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李白,王昌龄,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李益」

时间:2023-07-22 09:03:05 来源:搜狐

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达到了声律与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山水田园诗派: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是继承东晋陶渊明的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等,内容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

王维:早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涯,晚年退朝之后,以禅诵为事。王维诗兼擅各体,尤善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并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世称“王孟”。 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孟浩然: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曾入长安应举,结交王维、张九龄等人,开始遍交诗坛群彦。随后则南下吴越,寄情山水。

《山居秋暝》《辛夷坞》: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

《山居秋瞑》:写秋山雨后晚景,清新明爽,闲静恬美,为历代传诵的名篇。

《辛夷坞》: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涧户寂无人”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孟浩然《过故人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夏日南亭怀辛大》《宿建德江》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

《过故人庄》: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孟浩然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是赠张说的,他把希望通过张说援引而一登仕途的心情表现得很迫切,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孟浩然禀性孤高狷沽,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志,却又不愿折腰曲从。

《夏日南亭怀辛大》: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抒发自己独自乘凉时的感慨。抒发自己独自乘凉时的感慨,一句“恨无知音赏”,表明了诗人清高自赏的寂寞心绪。诗在写法上融入了近体的音律美,中间六句的似对非对又具有素朴的形式美,以山水自适的情怀,融入池月清光、荷风暗香和竹露清响的兴象中,使人顿觉清旷爽朗。

裴迪《华子岗》:诗人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分散的景物,有机地联缀成一幅有声有色的艺术画面,着墨不多,而极富神韵。

储光羲《钓鱼湾》:由杏花春水和谭荷游鱼构成的明秀小景,融进诗人的敏锐感受和恬静心情,确有一种“格调飘逸,趣远情深”的韵味,是储光羲诗歌艺术中较为成功之作,在风格上与孟浩然十分接近。

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诗中将一种绵长的思友之情,寄寓于水厂天阔的遥望之中,诗境澄淡清远,作者在对越中扬子江暮秋景色的描写中寄寓了滞留异乡的客愁和对故人孟浩然的深切思念。

张子容《泛水嘉江日暮回舟》是其较为成功的作品,诗中写行舟江上所见的景色,诗境清逸淡雅,与孟浩然的诗相似,但气味较薄而终逊一筹。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与王、孟诗风相近的诗人中,常建的创作成就最高。如其《题破山寺后禅院》,把深山古寺的清幽和山光谭影的空明,写得极为真切,通于微妙至深的禅境。虽为律诗,但笔调近似古体,语言朴素。这种表里澄澈的明秀诗境,不仅使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

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表现特征

《山居秋瞑》:写秋山雨后晚景,清新明爽,闲静恬美,为历代传诵的名篇。诗人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辋川集》: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时写的一组小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

禅宗影响与王维诗歌的空静之美

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受当时流行的北宗禅的影响较大,这对王维的艺术思维和观物方式影响极大。《山居即事》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这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由于生性好静而自甘寂寞,他能把独往独来的归隐生活写得很美,不仅没有丝毫不堪孤独的感觉,反而流露出自得和闲适。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艺术特征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二)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王翰诗多一气流转的壮丽俊爽之语,代表作为《凉州词二首》。此诗以明快的语言、鲜明的节奏透露出一种奔放的情绪,给人以激动和向往。

王昌龄:因出身孤寒和受道教虚玄思想的影响,王昌龄身上有种一般豪侠之人缺乏的深沉,观察问题较为敏锐,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长信秋词五首》

《从军行》其二: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用热烈喧闹的场面来反衬人物难以排遣的悲怆沉闷的心境,托之以高天秋月照长城的苍凉景色,苍凉中又弥漫一重壮阔的情思氛围。

《出塞》其一:感慨边将无能,致使千百年来不得安宁和平。语言含蓄雄放而意境高远深沉,被明人李攀龙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王昌龄写女性的成功之作。用冷峻之笔写姣好的容颜还不如空中飞过的寒鸦幸运,描写古代宫中多数女性的不幸生活,怨苦深沉而委婉含蓄,成为宫怨诗中的佳作。

崔颢《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之首。诗的前半段抒发人去楼空的感慨,后半段落入深重的

乡愁,所用事典“鹦鹉洲”是连接前后的关捩。这种亦古亦律、大巧若拙的结构体制,便于表现高

唱入云的雄健气格,也使声谐句对的律句更显清拔隐秀,形成寄情高远的超妙诗境。

李颀《听董大弹胡茄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别梁锽》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里,对弹奏胡笳的描写,用众多通神明的幽奇意象,

形容胡笳声的酸楚哀怨,有一种震荡心神的强劲力量。

《别梁锽》也是李颀所创作的颇负盛名的送别诗,诗中把一代豪侠那种雄武坦荡、纵酒狂叫的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祖咏《望蓟门》:祖咏北上时创作的代表作。诗中写要塞蓟门的险要,令人望之心惊,却触动了诗人要立功塞上的豪情。调高语壮,气格雄健,不失为盛唐正声。

王昌龄七绝边塞诗的特点

性格豪爽,故七言长于五言;思致缜密,讲究作法,宜于短章,不宜长篇。为补反映复杂内容时短章的局限,他创作出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其中第二首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用热烈喧闹的场面来反衬人物难以排遣的悲怆沉闷的心境,托之以高天秋月照长城的苍凉景色,苍凉中又弥漫一重壮阔的情思氛围。

他因出身孤寒和受道教虚玄思想的影响,王昌龄身上有种一般豪侠之人缺乏的深沉,观察问题较为敏锐,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

他作诗不是全凭情气,也很讲究立意构思,其作品除豪爽俊丽之外,还有“绪密思清”的特点。如他的《出塞二首》其一,感慨边将无能,致使千百年来不得安宁和平,语言含蓄雄放而意境高远深沉,被明人李攀龙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该诗主调,是最末一句表现出来的卫国豪情,悲壮浑成,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还隐含着对现实中将非其人的讽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情感,压缩在短短四句诗中,意脉细密曲折而情气疏宕俊爽,堪称大手笔。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高适诗反映生活面较广,多写边塞生活,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世称“高岑”。

高适:是盛唐诗人唯一做到高官而封候者。其边塞诗多写于边塞之行和入幕期间。多采用七言歌行或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高适《燕歌行》《塞下曲》《塞上听吹笛》

高适第一次北上归来后,创作了极富盛名的《燕歌行》,诗中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慨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除以沉雄气质和浑厚骨力取胜外,此诗也是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的典范之作。

《塞下曲》抒写出塞从军、征战立功的豪情,表达了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志意,诗作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

高适作诗以质朴的古体见长,律诗好的不多,但他写的一些与从军边塞相关的绝句,亦有气质沉雄、境界壮阔的特点,如《塞上闻笛》。

岑参:热衷于进取功名的诗人,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岑参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其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他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他以边塞生活为题的七绝也多佳作。如《逢入京使》,虽只是用家常话写眼前景致,却道出人人胸臆中语,反映了诗人感情生活及诗风深沉细腻的一面,遂成为客中绝唱。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逢入京使》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描写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体现了诗人的开朗胸襟。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促,声调激越,也体现出一种音乐的奇美。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极写雪景奇寒,末尾突现青松之枝,虽绝域送别而有奇俊激越之情,不仅意奇、语奇,还兼有调奇之美。

高适边塞诗的表现特点: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除七言歌行外,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岑参边塞诗的表现特点: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异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诗人对此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表现上,岑参的边塞诗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的,也有两句换韵。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艺术特征

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A. 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

B. 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上的不同:

A. 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B. 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C. 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