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这个问题在网上有过许多相似的讨论,例如:管理学很虚吗,管理学很水吗,管理学很空洞吗?有人抛出观点:学校里学的管理学根本不可能让你去企业做管理者,学出来还是一个基层员工,而且管理学那一套我自己看看网上的视频、书本就明白了,根本不需要去学。
其实有这样的观点,我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他们对于管理学的了解是基于自己社会的经验与知识积累,他们口中的“管理学”与作为一门学科的“管理学”并不一样。现实来看,学管理学并不意味着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这就像学土木工程并不意味着能够造出一栋让人能够安心居住的房子。
且不说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毕业时的水平存在差异,单纯用学完管理学是不是能够马上成为管理者作为标准来评判管理学是否是一门很“虚”的学科本身就是荒唐的一件事。
其次,管理学成为太多人“挂羊头卖狗肉”的金字招牌,标榜“管理学”,却只有空洞、缺乏理论和研究支撑的结论性表述,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你管理者应该怎么做,满是“成功学”的味道。
作为非物质实体的社会概念(Social Construct),“管理学”在社会传播时被不断“污名化”,这就让大多数不了解管理学的人给管理学贴上来很“虚”的标签。
从深层次来说,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共有特征就是可验证性低,即便是社会科学实验已经采用各式新技术来提升结果效度,但是人的复杂性就注定使得这样的提升是有限的。
评价一朵花美不美,你说它雪白纯洁而,我觉得它单调乏味;也许昨天心情好,它在我眼中美得不可方物,今天心情不好,它就只是一株普通的蔷薇科植物。社会科学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应用存在时滞性,而且抽象理论远不如自然科学来得直观,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否认社会科学的价值。例如,艾伯特·班杜拉的发现就推动了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学习的理解。
在一系列实验中,儿童观看一个成人攻击性地击打了玩偶Bobo之后,便模仿了相同的攻击行为,而观看了一个成年人非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并没有对娃娃采取相同程度的暴力行为。正是由于这样的发现,人们才意识到婴儿得到父母的陪伴有多重要,变相推动了产假制度的完善。
那么,管理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管理学的内容包含什么?
自脚下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出现人类活动的踪影,作为具有群居习性的高智商物种,人类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管理实践。有据可考的管理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多年的古闪米特人,他们共同放牧、集体迁徙的故事中闪烁着早期人类智慧的光芒,如同茫茫大海中一盏灯塔指引着人类文明前行的方向。
从春秋战国的井田制到古罗马的共和制,再到第一次工业革命诞生了工厂制。管理思想在人类文明中不断孕育,直到费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正式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提出,人类社会才逐渐摆脱传统的经验主义管理。
正因为这样的历史起源,管理学成为了一门复杂又年轻的学科。由于管理对象可以是社会,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个体,所以它的底层逻辑是由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共同构成的(管理学逻辑的“三驾马车”)。
这里逻辑的意思就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方式,同样的现象可以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来分别解释。比如为什么组织里阿谀奉承的人多,敢说真话的人少?社会学告诉你那是因为文化中服从威权与绝对忠诚,经济学则分析两种行为决策带来的收益与支出,心理学就可以用趋同从众的角度解释。
具体从学科内容来看,管理学专业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下设专业有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项目管理、军事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管理科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审计学、会展经济与管理、公共安全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专业等诸多专业。如果只是一门很虚的学科,如何能够做到如此细分的呢?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性在于它是许多管理学者和管理实践者在不断总结的客观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实践活动中对管理理论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法选择的技巧性。二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管理人员如果运用这些原则或以管理理论为指导,并能够便宜行事,就能够把管理工作做好。
作为管理学者(此称谓只代表学习内容,不代表学习水准)的一份子,我们也应当去聆听“管理学很虚”这样的负面反馈,并做出反思,究竟是哪个环节的问题让这样的声音甚嚣尘上。
借此机会,我斗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是目前的培养制度存在问题。对于面向就业的管理学学生而言,应该重视培养他们未来能够在职场中的实践技能,教会他们如何操作最新的管理系统,如何利用软件分析组织员工的数据,甚至应该包含如何待人接物。而对于学术研究展现出兴趣和天赋的学生则要着重锻炼他们的研究技能,从理论基础到研究方法都要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