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为深入文旅融合发展状况,2022年7月4日到7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龙腾四海队陆续到曲阜孔庙,孔子博物馆,济宁太白楼景区,济宁城市展览馆参观,并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关文旅发展的采访。
泛舟于济宁城区千年运河之上灯影、琴曲,激起了游客对运河之都的遥远记忆;穿起汉服、打起灯,置身尼山圣境国风游园会,足以让人“穿越”回那个车马慢、时间也慢的年代;在曲阜三孔景区,“仁、义、礼、智、信”化作文创产品,游客拿在手、穿在身,不知不觉间感受着传统文化魅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文旅融合”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深化融合、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全新旅游形态便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坐拥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济宁选择以文化“两创”为抓手,在融合中塑造IP、丰盈业态、创新产品,逐步探索出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有效路径。
以文塑旅,深挖旅游内涵打造文化IP
“河里的桨声与岸上的歌声,船上的渔火与街区的灯笼,再加上丰富的文化体验类活动,当年商贾云集的运河景象就像在眼前一样。”谈到初次体验运河游的感受,来自青岛的游客朱琳直言,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运河记忆”济宁文旅新IP很有魅力。
为让运河文化重新“流淌”起来,去年,济宁市任城区正式启动“运河记忆”文化游项目。在以河为轴开发出的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不仅能够体验到面塑、剪纸、绣球、葫芦烙画等非遗项目,还可以边听山东落子,边品尝百年老字号糕点……“运河记忆”四个字,在融合了文创、国潮、都市露营等新元素后,让运河游有了新生。
“与传统意义上围着旅游做旅游不同,IP意味着在进行文旅内涵的设计与诠释时,更加注重市场化、时代化和符号性。”这是太白楼景区宣传部部长与实践队员交流时提到的。做文旅的核心在于做IP,使文旅内容更丰富、更深刻。对此,济宁各地开始纷纷打造起形象IP、主题活动IP、文创IP、文艺演出IP等: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新六艺”体验小课堂等文化普及活动;尼山夜游、微山湖荷花节、兖州牛楼灯会等节庆活动……济宁文旅,正以多样化的IP式内容走进公众视野。
以旅彰文,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在曲阜明故城墙西面的胡同里,坐落着一个挂有“徐弓坊”门牌的小院,院内摆放着一排巨大的古代攻城武器。“这是投石车、这是弩车,这些大家伙可不是玩具,该有的机关一样不少,装上巨箭马上就能射出去。”谈到花大力气翻阅古籍、按1:1比例还原攻城武器的初衷,省级非遗弓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明坤说,跳出反曲弓制作的“舒适圈”,转而为研学游项目定制工程车,用于传统文化实体化讲解,是为了借文旅市场给非遗技艺找一个新的出口。
济宁一直致力于文化呈现形式的创新,把更多精力倾注于强调参与和动手的非遗体验项目融合开发上,楷木雕刻、印章制作、活字印刷、拓片制作等一批传统技艺从幕后走到台前,进入到“线上 线下”的文旅活动中。
而除了非遗项目的转化应用,济宁还打出了一套以文化传承为目标的文旅融合组合拳。坚持以文化人,做好“阐释”文章,原创动画《多宝一家人》《三孔智慧研学系统项目》2个项目荣获全省数字文化创新创业大赛奖项;研学游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先后培育出国家、省级、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60家……多样化的文化呈现,正为济宁聚集起各类旅游要素,打开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通路。
以商养游,“文创”打开旅游消费新格局
背着背包穿梭于济宁大小景区,包上如果不挂个孔子、孟子的Q版玩偶,总觉得自己有点跟不上潮流;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仁、义、礼、智、信”套装悄然走红尼山圣境……文创产品走俏市场,不仅折射出了游客日益高涨的文化消费热情,也显示出文创市场的广阔发展空间。
在孔子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商店,不论是以推广活字印刷为目的设计的“扫码寻字印章”,还是邹城市携手京东推出的“仉萌人”系列孟母教子文创,活态化传播教育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创产品,因从微观层面建立起了传统与时代的关联,正吸引着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优秀的文创产品,应是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文化内涵的艺术呈现与价值观的准确传递。实践队员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时得知,为实现这一目标,济宁市不仅积极鼓励文旅企业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更连续七年牵头举办“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把一大批诸如“诗礼夫子”之类的优秀文创产品推向了旅游市场,主推旅游产品收入显著提升。
经过这六天的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意识到优秀的文旅创意,不仅能以千变万化的外在形式满足受众多元的审美诉求,还能艺术化地阐释其所包含的人文元素,唤起集体记忆,凝聚情感共识。只有深入文旅融合发展,才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