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林琼|陶然自得 瓷话人生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林琼|陶然自得 瓷话人生。
艺术家 林琼
导读:各种婉约起伏、灵动豪放的线条彼此交错,聚合有致,幻化成色彩绮丽的万千气象。这就是林琼老师的瓷板画。她以简洁且丰富的点线面图式组合来实现空间营造,醒目而纯粹,同时又具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迷蒙含蓄与壮美而引人入胜,给人以巨大的联想空间。林琼的瓷板画,并不表现和指涉具体的物象,但她通过画面的线条架构与运动方向,色彩基调与色块的并置,力求把无限的意象以有限的形式来展现。作品里既见江南女性的温婉细腻,亦饱含酣然激情的挥洒,奇肆豪放,磊磊昂扬,一派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气。她不仅在创作中凝结了即时情绪与情感,更是赋予了泥与火这种古老艺术形式新的魂灵和生命。
味象之一 60×60cm 2013
(一)
浙江临海,自古便是台州府治,文风鼎盛。林琼出生在这里,自是有幸。父亲是当地书画圈中的佼佼者,一生执着于书画的追求和研究,因为特殊年代下的政治原因所致,父亲因此错失了上美院的良机。而对于小女林琼,则是用心栽培,循循渐进,用心甚苦。父亲从林琼年小时就带她一起写生,看遍周边的青山绿水,感悟自然的玄机和奥妙,或为她解说古今书籍字画,或亲自示范,让她铭记于心间。如此常听常写,林琼扎实的绘画基础便由此而埋下,父亲的言传身教,谆谆教导,亦让她时刻常记于心而莫敢忘怀。
味象之二 60×60cm 201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如农夫之于五谷,场师之于树木,自播种而灌溉,非至经年而不言及收获。林琼的美院之路,也是在父亲不断鞭策,立下恒心而得以实现。“我的绘画是受父亲的影响,为了让我们画好画,父亲会想到各种办法来奖励、激励我们。真正决定考美院时已经到了高二,所以从那时起,就开始努力作考试前的专业学习和准备,经常会画到后半夜。但当时美院在全国一个专业只招8至9名学生,竞争相当激烈。所以一直到第三年,我才如愿考入中国美院,踏入了这座我梦寐以求和向往的高等美术学府,成了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专业的一名学生。”
味象之三 60×60cm 2013
小女生的梦想简单而纯粹,选择陶瓷艺术专业,对于林琼而言,就是想随心所欲设计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把自己设计的作品布满整个房间。真正接触到陶瓷之后,她内心的那些女生的小心思被完全颠覆,她发现自己来到一座殿堂,那是由陶土、火焰和手构成的奇妙世界。在这个流光溢彩、琳琅满目的未知世界里有太多的不可控性让她痴迷和狂热,她似乎听到了火焰中绽开的力与美的交响。
璀璨 80×80cm 2013
“我从小就比较喜欢生活气息很浓的器皿和用具,每次都在想,如果我懂得设计,就可以随心所欲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可能也是我选择陶瓷艺术专业的一个初衷。到了美院后,我发现陶艺并不是自己想像中紫砂壶或瓷瓶之类的东西,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我对这个专业充满了好奇和惊奇,一堆普通的泥巴在火里面烧过之后就会变成如此瑰丽多姿的艺术作品,色彩纷呈,晶莹剔透,充满着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感。我一下被震慑住,也开始狂热地痴迷上这种融合着泥土与火焰芬芳的艺术。”
沐发(80×80)2013
(二)
没有丝毫的伪饰、做作和犹疑,在陶艺的专业里,只有激情和创造力。林琼进入美院期间,艺术正经过各种国门洞开后的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可谓是百家争鸣,很多的理念跨越也是天壤之别。在美院系统而严谨的教学体系中,传承之上的新思维也正逐步被打开。古人已把“器以载道”的匠心运用得炉火纯青,作为当代的陶艺艺术家,如何走出去,成为林琼她们这一代青年艺术家的使命和课题。
萍聚之一(100×100)2015
“当时很多老师都在尝试各种不同艺术材质所释放的表现形式,像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刘正、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的院长周武,孙人等陶艺家,尝试了很多创新力极强的陶艺形式,对我来说启发很大。学校当时也开办了很多国内外陶艺专家的讲座,给我们打开了另外的一种思考方式和视野,对陶瓷艺术有了重新的认知。尤其是在刘正老师这里,他在陶艺的绘画表现方式上花了很多的心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承袭、创新、跨越,在陶艺这门古老又年轻的专业里,自觉担当、尝试跨越是林琼这一代青年艺术家们的共同追求。
萍聚之二(100×100)2015
