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隋唐五代篇(之一)

时间:2021-10-06 09:45:05 来源:

隋唐五代篇(之一)

龙藏寺碑

一统江山墨海宽,

刚柔笔底任书丹。

虞风褚骨知何处,

古刹深深着意观。

【阐说】

blob.png

《龙藏寺碑》拓片局部

北朝末年的书法,粗放的体势之间已经夹杂着江南的灵秀之气。降及隋代,南北融合,水到渠成;大唐书风,呼之欲出。河北正定的《龙藏寺碑》,就是这种承上启下的典范之作。如果做一点机械的分别:它纯净的点画与虞世南书法并无多少不同,它舒缓的体势与褚遂良书法又何其相似!其总体的风韵又兼有虞书的典雅、褚书的婉转。当然,虞、褚未必于此有直接的师承,但是时世的氛围、书法的流向,都使他们的书法必然呈现出一定的血脉渊源。

智永

谨传家法永兴僧,

十载登楼写古灯。

笔冢如山诚可叹,

无缘神妙作精能。

【阐说】

关于智永学书,流传着一些动人的佳话,诸如“笔冢”与“铁门限”之类。若论他的书法,墨迹本《真草千字文》最有研究价值。

blob.png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智永书法是精熟的典范。同样是僧人的笔迹,智永的书法与同时期的敦煌经卷相比,的确放松了许多,显得较为平和。但智永还是吃了心严笔谨的大亏。登楼十载、日课千文、写本八百,他这种一味精勤的苦功使他的笔底缺少了先辈们那种纵逸的风神。由此可见,书法的功夫不可用到穷处;用尽了,便无味了。

然而,在历史上,智永书法影响深远。

自不必说唐人从他那里直接承继了多少“二王”的法乳,就是宋、元、明诸家,如蔡襄、苏轼、赵孟頫、文徵明等,从他那里也着实得到了不少实惠。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