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腊月十六,接近年关,我来到郑口运河大桥市场,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卖年货的商户一家挨着一家,种类繁多的年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充满了足足的年味儿,那些红红的灯笼、春联和红红绿绿的鲜花充满节日的喜庆。我夹在涌动的人潮中前行。忽然从前面传来“砰"的一声巨响,随着一股白色烟浪冲向半空,并向四面八方弥漫,散发出浓浓的爆米花香味道。啊,好多年没有见过崩爆米花的了,我深深地吸了口气,细细、品味着香喷喷的爆米花味,脚步随着人群向那边移动了过去。只见一个50多岁的中年男子,戴着套袖,扎一条围裙,手套都磨破露出了手指头,脸上装点着几道擦汗留下的灰迹。正娴熟的操作着各道工序。周边围满了购买爆米花和看热闹的人群,这一景象,勾起我童年的一些记忆。
爆米花,在冀东南大运河的北部一带,历史悠久,是古老的美食小吃之一,俗称棒子花。因为我们这里管玉米叫棒子,把玉米地叫棒子地,把收玉米叫掰棒子,把玉米粒儿叫棒子粒儿,所以把爆爆米花叫崩棒子花儿。
提起棒子花,在70年代以前经济并不富裕的农村,以其香脆可口,取材方便,外形美观,经济实惠的特点,与炒花生、炒瓜子、大枣等一同作为逢年过节招待宾朋和哄弄孩子们的美食。
那个时候,我们老家,不像现在这样物质丰富,应有尽有,而是生活物资十分匮乏,像现在市场随处可买的苹果、香蕉、橘子、核桃、元枣、松子、开心果、蜜饯这些食品都算是稀有的奢侈生活消费品,一般人家过年也是买不起的。相比之下,棒子花却是年上节上必不可少美食零嘴。对农民来说,崩棒子花就是从家里拿点儿干棒子粒儿,花几毛钱,让崩棒子花的装入铸铁长葫芦型的崩锅(现在也有不锈钢制做的),又叫爆米花机,学名称食品膨化器,通过火炉加温,提高棒子粒内部压力,使其与外部产生巨大压力差,由内向外爆开的膨化食品
。因为棒子花儿做为一种酥香美味食品深受大人孩子们的喜欢,所以崩棒子花儿也成了当时的一门赚钱生意。每到春冬两闲,年前节后,那些崩棒子花儿的生意人就会骑着大水管儿自行车,驮上崩锅儿、炉具、风箱、煤块儿和开锅爆花用的钢丝网地笼等设备走村串巷,营生赚钱。
这些崩棒子花的大多是在下半过晌到村里来,因为那个时候大人们在生产队干活就快收工了,孩子们也即将放学,人好集中,干起活来连续性强,不浪费烧炉子用的炸子,人围拢的多了,也显得生意红火。这些崩棒子花的常来我们村,也给自己寻找到了人们爱扎堆的固定营生场所。前街在代销点门前,后街在三队的牲口棚门前摆摊。人们只要听到这两地有"砰砰″的声音,就知道崩棒子花的来了,便用茶缸子、木升或提着竹篮子带着棒子粒前去挨个儿,去崩棒子花的大部分是孩子,也不乏会有大人掺和其中,不大工夫就会排起长队,也有年长的老人们在四周围观。
崩棒子花,看起来是个粗活,也不需要有多高的学历和文化,可是做起来也算得上是技术性很强的工种。老式爆米花机主要由爆锅、锅盖、顶丝、压力表、大弯弓、小弯弓构成,装好棒子粒,要认真检查锅盖顶丝是否压紧,胶圈是否密封,以防漏气。还要查一下大弯弓与小弯弓是否咬合好,确定安全无误后,方架到支架上,爆锅下方置放一煤炭火炉,左边连通风箱,炉火的大小由风箱给风掌控,爆锅得通过手柄不停的摇转,使锅中的棒子粒均匀受热,否则火力大了爆锅中的棒子粒会出现焦糊,火力小了,棒子粒会爆不开,膨化的瘦小无花,并且要随时观察压力表,以免压力过大出现爆炸的危险。
作者简介:
王彦来,字敬之,笔名释然,正文斋主人,河北故城县人。喜爱文学创作、书法、摄影,现为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衡水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衡水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故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故城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故城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文学作品及书法、摄影作品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内刊、公众号发表7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