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朱德的书法赏析
朱德总司令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许许多多的故事脍炙人口。从流传甚广的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着真善美合一的人生境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家庭和师长的影响、教育下,他自幼就是一个有着中国文化归属感的典型的中国人。当我们从审美角度欣赏、品评朱德书法艺术的时候,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他那质朴、雄浑、稳健、风骨凛然的书法,一方面是他的人格精神的自画像,另一方面,他的书法在本质上是其自幼奠定的文化认同心理的必然产物。
欣赏朱德的书法,是一种美好的精神陶冶。我们在看到他的书法作品的一刹那,就会不自觉地受其精神气息的感染,我们的心灵乃至思想和观念,瞬间就能进入只有在中国文化语境之中才能够产生的精神境界。多年来,十几岁的小孩子都学习过收入中小学课本的朱德的文章《母亲的回忆》,许多人被这篇文章的魅力深深感染,几十年之后仍然难以忘怀。朱德的书法,同样具有这样的魅力。仔细分析他的书法,我们相信,只有质朴、聪明而醇厚的人,主张在现实生活中成就理想人格的人,才能够写出他那样的书法。
朱德的书法,是有法度的,绝无扭捏做作之态。他的书法往往能以平实质朴的视觉语言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事实上,目前很多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无论是在书法的法度上,还是在书法的气象、境界上,都难以达到朱德的高度。其中,重要的原因,便是朱德一生都能够严格以“居敬”的态度严于律己。对中国人而言,所谓“居敬”,指的是中国人的存养工夫,亦即:第一,“存养此心之天理”;第二,“反省思诚,省察克治”;第三,“事上磨炼”。在这个意义上,由于朱德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追求个人的对内自省和对外实践的统一,所以他才能够借助儒学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让万事万物皆由自我的良心而生发,并强调为事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为事,而是为了实现道德建设的至高境界。因此,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境界,他才能够不断地在书法中进一步发挥他的才智。
朱德的书法,确实是大智慧的产物,其书法气象上的勇猛精进与笔势仪态上的从容稳健的合一,其实正是孟子所说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的最佳体现。他的书法,是“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表现。一言以蔽之,朱德的书法,是有文化价值指向的精神符号。
笔者相信,在朱德童年那个特殊的年代,明、清知识分子提出的“直探圣学本原”,即儒家学者提出的以良心、良知、良能为立身处世的准则,与他对书体风格的选择和审美境界的定位,有着非常大的密切关系。正是这样的立身处世的人生准则,使得朱德通过书法极为到位地诠释了中国人一贯崇尚的“存养此心之天理”的文艺审美特征。
在此意义上,朱德的书法风范可以作为当代文化建设的一个风向标,重温、研究朱德的书法艺术,具有超越其书法研究本身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