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于希宁玉兰图
自1755年伏尔泰将《赵氏孤儿》改编成戏剧在巴黎上演以来,中国戏剧在法国传播已有260多年历史。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在跨文化交流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早期中国戏剧在法国屡遭“水土不服”的情形不同,进入21世纪以后,中法文化交流日益加强,中国戏剧在法国的传播取得较大突破。
东方文化掀起中国戏剧海外热潮
近年来,结合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流行艺术的中国戏剧在法国社会广受好评。作为当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节之一的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无疑为中国优秀戏剧作品走入法国提供了新的契机。自2011年中国戏剧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首次亮相后,中国戏剧迅速获得法国社会的关注,改编自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戏剧更是受到法国观众的青睐。2016年,中国话剧《庄先生》向西方观众讲述了数个中国典故:劈棺惊梦、庄周梦蝶、鼓盆而歌等,导演将庄子哲学思想融入当代故事,这样一部兼具东方文化与现实意义的戏剧作品让大众意识到中国戏剧的发展。此外,2013年改编自《子不语》的形体戏剧《署雷公》、2017年取材《聊斋志异》的《水生》、2019年孟京辉版的《茶馆》都曾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上掀起过热潮,法国媒体认为中国导演将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中,使其与当代的社会问题产生共鸣,引发哲学思辨。近几年,中国戏剧人纷纷向经典文学作品致敬,致力于推动中国戏剧“走出去”,他们的作品既呈现出中国传统戏剧的舞台魅力与东方风情,又融合了现代戏剧的演出技巧与深刻思考。
除了话剧,中国戏曲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法国的各大舞台上。创立于2003年、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已为法国观众带去了京剧、评剧、昆曲、黄梅戏等三十余种中国地方戏曲,其中不乏《杨贵妃》《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赵氏孤儿》等经典曲目。2018年在法国里尔大剧院演出的越剧《梁祝》、2019年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亮相的新编昆曲《浮生六记》等也都惊艳了法国观众。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让法国观众了解到真正的中国,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中国戏剧从故事到舞台都令法国观众为之着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戏剧爱好者以及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比如2018年的“戏曲进校园”就是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与法国剧院合作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戏曲家走进法国多所高中、大学里举行主题讲座,并采取边讲边演的形式让法国学生们切身体验中国传统戏曲,这种零距离的互动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017年,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设的戏剧培训班,更是掀起了法国学员学习中国传统戏剧的新热潮。
跨文化改编推动中法深度合作
当代中国戏剧的复兴与繁荣进一步促进了中法之间的深度交流与融合,除了把法国的经典剧目引进来由我国艺术家改编、演绎这种传统模式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法国导演、艺术家亲自参与中国戏剧的编排与创作。
2016年,《董生与李氏》由三位法国导演改编成三个不同的版本在泉州上演,法国演员们的精彩演绎颠覆传统的表现形式,从语言、风格、文化等方面带给观众全然一新的视觉体验,也证明了艺术是没有边界、包容开放的。2018年,由法国戏剧导演吉拉尔·吉拉斯改编、上海戏剧学院与法国黑橡树剧院合作排演的话剧《西厢记》惊艳法国,法国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这一视觉盛宴,赞叹这一中法合作的艺术作品令人印象深刻。除了以上列举的戏剧外,还有《镜花缘》(2008)、《灯官油流鬼》(2010)、《阿Q》(2016)、《雷雨》和《雷雨·后》(2020)、《行者无疆》(2020)等都是中法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艺术成果。
中法艺术家之间的深度合作有效地促进了中国戏剧“走出去”,融入法国文化的中国戏剧更能引起两国观众的兴趣。法国导演对中国的经典文学或戏剧作品进行大胆创新,从他们的视角诠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种解读,这种跨文化的改写有时更有利于帮助西方观众理解、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当然,中国戏剧的海外传播仍有很大潜力,因此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吸引更多专业的法国戏剧爱好者加入到中国戏剧的创作当中。第一,鼓励更多来自法国的中国文化爱好者加入戏剧创作。近年来,在中西合璧的戏剧改编工作中不仅有来自法国的知名导演,也有深谙中国文化的普通学者。例如,2019年话剧《救风尘》的导演卢逸凡就是一位精通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汉学家。他认为,这种中西合作形式可以“促进国际项目发展、加深不同国家艺术家之间合作”。第二,加强经典文学作品的外译工作。法国艺术家的戏剧改编工作并不局限于中国的某部戏剧作品,有时也可以是他们感兴趣的中国古代文学等。戏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始终与文学密切相关,它将观众和读者聚集在一起,因此,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筛选出符合西方审美意趣的佳作,是保证中国戏剧西传效果的重要因素。第三,重视我国历史文化等的宣传工作。中法合作不仅有法国导演的加入,还有舞美、服装等的设计人员也来自法国,正是源自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正确认知,他们呈现出的舞台、古代服装等才能让西方观众更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化。
拓展戏剧传播新路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剧团陷入困境,但中国戏剧走出去的步伐并未停歇,移动新媒体为法国戏剧爱好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2020年,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推出的“中国曲艺‘云’欣赏”系列活动,就引起法国网友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此次成功推广也让中国戏剧行业意识到,新时代跨媒介传播与云端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2021年法国诺欧商学院与孔子学院合作在线庆祝中国新年,法国观众可以让自己的虚拟形象在虚拟空间自由行走,感受中国传统佳节,包括观看京剧表演、乐器演奏等。实际上,戏剧艺术的跨媒介传播趋势是由互联网技术驱动的,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早在疫情之前,华为就已联手巴黎歌剧院建立了面向全球开放的数字学院,以推动中法戏剧、歌剧等艺术的传播。
然而,传统的线上平台缺乏现场情感渲染,对于戏剧观赏者而言是一大缺憾。近几年发展迅猛的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数字技术手段在游戏和电影领域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它们可以通过构建数字化虚拟剧场环境,精确地还原“观众”身临其境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甚至可以创造出比真实舞台更好的沉浸效果。这是戏剧艺术跨媒介传播的新趋势,也是未来中国戏剧跨媒介海外传播的优选方案。2018年英国“探·向”剧团(curious directive)将话剧《蛙人》的部分场景制作成VR影像,使观众在欣赏现场表演的同时,沉浸于更加震撼的虚拟现场。这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戏剧中的首次尝试,对中国戏剧未来在海外传播具有非常积极的示范作用。
现如今,我国的传统文学与文艺越来越受到法国社会的关注。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艺术,如何以中国特有的艺术打动西方观众,如何实现中国经典走向世界,如何创新中国戏剧使其与当下语境相契合?这些一直都是当代戏剧创作者始终在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丁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