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文/吴雪松
此前,我反复强调,把《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四十回看做是小说原创是错误的认识,把后四十回当做是狗尾续貂,完全隔离前八十回内容也是错误的,实际上是润色集团内部所为,在了解后文的情况下,移花接木,另行改造而来。但这个“内部所为”,一直没有明确的指向,没有抛出自己的观点,主要是尽量削弱“曹雪芹”在读者心中的地位,便于改变大家的作者观。
从过往的论证或者讲座中,大家基本感受创作时代的背景和创作集团的非凡意义,可是经过漫长的润色历史和多人次的参与,从《风月宝鉴》到《石头记》,再到《红楼梦》,作品思想实际已经进行了多次调整。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风月宝鉴》原创吴梅村的政治大局观,吴梅村经历复杂,他受恩于崇祯,对大明失国,认为历史积垢使得大明无力回天,尤其是从阉党当权开始,造成盗寇蜂起,始终未能彻底扑灭,最终被乱贼颠覆,清人趁虚而入背信弃义,鸠占鹊巢虎视华夏,而与此本可以形成鼎力之势的南明,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一点也没有顾忌北方的危险。所以当最后一个南明政权覆灭以后,吴梅村爱恨不能,就像《葬花吟》中表达是“半为怜春半恼春”,所以他觉得,明朝的覆灭是我们汉人应有的惩罚,活该被外人欺凌。当然对于来自游牧民族的统治者,在吴梅村眼里,无非是一群野蛮丑陋,粗俗无知的乡巴佬。
因此,他创作《风月宝鉴》的内涵,本是以大家族骄奢淫逸管理混乱,导致族人招接匪类,内部又突生叛逆杀兄弑父,最终家族土崩瓦解,整个家族故事,采用吸收历史元素,并浓缩为家庭生活与变故里,表达的主题就是:骂清悼明,血泪控诉流寇亡国。
吴梅村委托“畸笏叟”等人为其润色传世,畸笏叟为实现承诺,经过重重挫折,前赴后继寻找着润色人,在1693年以前,小说的面的大部分内容,都经过了多人增删或改写,但没有一个人成功地完成全文疏通,直到最后一个润色人——曹雪芹的出现,才完成108回的稿件润色并誊清。
由于这个润色过程,吴梅村早已死去,小说的“一喉二歌”、“不写之写”、“以小喻大”等独一无二的创作手法,刺激了每一个参与润色人的灵感,包括那些并未参与润色,但被畸笏叟委托批评的师长,类似“讨论”的方式,逐渐凝聚了整个遗民思想,因此这个时期,包括曹雪芹第一次疏通誊清为止,作品思想往往被融入更多的反清复明内容。
小说各种节日描写,重点是放在中秋,甚至批语已经透露“中秋诗起,中秋诗收”,第一回有贾雨村的中秋口占,最后一回用宝玉史湘云两首中秋诗刹车。小说中的中秋设置,是润色集团刻意安排,参与批评的这些人,就是对润色作品建议或者情节构造的,当增加了这样中秋诗,才会引发批评,如果《风月宝鉴》原著就有这样诗歌,批评者看到并未有明显变化就不会评判。润色为什么要强调中秋呢?显然,这一时期,润色人对统治自己的清朝,认识不足,少数民族统领江山也非首次,在黛玉与湘云的中秋联诗中就谈到“清游拟上元”,用一喉二歌的方式看,就体现了润色集团的认识:现在的清,和明以前是一样的,明的前面就是元,也是少数民族统治,他们在“八月十五杀达子”传说中,最终颠覆了短暂的统治,继而暗示当时的汉人,是不是可以想想当年的成功,再移植到清统治政权上呢,所以,这个时期的作品,反清复明是东西会更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读者,在逐渐认识《石头记》真实内涵的时候,首先树立的是“反清复明”作品观。
