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绘画趋向全盛的隋唐五代时期
[唐]张 萱《捣练图》(局部,宋摹本)
隋、唐、五代时期(581年—960年),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由于隋唐两代的相继全国大一统,特别是唐代贞观至开元的一百多年间,政治昌盛,国力强大,版图扩大,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国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促进了封建文化步入鼎盛,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
当时涌现大批著名的画家,见于史册者就达200余人,为前所未有。画家在不断吸收近域与外来影响的基础上,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建题材也空前广泛。人物画愈发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和刻划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出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并产生南北不同的地域性风格;花鸟画创立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宗教画亦显得更为绚丽多彩。五代时期出现的宫廷画院还产生许多以家族为单位的创作群体,受王室优待,画艺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说,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各代,气势豪迈,影响波及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传)阎立本《古帝王图》
----------------------------------------------------------------------------------------------
卷轴画的兴起 隋唐时期,壁画虽为绘画大宗,如宫殿、寺庙、旅舍、石窟、墓室等处的壁画,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但卷轴画也开始兴起,并因便于创作、收藏、观赏而逐渐流行。画家的创作天地更为自由广阔。
传为隋代展子虔(约550年—604年)所作的绢本设色《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画家表现了贵族游春的主题,以抒情而又近似记实的手段展示了祖国江山的美丽,和贵族生活的优雅舒适。
[隋](传)展子虔《游春图》
图中的山、树、人物、波纹、屋宇,皆用线描画成,轮廓准确优美;山梁以石绿,略施淡赭,在山后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明丽可人,花用粉点,树敷浓绿,人物与屋宇则染以白粉或朱红,愈见轻快显目。风格细腻,情调委婉丰富;咫尺之内,备千里之趣。
这幅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佳作,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之评,人与自然配景的比例较为合理,与前代“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景况大不相同,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作,并对后世青山绿山水的产生,起到直接地推动作用。
传为张萱的另一幅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也很著名。
[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
“吴带当风”——吴道子
[唐](传)周昉《簪花仕女图》
唐代人物画十分繁荣,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才济济。初唐的阎立德、阎立本兄弟,来自西域的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父子及梁令瓒;中唐时期的张萱、周昉及后期的卢楞伽、孙位等,皆名著一时。
[唐]孙 位《高逸图》(局部)
其中以盛唐时期的吴道子最为出名。他一生作过无数佛教、道教壁画,仅长安、洛阳两京的寺观壁画就达300余幅。他的画艺全面,人物以外,山水、鸟兽也无所不精,被后世奉为“画圣”。
[唐](传)吴道子《送天子图》(局部,宋摹本)
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与晋人顾恺之、陆探微不同,以疏体而胜顾、陆的密体,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还一变东晋顾恺之以来那种粗细一律的“铁线描”,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的艺术形式,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于时,被称作“吴家样”。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故所画执炉女子壁画,达到“窃眸欲语”的地步。十分传神生动。他的画与张旭的草书、斐的剑术,被誉为当时的“三绝”,并且影响远及日本、韩国等地。至今在日本还保存着传为他作的《送子天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