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中国书法的布局和笔法8
清代“馆阁”书体盛行,提按所具有的潜在缺点好像在这时一起暴露了出来:点画严重程式化,线条单调,缺乏变化;点画端部运行复杂,中部却枯瘠疲软。于是,包世臣大声疾呼“中实”:“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中实之妙,武德以后遂难言之。”单调、中怯不是清代才开始出现的。单调是楷书点画高度规范化的副产品,中怯是提按盛行后端部与折点夸张所难以避免的弊病。不过,一方面由于笔法的空间运动形式长期局限于提按,笔法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另一方面,以“馆阁体”为代表的形式主义书风盛行,意境的贫乏充分暴露了形式本身的缺陷,因此单调、中怯似乎在清代才成为突出问题。事实上,楷书笔法确立后,敏感的艺术家们已经逐渐感觉到笔法简化对书法的严重影响。为了改变单调与中怯的趋势,人们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这种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时代所赋予的笔法——提按上力求变化;其二,设法从前代绞转笔法中吸取营养。
黄庭坚苦思笔法,最后从荡桨的动作中得到启示,这一进步成为书法史上脍炙人口的佳话。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关于其他人的类似记载。结合他们的作品来看,这些故事至少说明两点:
一、从常规教育中得来的笔法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审美理想;
二、他们都善于从生活与自然现象中获取启示与灵感,而不把学习的范围局限于前人的作品中。
图一为《诸上座帖》跋) 《贺铸帖》(见图二)黄庭坚
黄庭坚的作品很有特色(图一为《诸上座帖》跋),点画开张,遒劲洒落,但是分析其笔法的空间运动形式可以发现,它们始终未超出提按的范围。他利用笔锋轨迹的小幅度波动和行进中添加折点的办法来追求线条的变化。
黄庭坚是在提按范围内独辟蹊径的杰出艺术家,而米芾的作品表现出追求丰富笔法的另一种趋向。
任何人都无法完全脱离他所寄身的时代的影响。米芾的行书在相当程度上保留着宋代书法提按、留驻的特点,但是从他的代表作品《贺铸帖》(见图二)来看,他对楷书确立前的绞转笔法确实比同时代的人有更多的领会。米芾尝称善书者“只得一笔”,而他“独有四面”。“四面”实际上是指笔毫的全部锥面,不绞转是无法用上“四面”的。从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意识地转动笔毫锥面的痕迹。如《苕溪诗卷》《研山铭》等,线条丰满程度当然与晋代有所区别,过度提按所产生的对比有时也惹人生厌,但是作品中大多数点画都避免直线运行,圆转充实,变化微妙,比同时代其他人的作品更经得起推敲。这不能不归之于米芾对绞转的领悟。
此外,能道出米芾用笔特点的还有他自己所说的“刷字”。“刷字”实质上是对提按的一种否定。“刷字”作为“四面锋”的补充,二者一同构成了米芾笔法的鲜明风格。米芾自称:“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米芾在努力学习前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塑造了自己作品的血肉之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