然而,随着清朝统一的完成和历史发展的进程,遗民们也逐渐结束生命,最后参与进来的曹雪芹,也就是到了1700年前后,其实也到了生命的末期,但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师长也就是批书人基本死光,虽然参与创作讨论的人越来越少,但曹雪芹已经意识到,清朝绝非当年的蒙古统治者干了七八十年就能灭亡的,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复苏和发展,他感受到“反清复明”是不现实的,这么好的一部作品,应该尽量掩饰政治内容,把一喉二歌的东西,尽量以一种更美妙的单音唱出来,当然,对满族的排斥依然存在,所以就尽量减少偏激情绪,在适当的情节或场景,编排,调侃,挖苦,嘲讽少数民族,反思明朝灭亡带来根源和历史意义,作品思想就变得越发温和,所以,他首先切断后文的传播途径,在畸笏叟看来是“迷失”了誊清稿的后部分,实际恰恰是曹雪芹隐匿起来,并在这十年的“增删”中,根据原始故事的后文,改编出了现在的后四十回出来。
这个改编,实际是真正的曹雪芹创作,还一个角度,可以这样说,120回的《红楼梦》,前八十回,曹雪芹的增删是有限的,基本内容为何那么华丽,那是融入了中国文化历史上,最后一个文化高峰集团智慧和文采,而真正体现曹雪芹功力的,恰恰是这大家深恶痛绝甚至把污水泼给高鹗的四十回。
要创作这四十回,前后还需要一定的串联,所以曹雪芹不得已而对前文进行了多次调整,以让后文能够拼接更自然些,比如原创中的“虎兕相逢大梦归”,他看到这种战争的危险,就柔化为“虎兔相逢大梦归”,而后文以元春兔年虎月死去巧妙照应。
再比如,小说关于林黛玉紧密联系的“花魂”,小说原创中的“冷月葬花魂”是一贯的,但曹雪芹从新设计黛玉之死时,有烧掉诗稿情节,所以他在最后润色时,把前文的“冷月葬花魂”改为冷月葬诗魂,虽然牵强,但使得后文有了足够的照应。
小说后文,大量的流寇,在明末清初特殊的历史时期,谁都不敢说明朝尤其是崇祯相关的内容,吴梅村创作,却正是把这些作为故事高潮进行设计,所以很多人润色到80回处,后面就无法处理,曹雪芹第一次处理,虽然疏通,但畸笏叟并不十分满意,对有些人物的处理表示不满,甚至对有些回目都要求重新处理,这本身就让曹雪芹产生藏之高阁年头,所以他先放置一边,边处理前文,边构思与创作了后四十回内容。
有些情节,设计政治内容不严重的,就改头换面沿用。有些情节就是改写甚至抄袭,比如锦衣卫抄家是清单,抄家一回的回目,(这些内容,请参阅本人著作《梦断天涯》系列),也有些无法处理的,就干脆干掉,但像黛玉之死,耒文是鸿篇大作,如果处理成泪尽忧郁而亡(即现在样子)就无法把那内容有表现的空间,所以他灵机一动,在处理晴雯耒文时下了功夫,其实也就是把黛玉耒文的一些精髓部分最大程度保留下来。
从续书角度看,《红楼梦》出版后,大量的涌现,《后红楼梦》、《续红楼梦 》、《红楼复梦 》、《红楼梦补 》,《红楼展梦》《红楼幻梦》、《红楼梦影》、《红楼续梦》、《续红楼梦新编》,《红楼补梦》、《新续红楼梦》 、《补红楼梦》。。。。。。总其量不下四十种,都是署名作者的,个别虽然不是注明了作者,但也会留下作书人的号,总迹可循
而120回的《红楼梦》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一样,并没有作者和出处,虽然胡适强加给高鹗,现在路人皆知非高兰墅所为,因为我们找到了早于刻本的后四十回抄本。
这个并非奇特或者偶然,而是跟前八十回是一贯的,因为,曹雪芹也是创作集团的一员,必须说明,这个曹雪芹,可不是主流红学所说的曹雪芹,他既不是曹寅孙子,也不是生活是乾隆年间,而是在康熙朝就死去的花名曹雪芹的人。
——————————————————
草根说红楼公众平台,更多红楼梦美文!
草根红楼梦公众号:caogenshuohonglou
我们的红楼梦话题天天讨论群:
一群群管理微信号:tulang1972
二群群主微信号:yuanjun201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