毕业考察期间,林琼对我国古代的彩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者说是一次传统艺术精华的洗礼。彩陶被称之为陶瓷艺术中的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她当时在兰州博物馆呆了整整一天,沉浸在彩陶这种无比经典的线条肌理、色彩关系的搭配中,思绪一发不可收。毕业创作时,林琼以工业时代的元素为背景,用紫砂材料和陶土结合做了一百多个彩陶造型,凌乱地堆砌在一个大彩陶盆上,同时也把当下社会中的一些思考融入到这个陶盆作品当中,最终作品呈现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主张,给同届的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姹紫嫣红(90×90)2015
(三)
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外界客观事物中求得宁静,祗有到艺术的形式里寻找慰藉和共鸣。
2014年后,林琼开始以点线面的图式组合方式创作瓷板画,简约的线条和构成,自然的描绘,勾勒出一个色彩纷繁,曲直有致的抽象世界。那些被火焰二度幻化过的陶瓷画面,亦如英国皇家水彩画家协会主席大卫 帕斯凯特先生所言:如飞龙在云海中腾跃,如群鸟在丛林中自由飞翔,画面时而如巨浪掀起的海面,气势撩人,风云变色;时而如沉睡的风,温润和熙,象一曲混合着美与力的交响乐,时而沉静,时而铿锵,时而激烈。林琼瓷板画呈现的是一个非具象的游离世界,却与太多现实世界里的情感与状态相勾联,具有丰富语言性和表达性的内在动力。在那个没有围墙的时空中,林琼倾情挥洒释放自己内心饱满的情感,点线面伴随情感而大开大合自由聚散,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与线,节奏与韵律极强,所有的一切将一个独属于林琼自己的瓷彩世界构筑得淋漓尽致。
冬竹清辉(90×90)2015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点线面这样一个基本元素,所以我对形式感很强的抽象图形总是比较敏感。2014年后,我想到用点线面来作为瓷板画的表现元素,来表现我的情绪和感受,因为我比较崇尚这种点线面构成的艺术线条,它给你一种很幽静,压抑,亦有欢快,激情的感受。就像‘味觉’定义所言:味象,通常这个问题或视觉的形式不在于具体的物象产生直接的情节化关系,而是依附于这些形式之上的纹路肌理,可以显现出由于时间性带来的视觉内容在特定的欣赏心理,情境规定中被当作是视觉中的味觉。”
荷之韵之一(40×40)2015
去年,林琼受到著名艺术大家赵延年先生的指点和启发,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对主题和视觉中心部分作了些改变与强化。赵延年先生认为,林琼的瓷板画很好,但如果能再凸显一点视觉中心或主题会更好。先生短短数语,对林琼来说则像是醍醐灌顶,令她心眼顿开。
“我原来创作的作品形式,主要想表达生活中对事物的非具体指涉的个人感受,很多的符号都对应着宽泛的情感。在听到赵延年先生的建议后,我受到了很好的启发,在点线面的创作中更凸显主题和视觉中心,所以去年和今年创作的作品虽然还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但情绪情感的指涉却更加明确。这种创作思路我一直会延续,我希望看到我作品的人和我有一种共鸣,能达到沟通和理解。”
畅游(100×100)2013
林琼和安滨教授是美术圈内有口皆碑的艺术伉俪,于各自的专业也皆是互补,安滨教授是版画、水彩、油画无不精通,而林琼亦是实用美术、设计专业中的佼佼者,色彩运用尤为出色,从人生伴侣到艺术知音,夫妻之间不仅在专业上相得益彰,在各自的擅长领域亦可互为师友,艺途相携,让人称羡。
萌生(80×80)2015
纵观林琼的每一幅线条瓷板画,都表现出女性特有的明丽和温婉,优雅和抒情,而每一次听到陶土在火焰中爆发的声音,对她来说都透着震撼人心的力度,这就是林琼最为陶醉和痴迷陶瓷艺术的原因。她的艺术,得益于中国传统绘画滋养,又得益于85思潮后的现代艺术影响,最终在传统艺术与现代诸多元素中找到契合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她希望呈现给观者的作品中有自然而深刻的内心之音来昭示生命的本质,展现自己对生命与人生的理解。
初发(100×100)2015
艺术简历
1968年出生浙江临海市。
1988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陶瓷专业,1998年入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研究生班学习,2005年任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新闻中心主任,副编审。
现任中国建筑与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教育厅学校艺术教育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民间美术学会会员;台州籍在外知名文艺家联谊会杭州分会常务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和陶瓷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