地,且尤以北京的花丝镶嵌工艺最为齐全。北京花丝镶嵌集中代表了中国宫廷花丝镶嵌工艺的特色。
(明万历皇帝金丝翼善冠)
05 宫毯织造技艺
宫毯旧称官坊毯,因为过去曾是皇宫专用的御用品,所以叫宫毯,它是北京富有地域特色和宫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织毯技术西汉时由西域传入我国。到唐代时工艺基本成熟。元代织毯业兴盛,出现了大规模的织毯作坊。到了明清两代都有官营织毯机构织造高质量的官坊毯,图案渐渐形成多民族色彩、纹样相融合的艺术风格。
宫毯制作工艺复杂、精细考究,分为设计、编织、片剪和整理四大工序。工艺师设计出织毯的花纹图样后,还要将它按照织毯的尺寸放大,并用不同符号标识出不同颜色的毛线。然后按照图样以经线、纬线交叉的方法将一根根毛线编织成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精美的织毯就一点一点地成型了。
北京宫毯过去主要是给皇宫做的贡品,用料讲究,原材料以羊毛、丝线为主,编织手法比较细腻、坚牢,毯面柔软。纯手工编织赋予了北京织毯不菲的价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北京宫毯图案讲究纹样对称,以传统文化为主,融中国绘画、刺绣、织锦、建筑装饰艺术于一体,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样式有京式、古纹式、民族式、锦纹式、花鸟式等;种类有地毯、壁毯、卧毯等多个品种。
06 京绣
京绣是对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供皇家使用的“宫绣”代表着京绣最高水准,因此京绣又称宫绣。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以材质华贵、图案庄重大气著称。
(石青色彩云金龙纹妆花缎女夹褂--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北京作为都城的独特地位,京绣工艺流传具有自宫廷至民间的特点。一般选用最好的绸缎为面料,而绣线除了以蚕丝所制成的绒线外,还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金、银线大量使用于服饰绣品中,其手法是先用金银线盘成花纹,然后用色线绣在纺织平面上,这种用金银线绣出的龙、凤等图案又叫"盘金",在中国绣品中独一无二,尽显皇族气派,充分体现了富贵精美的宫廷审美艺术。
京绣在针法上,融合各派所长,严谨而富有变化,比如“网绣”像盔甲交错叠加,“打子绣”可以再现植物繁茂的样子,“松针绣”与“平针绣”结合,可以展现人物的生动神态。今天看来仍充满美感。京绣中最好为针工中的“平金打籽”绣,这种绣,是以真金捻线盘成图案,或结籽于其上,十分精致华贵。
07 玉雕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玉器制作的工艺过程,概括为“议、绘、琢、光”几个阶段。表现手法有圆雕、浮雕、镂雕、线雕等。
(青玉雕松笔筒--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玉雕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用玉器作为妇女的装饰品。明代宫廷御用监下设玉作,汇集全国治玉良师,北京的宫廷玉雕业由此出现兴盛局面。清代北京风行玩玉,琢玉工艺达到历史高峰。1911年以后,北京民间玉雕业日渐兴旺,出现了潘秉衡、刘德盈、何荣、王树森等才华出众、绝艺惊人的著名艺匠,将北京玉雕带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玉雕行业发展迅速,一度达到几千人的规模,人才荟萃,技艺争新出奇,这一时期制成的四件翡翠国宝《岱岳奇观》、《含香聚瑞》、《四海欢腾》、《群芳揽胜》精工细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北京玉雕素有“工精料实”的美誉,它继承宫廷玉作的技艺传统,用料讲究,制作精美,种类齐全,产品种类主要有器皿、人物、花卉、鸟兽、盆景、印章、首饰等。北京玉雕技艺包括相料、清料、开料、设计、磨活、抛光等多个环节,造型雄浑厚重、端庄典雅,装饰精巧细腻、明丽质朴,体现着高超的工艺水平。
08 牙雕
牙雕是指在象牙上进行的一系列的雕刻,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象牙雕刻的工艺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备受收藏家珍爱。如今国家明令禁止象牙贸易,牙雕工艺品的数量在日渐减少。
(象牙雕和合二仙--故宫博物院藏)
在北京建都的各朝代帝王们都把象牙列为皇家贡品,明清时期有专门为皇宫制作牙雕制品的机构。从外地迁徙或被招募到京的优秀工匠与北京当地的工匠不断切磋,经过数百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雍容华贵、造型优美、装饰华丽、线条挺拔、刀法富有变化的北京牙雕艺术风格。
北京牙雕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圆雕、浮雕和镂空雕等技法,并从古代绘画、石雕、泥塑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象牙细腻的质感,使人物造形栩栩如生。北京牙雕以仕女、人物、花卉等见长,在某些大型作品中,艺匠们采用“拼嵌法”,以扩大体积,但拼嵌得浑然一体,毫无斧凿痕迹。
主要参考资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京八绝”》(时代·乡创周刊)
《燕京八绝》(北京日报)
燕京风物----探寻北京地区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和遗闻轶事,读懂老北京、发现新北京,助力获得更好的生活旅游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