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行云流水成品图
这是深秋时节发生在台湾富贵陶园的一场邂逅——15位陶艺家与花艺师合作,借由花艺、陶艺,进行了一场空间美学的对话。花与器,器在先,出自名师之手,流动着艺术的气韵;花在上,不夺陶瓷光彩,舞动着季节的绚烂。
花与器艺术联展,如同展开了深秋时节一场美学的盛宴。
台湾富贵陶园,曾获台湾建筑奖,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建筑1、景观3”的规划比例,将自然反转为设计的中心,建筑物则化为框架与容器,收藏自然与人文。
其中美术馆以“陶瓷艺术”与“雕塑”为两大主类。此次联展,从入口处最具想象力的“风生水起”陶器作品(台湾艺术大学张清渊教授设计)开始,花艺就像一件件自然的饰品,让陶瓷艺术焕发出绚烂而灵动的生机。
《风生水起》陶瓷作品花艺创作
这件作品“如同风吹出水面泛起的涟漪,大大小小的涟漪一直伸展到整个墙面,光波粼粼的景象,将大自然的美景烙印在净白无瑕的瓷土上,让刹那变永恒”。
“最令人震撼的是,整面墙是由一个一个陶瓷椅镶嵌进去的,看似普通的陶瓷椅,翻转之后竟然可以组合成这么美的画面,对我们的设计思维有着无限启发。”花艺设计师杨婷雅告诉记者。
杨婷雅的插花,是将陶瓷原有的“涟漪”一起融入进来,延续原有的创作理念——在户外开放式的空间中,这面墙与美术馆入口处安静无边际的水面和迎风的铜雕仙子互相映衬,和谐共生。
由获得2018工艺首奖陶艺家刘荣辉老师创作的“行云流水”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理念——“这个作品是云的图腾,表面有平有凹高低起伏,釉色织布釉与铜绿釉低调沉稳,以陶土呈现出天际变化莫测的金箔云形,油画般层层叠嶂的创作,抽象却又立体。”
花艺设计师杨婷雅则深入探究设计者的初心,希望用植物来加强花器的特色之美与质感。“行”云,云是如何移动的?是因为有风,所以将乌臼斜插一边,似乎有风吹过;树上花朵的云与造型云花器的釉色相呼应——陶艺家用各式各样的釉料来呈现云彩的颜色,而花艺师则用代表秋收累累的柔丽丝、绿色与红色的藜麦、黄色水仙百合花、桃色树兰等一系列绚丽的色彩来与之呼应。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作品不用剑山和花泥,只是用大自然的素材,应用云龙柳的柔软强韧特性来当固定,再搭配白芨、泡盛花、狐尾草切花作色彩呈现。
除去两个名家获奖陶艺作品之外,其他陶器展品也各有看点。
这个作品很特别,陶艺家在陶器器口的边缘都打了小洞,并且做出了金箔的曲线。花艺师于是利用这个曲线,来做植物的搭配,去呈现水际和波纹的美。
由桌面延伸到地面的设计,并加入了一些金箔,让陶瓷在古朴之下又带有奢华感。如果将它当作花艺壁画,也是很有艺术气息的。
几何形体是陶瓷的典型设计,给人现代时尚的感觉。
它是运用两个类似的花器去做一个串联的设计,是设计上被称为贯穿的手法,这种手法非常实用,可以连接很多调性相同的设计,达到体量上的不凡视觉效果。
陶瓷与透明玻璃做的结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通过玻璃的透视感,去表现陶瓷的价值,这种创作思维会引发下一波艺术陶创作潮流,对于花艺设计也是极大的拓展。
“在花与陶瓷器的联展中,两者在设计中的比例大概是五五分,不能把花的配比加大,抢了陶瓷的风采。”杨婷雅说,花与陶器,一定要互相尊重。在设计联展中,她也发现,花艺与陶瓷,最终归于装置与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大自然与户外的景致融为一体,那么人与花艺、陶瓷会产生怎样的对话,是设计师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报记者采薇撰稿)
声明:本文版权归属《中国花卉报》社,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篡改,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若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