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中国书画:李方膺的《游鱼图》

时间:2021-09-20 11:45:05 来源:

李方膺的《游鱼图》

以游鱼隐喻困樊笼--李方膺的《游鱼图》

李方膺(1696—1755),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虬仲,号晴江、秋池,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出生于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等职,因不肯苟合上级而被诬罢官。罢官后,以卖画为生。擅画松、梅、兰、竹、菊及诸小品,师法青藤、白阳。作品构图纵横跌宕,意趣清逸静穆,独具特色。传世作品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

李方膺早年绘画受他二哥李方韩和友人丁有煜等人的影响,后又往来于通州与扬州之间,与李鱓、金农、郑燮等人交往甚密。他融会前人笔法而又有所创新,形成了纵肆狂放的绘画风格。

李方膺为官清正,多次遭到贪官污吏的陷害。他任乐安知县时,因开仓赈灾来不及请示上司而被弹劾;任兰山知县时,总督王士俊盲目下令开荒,大多数官员乘机勒索乡民,他坚决抵制,没想到,竟被投进监狱一年;任合肥知县时,又因抵牾上司而被安上“贪赃枉法”的罪名,罢黜官职。“波涛宦海几飘蓬”,官场的黑暗让李方膺绝意仕途。之后,他来到了南京,借住在一位朋友的花园里。李方膺给花园起名为“借园”,开始了自己的卖画生涯,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无田常乞米,借园终日卖梅花。”

blob.png

《游鱼图》(见上图)是李方膺的代表作。此作为纸本,设色,纵123.5厘米,横60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现欣赏的《游鱼图》(见上图)是李方膺的代表作。此作为纸本,设色,纵123.5厘米,横60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图中画五条大小不一的鱼,造型准确,动态各异——或奋力腾空,或徘徊环绕,或昂首前进,或逐浪而行,或傲对霜天。它们组成了一条反“S”形曲线,既有一种形式美,又强化了画面的动势。画家虽没画一滴水,但却营造出一种海阔凭鱼跃的景象。

李方膺用笔纵横跌宕,用墨酣畅淋漓。《游鱼图》运笔看似随意,实则不然。如此有气势的作品,若非画家一丝不苟、细心经营,则绝不可得。此画虽寥寥数笔,但却无一笔轻率,笔笔恰到好处,真可谓“少一笔则损,多一画则乱”。此外,他还注重以书法笔意入画。画游鱼时,他只是先简单地勾勒出鱼的形状,后用浓墨或淡墨复点几笔画鱼身,就将其表现得惟妙惟肖。李方膺用书法线条的“韵脚”,来布置画作的“平仄”。画中的五条鱼,三条以侧面造型,一条俯身下冲,另一条袒露胸腹。尤其是画面下方的那条半身鱼,高昂着头奋力腾空,造型别致,令人赞叹。

画家在画面上题诗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正所谓“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李方膺在《游鱼图》的右侧题款:“三十六鳞一出渊,雨师风伯总无权。南阡北陌槔声急,喷沫崇朝遍绿田。” 作品钤“晴江的笔”白文印、“虬仲”朱文印。他采用行书题诗,那柔中带刚的线条与参差多变的结体跌宕起伏、恣肆狂放,为画面增添了无限趣味。这首题画诗是对李方膺作画时精神状态与思想意境的极好诠释,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此图的笔法和题款,我们可以推测这是李方膺罢官后的作品。

丁有煜曾曰:“(李方膺)谢事以后,其画益肆,为官之力,并而用之于画,故画无忌惮,悉如其气。”功名的幻灭与仕途的凶险,使绘画成为李方膺释放自己郁闷之情的一种方式。他弃官后,虽过着卖画的艰苦生活,但仍保持正直、乐观的秉性,“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他将自己胸中的正气注入笔端,一种雄浑、恢弘之气喷薄于纸上,展现在我们面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方膺《游鱼图》中的鱼不是对客观的鱼的简单描绘,而是蕴涵了更深刻的含义。他以游鱼隐喻久困樊笼的自己。此画体现了画家追求一种如游鱼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也体现了画家在宦海沉浮中所表现出的豪迈精神,真可谓“清风调里风流在”。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