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工笔人物画技法8
技法
技法的探求直接关系着艺术形式的完美及出新。艺术必须有表现的技法,重视笔墨功夫,强调长久训练实践的重要性,也是为了这一个目的。但技法必须表现精神,使绘画成为精神的载体。方薰云:“有画法而无画理非也。有画理而无画法亦非也。画无定法,物有常理。物有常理,而其动静变化机趣无方。”
古人极讲究“法”与“理”的关系,主张“法”服从“理”。但明清以来中国画技法日趋凝滞,人人学习笔墨,在成型的技法中脱不出来,制约了“法”的创新,也阻碍了“理”的表达。纵观中国画史,对中国画技法阐述最精妙的当推石涛。其云:“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一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
中国清代之后的绘画过多地讲究“笔墨”,只在小趣味上做文章,脱离现实,脱离人生。百十年来,多少画家在墨分五色、见笔见墨、干、湿、浓、淡、擦、点、染上苦心经营,其结果是本末倒置,始终也不明白笔墨究竟为何物。技巧是必须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的,惟有不断体验人生,不断钻研创新,技法才能有生命力。
石涛推崇的是“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我们当代的画家具不能拘泥在古人笔墨之中,而是要创新,在自由自在中,尽心尽力地表现对象,使作品情真意切。具体说来,技法的探求和绘画使用的材料、工具等直接相关。材料不同,“法”也随之不同;工具的不同,“法”更不相同。“法”无常“法”,“理”却是常“理”。
学习中国画,除了掌握传统笔墨技法之外,必须寻求其他的表现技法。通过对自然界动植物、工业文明、手工艺品及日常生活的体验观察,从中受到启发,探索出新的技法来。“法”的发现与创造有时也靠“悟性”和“灵感”。“法”不创新,艺术生命也就停止了。绘画技法千变万化,到后来是否再也变不出什么新招来了呢?其实技法的探索和运用是有一个相对稳定期的,这也就是指一种风格的形式。
风格成熟与否,取决于画家对画面“意境”的表达是否深刻。“技法”是历代画家共同努力探索实践后的结果。古代的“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等均是经过反复实践后得到肯定的,至今依然使用,成为常法。而今中国画同样面临着技法创新的难题。我们要努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绘画实践中,从有“法”到无“法”,再从无“法”到有“法”。(附图为唐勇力《崇善者》局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