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2006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走势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2006年的形势究竟如何,广大收藏家究竟是入藏还是守势观望,众说纷纭。我们纵观国际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十几年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当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之后的平稳发展时期,应该是收藏家入藏的好时机。
一、国际国内收藏家都是在市场高潮过后的稳定发展期入藏获益的当前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走过2004、2005两年高潮发展期以后,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因为文物艺术品是一种不能再生的特殊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所以它的不能再生的属性,就决定了它的价格稳定性和升值能力,与一般商品那种“买涨不买落”的规律是向悖的。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国际、国内大收藏家的收藏情况,他们几乎都是在市场高潮时期入藏的文物艺术品,经过较长时期的收藏,使藏品得到保值与升值;而在市场平稳发展时期入藏的文物艺术品,则在下一个市场高潮到来的时候,能较快地得到收益。
例如:国际上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拍卖,在1980、1981年出现第一次高潮,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推出大收藏家仇炎之先生的两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一件被香港银行家马锦灿以528万港元中标,一件被香港收藏家欧百龄以418万港元竞得,创造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最高价位。当时大家都认为此一高价,以后很难逾越。谁料想到1999年4月27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同样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917万港元,被伦敦EsKenazi买去,九年的时间,增值竟达五倍。国际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第二个高潮是1989年出现的,这一年“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会”将他们收藏的一批高档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委托苏富比公司拍卖,催生了国际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第二个高潮的到来。在这两个高潮之间的稳定发展时期的1985年,香港苏富比公司推出大古玩商、大收藏家戴福保的一批藏品,其中清乾隆《豆青地粉彩花卉纹双耳扁瓶》,被香港实业家刘銮雄以148.5万港元买下,到1999再度现身苏富比拍卖公司,以1432万港元成交,4年增值近十倍。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情况,大体与国际拍卖市场相近。齐白石的《诗意山水册八开》,第一次出现是1995年秋季,正处于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第一个高潮时期,在中国嘉德公司拍卖会上以180----200万元参考价推出,收藏家们都嫌价格太高,无人应价而流标。到1998年中国嘉德公司再次推出,此时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处于稳定发展时期,以159.5万元成交。到2003年中贸圣佳拍卖公司第三次推出,此时正处于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第二个高潮的前期,以1661万元成交,五年时间增值十倍,创造了齐白石作品的最高价位。
齐白石的另一件作品《山水册十二开》,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第一个高潮时期的1995年由中国嘉德公司第一次推出,以517万元的天价成交,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一“发疯”的价位以后恐难再有突破。谁料想,2003年由中贸圣佳公司第二次推出,经过8年时间,以1452万元成交,增值近三倍,创造了齐白石先生作品的第二高价位。当然,以上所列举的都是高价位的文物艺术精品的个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大多数文物艺术品拍品都属于中低档价位,增值的幅度即使是翻上两番,获利的额数也是比较有限的。收藏文物艺术品是长线投资,短期行为是很难奏效的。所以搞文物艺术品收藏,主要的是为了入藏文化,提高的是文化修养、文化素质、文化品位,陶冶高尚的情操;企业的入藏,也是为了提高企业文化形象,增加企业的凝固力、影响力、诚信度,促进企业主业的发展。
二、今年是各个大拍卖公司比拼实力的关键时期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由于近几年来无序的发展和无节制的膨胀,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混乱的负面。诸如假货、假拍肆无忌惮,诚信丢尽。这些不规则的行为,应该说也已经受到市场规律的规范与遏制,在2005年,从表面上看已超量的拍卖公司数量仍在增加,其实已经出现优胜劣汰,有的公司濒临倒闭。即便是处于第一集团的大型公司,在无情的市场规律作用下,也在重新整合,重新排队,各个拍卖公司的领导阶层,都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开始认真进行筹措与调整。
2006年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向超级拍卖市场转化整合的关键年份,春、秋两季大型拍卖会,就是各拍卖公司比拼实力的战场。从去年秋季开始,各大公司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好今年春季拍卖会比拼的准备,谁做得好谁,就占得先机。这里拍卖行要做的工作有很多。首先是下大力气抓真货、抓好货、抓新货、抓精品。因为聪明的大公司的领导人清楚地认识到,现在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是一个走向成熟的市场。
广大的收藏家和文物艺术品爱好者都具备了一定的鉴别能力,对于拍品的真、假,好、坏,自然分得一清二楚。过去有的公司,经常用摆出几件“熟面孔”的高价位拍品当幌子,虚晃一招,蒙骗观众,此种伎俩已经失灵,今后推出的必须是新面孔、新物件才能吸引人。要想使拍卖公司向超级拍卖市场转型,推出的拍品就必须是精品,只有精品,才能吸引具有实力的大买家、大收藏家。其次是要把拍品的价位定得贴近市场。文物艺术品虽然是不能再生的特殊商品,其价值有着较大的增值潜力,但其具体的增长幅度却是受着供求关系、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人民收入增幅大小、文化水平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国际上的大拍卖公司,如香港的苏富比、佳士得,每次拍卖会拍品的参考价,都要比中国内地拍卖公司同等拍品的参考价低两、
三成,因为他们的参考价是按照文物艺术品的综合因素制定的,不是按照某一件拍品的成交价增长幅度制定的。也就是说,有时某一件拍品在每次拍卖会上遇到的买主数量及其经济实力是不同的,遇到经济实力较强的买主较多,成交价肯定要“超水平发挥”,但其这个成交价不能代表真正的增值速度,在下一次拍卖会制定同类品种拍品参考价时,参考价还要参考上一次拍卖会的参考价,而不是这个超水平的成交价,只有这样才是贴近市场。可是,卖家的心理往往是他提供的拍品参考价定得越高越好,特别怕定低了被别人捡漏
。以上相对立的两个问题,就把众多拍卖公司置于两难之地。也就是说2006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需要的拍品是既真、又好、又新、又精,同时还要便宜,操作起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从另一方面来讲,这给广大收藏家、文物艺术品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入藏的好时机,可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各个拍卖公司为了应对当前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严峻形势,都围绕征集好货和压低价格来开展工作。
尤其是排列在第一集团的大型拍卖公司,更是不遗余力地投入。实际上这是一场实力的比拼,哪个公司业务力量强,诚信度好,操作规范,那个公司就占上风,同时也会有利于市场的净化,有利于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向超级拍卖市场的转型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