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书籍是人民的精神粮仓,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图书在农村还是非常贫乏,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和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农家书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
我区从2009年底开始,陆续调拨资金用于筹建农家书屋,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但是农家书屋的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部分农家书屋流于形式,成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道具。书屋成立后,硬件齐全了,软件配备方面却没有跟上,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对其日常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书屋发挥的作用有限。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书屋平时大门紧锁,村民想进去看书很难。
二、宣传力度小,借阅量低。部分村民没有阅读习惯,再加上宣传不到位,书籍借阅率低,大部分书籍处于闲置状态。
三、资源匮乏,每年极少增订新书,不能为村民提高所需的书目。科技兴农,然而农家书屋能为村民提供的农业科技类书目非常有限,即使有,但因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也很难应用于现实种植中。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应:
一、投入资金加强管理。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努力克服“重建轻管”的问题,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制度和专项检查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配备专职管理员,保证书屋的正常运,加强书屋的管理工作。
二、开展活动加大宣传。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活动,引导农民到屋读书,增强书屋的吸引力,培养农民群众的阅读兴趣。
三、更新资源组织培训。组织图书流动车将村与村、镇与镇之间农家书屋的图书定期相互调换,形成一条定期更新、交流图书的渠道;将送书下乡活动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中,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音像制品,让农民群众时时有新书可看,定期聘请农业技术专家下乡指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