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徐传鑫
多年从事艺术教育的职业使然,我对有关艺术的新闻、评述总是格外地注意。读得多了,常常就会有收益,可也常常会有一些遗憾。收益来自内行作者文章中字里行间所提供的信息和中恳的评判;遗憾则往往是因为作者对艺术并非真正的了解,读起来味同嚼蜡、索然无趣。
欧豪年为《艺海观澜》
徐传鑫先生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媒介编辑发行工作多年,时时关注艺术领域里的动态,经常以文字来表述自己的审美心得。最近徐先生有意将自己近年发刊于报章上的短文结集出版,嘱我写几句聊作前言,故有机会比较集中地拜读了徐先生的多篇文章。
徐先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的雕塑专业,在创作实践中有不少精品之作,早于七十年代,其木刻作品《严师》和《求索》在《人民日报》发表。八十年代初移居香港后,在台港两地创办和主编艺术刊物《中华画报》、《视觉艺术》,对社会的艺术动态备加关注,在艺术的思维和认知中走出一片新的天地,逐渐成为了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评论家。个人的经历和工作取向决定了他的艺评文章不属于长篇大论一类,而是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去欣赏艺术,观察艺术现象,把相通的心灵碰撞抒发于文字之中,确是有感而发、短小精练、不矫不饰、不玄不火,读来倍感平实,令人多有收益。
孙其峰为《艺海观澜》题字
尤其是八十年代发表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刊《美术家通讯》、《美术》、《文艺报》的评论受到艺坛好评,其透彻专业的风格和不甘平庸、言简意达的文风,得到众多艺术家认同。尤其对岭南画派的研究和论述,以及对香港书画家的采写和评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开拓和建树,在艺坛上日益显示其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章内容从古到今,由中到外,由雕塑到绘画,由设计到摄影,由一件作品到大型展事,多方位地观照审视,评述范围之广,令人叹服。
从某种意义上讲,创作者的工作和受众的审美反应共同实现了一件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如果读者从他的文章中心领神会,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美之真谛,我想徐先生辛勤的精神劳作就有了更重要的价值。
盼望徐传鑫先生继续他的有意义的工作,奉献给读者更多更好的艺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