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巨帙鸿裁《十钟山房印举》
我因为求艺而喜欢购书。而缘于对篆刻创研的兴趣,又将金石印谱作为藏书的重中之重。上世纪70年代,在与黄稚松、仲贞子诸先生的“阳春印课雅集”时,听众位先生谈到《十钟山房印举》,遂对此书产生仰慕之心。后来去沪访书,在朵云轩工作的南通老乡王力炎介绍我去拜访方去疾老师。方老师讲起他的几位学生在书肆发现《十钟山房印举》,但因不熟悉版本鉴别以及书价太高,最终三次与该书失之交臂。听了这些,我更加坚定了寻购这部印谱的决心。
《十钟山房印举》是著名金石收藏与研究专家陈介祺历经三十多年,用后半生心血汇编的一部庞大的古玺印谱,后世誉之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齐东匋父,山东潍县(今潍坊)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编修。他一生嗜好古物,鉴精藏富,治学严谨,成就卓著,是著名金石家、鉴藏家。他的藏品有不少稀世珍品,如国之重器毛公鼎。他藏有古印万余枚、商周大型铜钟十顶,颜其居室为“万印楼”、“十钟山房”。他一生著述颇丰,有《簠斋吉金录》、《古官印考证》、《簠斋藏器目》、《簠斋藏古目》、《陈簠斋笔记》、《簠斋尺牍》、《簠斋印集》、《万印楼自用印拓本》、《十钟山房印举》、《封泥考略》等五十余种。他的著述以考证精确、识见精辟著称,其学术成就享誉海内外。
《十钟山房印举》存世有十多种版本,主要有28册本、50册本、191册本、194册本等。全套28册本是陈氏最初编的初稿本,是为祝陈介祺六十寿辰所钤拓之别册,专门印制有版框和书名的笺纸,每册首页印有陈氏手书的“同治壬申海滨病史六十岁作”,棉连纸手拓,收印1017方。“壬申”为1872年。这一年,陈介祺将陆续收得的番禺潘有为、高要何昆玉、汉阳叶志诜诸家的古玺印,加上自己历年收藏的印,进行分类编制,并让次子陈厚滋与何昆玉参加编次钤拓。这部稿本手拓10部,称为50册本。此书比之前的28册本所收印章大大增加,其中收录古玺336方,周秦印597方,官印1004方,六面、两面图形印754方,姓名印200方,印信98方,臣名印244方,吉语印62方,长方印47方,共计收印3342方。
十年之后,陈介祺收藏的古印又有增加。他从自己所藏古玺印中精心挑选出七千余钮,又将东武李璋煜、归安吴云、海丰吴式芬、吴县吴大澂、利津李佐贤、歙县鲍康这几位当时收藏大家的家藏印都借来拓印。印举编拓之事在吴大澂的敦促下进行,吴大澂还寄款支持印举编制。印稿由陈介祺亲自改编,在光绪九年(1883)钤拓十部,每部191册,共收印10284方。嗣后流传于世的还有194册本,共收印10402方。这些都用六吉棉连纸小开本拓印,一页一拓,世称“一印一页本”。此书全部印拓完毕后并未装订,直至陈介祺辞世亦未完成定稿。
《十钟山房印举》是中国印谱史上的奇葩。它创下全套册数最多、收拓印花最富、鉴别最精、发动编拓人员最多、印谱提供的藏家最多的纪录。同时,印谱还创下编制历时最长,印谱存世的不同版本最多,在各种谱录和学术文献上出现频率最多,以及印谱在流传中翻印、选印的版本最多等多项纪录。总而言之,《十钟山房印举》的问世,创造了十多个“印林之最”,“印学之祖”的桂冠当之无愧。
《十钟山房印举》至今流传不衰,版本众多。民国十一年(1922),商务印书馆据194册本翻印出版《十钟山房印举》,称涵芬楼本。1964年,有《十钟山房印举选精粹》精装本印行。1985年,北京中国书店据涵芬楼本重印《十钟山房印举》精装全二册。1985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据朵云轩藏191册本,选取古印两千余方,重补前言、释文影印出版《十钟山房印举选》一册问世。
上世纪70年代,我在上海福州路古旧商店三楼书库见过《十钟山房印举》的数十本原拓残本,为小开本,应是“一印一页本”。其每册厚约两厘米,有统一印制的印谱笺,使用优质连史纸和印泥,手工精拓,朱墨交相辉映。但当时我只是一个清贫的工人,自然无力承购,只能望而兴叹。
到了70年代后期,我找到恩师王西农先生在上海古籍书店的好友王兆文老师,托王兆文老师在古籍门市收购中替我预留了一部涵芬楼版的《十钟山房印举》。此书为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线装套红影印,高级杭连纸,皇皇12巨册分两函精装,有少量虫蛀,但已精心裱补。王兆文是版本鉴定行家,替我代购的此书完整无缺,版本可信为善本。每册书的首页盖有近代邓散木手制的“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藏”的篆文收藏印,为这部著名印谱增添了含金量。(左二图为《十钟山房印举》28册本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