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林良的《山茶白羽图》
林良(约1416—约1480),字以善,南海(今属广东)人。年轻时,他曾在布政使司供役,后因绘画而名闻乡里。他于明弘治年间进入宫廷,授工部营缮所丞,后来,官至锦衣卫指挥。他在明代宫廷画家中的地位比较显赫,是明代前期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花鸟画家。在永乐、宣德年间,边景昭与他先后蜚声画坛。
林良擅长写意花鸟画。他的花鸟画创作在继承宋代花鸟画造型严谨、勾勒精细、敷彩浓丽的基础上,又吸取了元代写意花鸟画注重水墨韵味和以书入画的因素。他以遒劲飞动的笔法、酣畅淋漓的墨色、生动活泼的造型和豪放的气势开创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貌。明代诗人李梦阳曾有诗曰:“百余年来画禽鸟,后有吕纪前边昭。二子工似不工意,吮笔决眦分毫毛。林良写鸟只用墨,开缣半扫风云黑。水禽陆禽各臻妙,挂出满堂皆动色。”《广东府志》记载林良的花鸟画“虽祖黄筌、边景昭,然荣枯之态、飞动之势,颇自心得,遂成一家”。从林良的传世花鸟画来看,多为鹰、雁、鹭、鹤、孔雀、锦鸡以及水陆禽鸟,取景多是苍松、灌木、丛林、溪渚、寒塘、芦荻、水草。其花鸟画着重表现大自然的野逸之趣。
林良《山茶白羽图》此作为绢本设色,纵152.3厘米,横77.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我们现欣赏的林良的《山茶白羽图》(见右图),便是一幅形神兼备、意境清雅、笔墨生动、充满活力的杰作。此作为绢本设色,纵152.3厘米,横77.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描绘的是春季山野上茶花盛开、禽鸟和鸣的场景。画中一方巨石由左边斜伸向上方的中心位置。一只雄雉挺胸立于石上,形态稳健,雪白的背羽、翅翮、尾翎与朱红的脸庞、足趾相辉映,显得华贵轩昂、气度不凡。一只雌雉从山岩后面走出来,神态悠闲、文静,与有些急躁的雄雉形成对比。这一对雉鸡上下呼应,一藏一露,既有变化,又富有生活情趣。画面左下角还画有一块岩石。茶花树那粗壮的主干从石后伸出来。从远处飞来的两只喜鹊在茶花树上跳跃,仰首鸣叫,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枝头盛开着朵朵白色或粉红色的茶花,枝叶错落有致,有疏有密,似随风摇曳。雄雉身上那白色的羽毛与白色的山茶花交相辉映。它们与黑色的羽毛和以浓墨绘成的山石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
山茶花的绿叶将画面的色调衬托得明快清雅、艳而不俗。雉鸡那朱红色的爪子和脸庞虽然在画中占有很少一部分,但却十分醒目,富有生趣。画中喜鹊的跳跃、鸣叫打破了山野的宁静。画家通过巧妙的构图、严谨的造型和高超的笔墨技法表现了自然物象那跃动的天趣,体现了自然生命的博大。
在表现技法上,《山茶白羽图》既有宋代花鸟画工整细致的勾勒,又有笔墨放纵的意趣,刚柔相济,工细而不失飘逸。图中的禽鸟以工笔为主,造型生动、结构准确、神态自然;山石、树木以写意为主,大笔横扫,墨色相融,线条刚劲有力,墨色浓淡相间。雉鸡、喜鹊的羽毛都是先用精谨的线条勾勒,然后再层层晕染,其质感和色感都被画家很好地表现出来。在准确描绘物象“形”的同时,画家更重视表现其“神”。如雄雉那悠闲的神态、喜鹊那相依相从的情趣,无不带有画家的某种情感色彩。山石的轮廓以刚劲的线条勾出,山体以斧劈皴皴出,水墨淋漓、浓淡有致;树干以赭墨勾写,线条率性;花叶用大笔蘸三绿点厾,以浓墨勾叶筋,画法简约。山石、树木用笔的豪放、劲健与禽鸟用笔的细致、柔和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见画家对画面繁简、刚柔等对比因素的处理能力之高。
林良的作品多是水墨写意,很少用色。《山茶白羽图》是他传世作品中不多见的工写结合、色墨并用的佳作。图中的雉鸡、喜鹊、茶花有“锦上添花”、“双喜临门”的双重含义。作品右上方署款“林良”二字,未署年款。从画法上看,《山茶白羽图》应是他绘画中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