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收藏知识:吴常青:墨笔丹心抒年华

时间:2021-07-04 16:45:39 来源: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吴常青:墨笔丹心抒年华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吴常青:墨笔丹心抒年华。


艺术家 吴常青

导读:和吴常青聊天,时时能感觉到他从骨子里透出的安静和斯文,亦有纯情的率真。从贵州到杭州,吴常青的求艺之路虽有转折,但并无坎坷。大学四年,先后聆教于金鉴才、祝遂之、王冬龄、陈振濂、韩天雍、陈大中、沈乐平等当代书法大家,在美院严谨、规范的学院体系和各位老师的悉心授教中,铸练着自己的艺术语言,也始终坚守着艺术的天真和纯真本色,为书而重道,于墨笔丹心之间深积广蓄,静心抒写自己的艺术人生。

米芾《海岳名言》

韩愈《师说》14cm×58.5cm

对于书法最初的理解,在吴常青印象里,应该就是当时农村里那个写毛笔字的先生形象。在贵州农村有一种习俗,无论婚丧嫁娶都要写对联,还有过年的迎春联。老家识字的人少,但每一个村里多少会有几个会写毛笔字的人,被村里人尊称为先生。他们出现在哪里,受到的都是最高等级的待遇。对于童年时代的吴常青,先生便是他内心所仰止和尊崇的人物,也是其幼小内心中对书法情结的一种埋设。

从小学到初中,吴常青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偷偷练习写毛笔字。“一枝毛笔,一瓶墨水”就花掉了我一星期的所有零花钱。吴常青说。碍于当时农村的教学条件所限,他的毛笔字仅限于自己的爱好随心所欲的写,也并没有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直到考进了当时铜仁的贵州铜仁民族师范学校,在周政文老师这里,第一次得到了正规书法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欧阳修《秋声赋》14cm×37.5cm

通常被视为不能言传的感受,也来源于理论思维的训练。能够考进美院,吴常青觉得是“撞运”。在美院严谨、有序的学科教学中,从历代大家的作品临摹到创作,从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的训练到篆刻,从先秦古玺到明清流派印选,都有严格的课程规定。吴常青在学习过程中慢慢体悟着与古人的交流对话,吸取着古帖的营养,他的书法也从过去的不羁,慢慢进入规行有序的体系,再加上勤学苦练及名师的指导,吴常青已能慢慢领略书画世界的另类奥秘。

美院毕业后,致力于书法和绘画创作已成为吴常青心目中的笃定目标。但事实的际遇,与他理想境遇却相差甚远,鉴于书画的群众基础广大,基本的生存倒并不是他们这批毕业生所忧心的事。但平淡的生存之余,时间却在慢慢地流失。直至听到金鉴才老师劝的告,方始如梦初醒。作为一个从贵州乡村出来的孩子,吴常青是第一个在中国美院完成书法本科学习的人,回报桑梓,返哺乡里,也是他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陆师道《仙山赋》123.5cm×46.5cm

重返杭州,已是2009年3月。两年的历练,对于社会现实和人生意义价值的认知已不是刚毕业时那般浅显,尤其是受到金鉴才老师影响,吴常青规范地接触到了小楷,彻底开启了他书法艺术的第二重境界。“真正对小楷很感兴趣是毕业以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感觉写小楷容易使自己安静下来;第二个原因和金老师有关,金老师小楷写得很多,又相当精彩,看到他写的小楷,自己也有种很想尝试的想法。”

当我们对某件事发生兴趣的时候,就会拿起笔来,进行认真的实践,吴常青也不例外,“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开始练习的,而我自己是除了直接临摹小楷法帖之外,还尝试缩临的方法。我把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之类的碑帖都缩小临摹,把原来3公分左右的字缩小到1公分左右进行缩临,我当时做了很多这样的尝试和努力,把很多唐代的大楷书都按照这样的缩放比例写成小楷,当然最终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这个对自己后来的启发很大,以前临大字和现在临小字的感觉不一样。”

欧阳修《醉翁亭记》14cm×43cm

正如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所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于书法而言,起笔即是基本格局,不容有失,小楷尤其如是。吴常青说:“你能不能写长篇的小楷,就看你心够不够静。我自己也一样,最开始写小楷,写一小张大概就200多字,前后都是不一样的。在写的过程中,因为心气不静,所以字体自然会发生改变,要写得和前面几行一样确实很难。所以开始练时,就会写得比较少,比如一首诗,20多字。然后觉得可以再写50、100多字,这样慢慢到下决心去写5000多字的道德经和金刚经等,尝试了很多次才比较前后统一。”

平时若稍有闲暇,他就把字帖带在身边或拍在手机里,观察、揣摩、领悟。有时也会把相同的字帖放在不同的工作场所中,随身携带着他那份抄写的手卷,空了就接着写。书法一不小心就出病笔和败笔,所谓的“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即是如此。若不能一鼓作气沉稳到底,中间稍有犹豫、颤抖、迟滞等细微动作,也就没有努如植槊,勒若横钉的感觉了。气韵是书家艺术的关键,如何把握,全在于个人修为。只有气韵生动,才能有自然和谐、舒展流畅之作。

作品《梅花》

吴常青的小楷得益于唐人楷书,又有自己的特点。画笔圆润丰满,法度严谨;既有朴质神韵,亦兼有秀逸。结体宽扁,横画较长而直画短,给人以视觉上的对比。吴常青的小楷短撇捺,横折处多用圆笔,笔势外拓,舒展大方。虽字字独立,却又血脉相通,彼此照应,前者呼,后者应。字与字之间偃仰离合;行与行之间疏密有致,给人以不疾不徐,稳中有巧、清新秀丽之感。

作品《梅花》

小楷自有一种文人气,这种气质倒蛮符合吴常青的个性,斯文、沉静、话亦不多。就象他的作品一样有种空灵感。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而吴常青作的梅花,亦有几分文人画的痕迹,数笔勾枝,笔意简约,梅仅用线笔勾画,不着半点墨色,却把梅花高洁端庄的天然神韵表现地恰到好处,扇面左下题以徐渭的“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来便成春。”更是补足了画面中的未尽之意,给人以平淡、静雅的感觉。

凭心而论,对于吴常青这代的青年艺术家而言,能够坚持自己内心的初衷很难,但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考、情感、探索融入自己的艺术实践,已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正如他自己所言:“书家之中,名人逸士俱多。我们尽量不偏离传统的这条路,让自己每天都有点滴进步。”言简而意赅,祝愿他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越攀越高。(文/张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