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艺术百科:刘文西巧遇【老农】记

时间:2021-09-14 15:45:05 来源:

刘文西巧遇【老农】记

blob.png

刘文西《陕北老农图》(见图)

1986年11月,著名画家刘文西先生应我的索画请求,绘制了一幅《陕北老农图》(见图),从西安寄赠给我。

我与刘先生此前从未谋过面,仅以一封求画信,竟能得此人物画佳作,我心里自是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莫大的荣幸。欣赏完毕,我赶紧请我们福建诏安县内一位颇有名气的裱褙师用精美清雅的白绫把这幅《陕北老农图》裱为立轴。

刘先生的这幅画作为四尺竖式小品。画家以水墨写意的表现手法完美地塑造了黄土高原上农民的生动形象。画中,老农身穿棉袄,挺胸,侧身,目视前方。

blob.png

刘文西作品

他头上扎着白手巾,面色黝黑,脸上微微露出质朴的笑容,眉粗须浓,目光炯炯,精神矍铄。品赏刘先生的笔墨,落笔大胆,线条简练,如勾写老农面额与鼻子的线条,仅以一笔挥就;墨色丰富,眉、须处皆用焦、浓墨,棉袄间则浓淡并施,奋笔疾写,一气呵成,水墨淋漓。同时,白色的手巾与黝黑的脸庞互为映衬,老农显得神气活现、老当益壮。我觉得,整幅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时代感。

1.jpg

刘文西北斗—刘志丹和陕北人民 170cm×120cm 1981年

刘先生的创作一直是以陕北为题材的,陕北农民和毛主席是他最具特色的作品人物。在我的心目中,此幅《陕北老农图》不仅是刘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还是我众多藏品中的得意精品,所以我对它是特别珍惜。

岁月如流水,一晃就是十多年。2000年9月,我县首届书画艺术节举行,国内许多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应邀前来参加,时年已67岁的刘先生也从西安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诏安。刚一抵达,刘先生顾不上休息,就兴致勃勃地表示自己早闻诏安书画之乡的美名,并让接待人员先带他转转当地的名胜古迹和有特色的建筑。接待人员介绍说,诏安有仙塘古城遗迹和上世纪30年代县城内的最高洋房“天然楼”,问刘先生想先看哪一处。刘先生想先看一下“天然楼”,大家就陪他一同前往。

blob.png

刘文西北国风光 150cm×150cm 2001年

巧的是,我家就住在“天然楼”附近,与其相距仅二十多米,而且我家还在刘先生等人前往“天然楼”的必经之路上。路过我家时,刘先生发现我家门口上方挂有“墨缘居”匾额,很感兴趣,便驻足欣赏。我刚好在家,猛然发现自家门前围了一群人,连忙出来看个究竟,仔细瞅瞅,发现人群中有一张非常熟悉的面孔,这不是刘文西先生嘛(虽然我此前从未与刘先生见过面,但他的这张面孔早在媒体上见了无数次了)!我赶紧上前握住刘先生的手,连声问好,并邀他进屋畅谈。

刘先生衣着朴素,笑容亲切。谈话间,他忽然看到了寒舍壁间悬挂的那幅《陕北老农图》,甚为惊讶地说:“你手中怎么会有我的作品?”我连忙将自己十多年前求画的经过如实相告。刘先生站起身,走到画前,细观画面,似乎若有所思,而后轻声对我说:“此事已十多年了,你真是一位有心人。你喜欢画面上的这位老农吗?”我点点头,说:“喜欢,喜欢。我觉得,您的作品中最有影响、最具震撼力的形象非陕北老农莫属了。听说启功先生在1993年参观您的画展后,曾题字‘五体投地’,不知是否确有此事?”刘先生答非所问却非常风趣地说:“讲得对,陕北老农脸上有一种沧桑、沉淀、厚重感。

blob.png

刘文西奔牛 100cm×100cm 2001年

我与陕北老农已延续了半个世纪的情谊,他们是我最熟悉的朋友了。想不到此行诏安,竟然又和‘老农’相遇,这真是一种机缘巧合。”交谈中,我真切地从刘先生身上感受到了朴实、亲切。

在当今画坛,有谁能像他那样“半生青山,半生黄土”,足迹遍及陕北,画了几千位农民和上万张速写?也正是因了这一腔真情和半生执著,他画中的老农才能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我们谈了半个多小时,刘先生欲前往“天然楼”,我连忙拿出一张印有“沈耀初美术馆建馆十周年”(乡贤沈耀初为著名画家)字样的纪念信封,请他题字,他笑着提笔写下“耀明留念,刘文西”,并写了日期。随后,他又和我及我的家人合了影,这才离去。

如今,每次品赏这幅《陕北老农图》,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刘先生在我家与这位“老农”巧遇的那一幕情景。这情景,在当时对我来说是一种感动和乐趣,而过后则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