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书画篇)·走向世界的共和国文化大使·张庆祥作品展
《月上长白雪林间》的构图与技法
长白山地处北纬45度,海拔2800公尺,一年当中有7个月的降雪期。那雪的娇美、冰的顽强令人神往。我爱看长白山上的雪景、松花江上的冰山,因为那是养育我的故土的最有神韵的景色,是我绘画艺术的源泉。我把长白山作为创作母题,用了20多年的时间研究、探索如何表现它,我努力用中国画的形式把长白山雪景的美妙揭示出来。
值得庆幸的是,冰雪画创始人于志学老师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并提供了难得的体验的机会。去年冬天,长白山区零下40多度,连续下了几场大暴雪,有的地方雪深超过一米。我一进山就被那厚厚的大雪所吸引。
在一座大山的后面,出现了一处难得的沟谷平原,我连忙拿出速写本,用冻得发僵的手画了写生稿,最终完成了《月上长白雪林间》(见下图)的创作。
在考虑这幅画的构图时,我采用了将传统中国画的平远法、深远法及西画的透视关系相结合的方法,以把近、中、远景安排合理,求得实景的特殊美。树木是这幅画的主要表现部分。长白林海雪原树木参天,十分壮美,各种杂树茂密遮日。我在画面的近景处安排了几棵高大的树木,中、远景处以杂树为主,以体现其被大雪覆盖、雾凇挂满枝头的效果。画树时,我用的是于志学老师创造的“矾水”法,正反面多次渗透而成。只有用这种技法才能表现出雪树的层次感。有些地方还采用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法,以使画面更加丰富。画树全是中锋用笔,笔痕清晰,可让人感觉到挂冰雪的冬树那种挺拔、刚直与坚硬的气势。
另外,画出迎光面与逆光面错综复杂的变幻景致,以彰显那种玲珑剔透而又朦朦胧胧的质感。在处理第二层树的时候,除了加矾水之外,我还用了牛奶、胶水等材料,以使画中出现一种似霜、似雪、似云、似雾的流动的感觉,增加一点长白山的神秘感。《月上长白雪林间》的画面用很大一部分表现了沟谷里难得的平原地貌。夏季时那些植被茂盛的沟沟坎坎,在冬季被封山的大雪填平了。
那一道道山梁平滑圆润、重重叠叠。画雪坡时,我用大提斗笔蘸上矾水,再在笔尖处调上淡墨,用侧锋成45度角在宣纸上运行。这样画出来的痕迹既是线又是面,适合画雪丘、雪原,能画出积雪的明暗面与立体感,从而表现出积雪的厚度和质感。那一笔笔在宣纸上拉出的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朦朦胧胧的线条,分割着大地的空间,那在画面上无限延伸的变换着的线条,拓宽着人的视野和思绪。
《月上长白雪林间》中月亮是主人公。这是画中唯一用了鲜艳颜色的地方。为了突出月亮,我在远山与天空之间添了一抹重墨,并采用水冲的技法,让它来增加这幅画的厚重、沉稳及韵味,同时用这抹重墨与那一层层白色的雪坡构成明显的反差,把树林夹在中间,以使画中黑、白、灰的比例协调、对比度及色调协调,给人和谐、舒适的感觉。
我还把写生时看到的,一位带着大狗皮帽子的村民赶着爬犁从那寂静的雪坡上经过的情景画入画中,以增加地域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我画了很多表现长白山的冰雪画,《月上长白雪林间》只是其中的一幅。
作为生长在东北黑土地上的画家,有责任用冰雪画的艺术形式把长白山冬天那雪的娇美、冰的顽强画出来,为长白山的冰雪铸画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