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于希宁玉兰图
他来得太晚了。
对于认识木心的人、读到木心的人、他自己,以及汉语写作来说,都是如此。
他被更多人认识的时候,已经是位长者,人们愿意尊他为老师,听他慢吞吞地讲课;后来,他拥有了更多读者,《文学回忆录》让他备受年轻人的喜爱,相见恨晚。但对羡慕张爱玲年少成名的木心来说,自己却等到79岁,才第一次在大陆出版书籍。最初的《哥伦比亚的倒影》,也没能掀起阅读的热潮,只是本冷冷清清的文学作品,他依然渴望着能被更多人看到。然而,等到让他成为一种现象的《文学回忆录》出版时,已经是2013年,那时他已经辞世。
等到他更多的作品出版,人们才意识到,或许对整个汉语写作来说,他也来得太迟了。那种干净的、没有受到上世纪任何文化运动影响的文字,天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或许以后,他还有更多的迟到——对他文学观念的公正评价、对他作品的真正理解、《诗经演》等书籍中耗费的心血、更多尚未面世的遗作手稿、画作……在现代,他慢吞吞的姿态与社会生活的快节奏格格不入,但也正是这种格格不入,吸引了更多人跟着他的影子,安静而缓慢地前行。
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12月17日专题《迟到的人——木心逝世十周年纪念》的B08。
八岁时,木心开始正式从师学习中国水墨画,并在十七岁时离开乌镇,前往杭州报考艺术专科学校。据他自己所说,离开乌镇原因有二,其一是学习艺术,其二是为了逃婚。在杭州期间,木心一度转而学习印象派油画,他在《鱼丽之宴》中如此记述——“更滑稽的是,我自以为出于‘流浪’‘失恋’‘奋斗’的进程中,艺术家不是都要这样折腾,千锤百炼,然后一举成名的么……不久,我弃长衫布鞋,取西装革履,满屋油彩气味,画具画材狼藉,难怪老夫子要在他给我姐夫的信中,来那么一句‘华而不实’”。同年,木心举办了个人第一个美术展。
《春夜》局部,1990年。
1946年,木心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继续学习绘画。后来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上海美专开除。1950年,木心首次到艺术大师林风眠家中拜访,此后,木心的绘画风格开始发生改变。在进入工艺美术领域之后,木心的转印画风格便基本成型。在木心友人之子的回忆录中,曾经描述过木心对于艺术创作的苛刻,“木心先生对林风眠很是推崇,那段时间他的构图风格酷似林先生。我见过他作画,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极严,对不满意的作品就当场销毁!”香港《中报》月刊记者采访木心时,也曾称赞过木心的画作,“我们已闻悉他是个奇特的人,画着奇妙的画,待到目睹这成集成册的杰作,完全超出我们宿构的臆想。华严深灵,变幻莫测,分不清何为必然何为偶然,何为表象何为观念,只觉得凛然、萧然、翩然、陶然、盎然、嫣然……”。
《山水赋》,1991年。
虽然如此,但在美国时期,木心的转印画行情并不是很好。陈丹青在纽约与木心相识后,曾经尝试联系自己认识的画廊老板,想帮助木心卖画,但当时识货的买家并不多。然而在与画作相关的轶事中,却也有积极的时刻。木心在赴美办签证时,由于说不清楚动机,没有亲戚,婚姻状况与年龄皆不符合,签证直接被美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给退了出来,最后木心拿出了自己的画,在几个工作人员围成一圈讨论鉴赏完毕之后,他们的态度立刻转变,认为木心是美国需要的艺术人才,立刻批准了他的签证。
《晴风》局部,1999年。
木心留下的画作,也在今天乌镇的木心美术馆展出。在生前询问木心对于美术馆的想法时,木心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未来美术馆在空间上能够展示出他巨幅画作的局部。他非常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放大,能有观者观察到画作中的局部与细节。
《五山》局部,2003年。
撰文 | 宫子
编辑 | 宫子 李永博 青青子
校对 |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